《表2 外源有机物和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表2 外源有机物和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系统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有机培肥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CKR:秸秆不还田、不施有机肥,旋耕;SR:秸秆旋耕还田;SP:秸秆翻耕还田;MR:增施有机肥,旋耕;MP:增施有机肥,翻耕。DOC:水溶性有机碳;EOC:333 mmolL-1 KMn O4提取的有机碳;LPⅠc:2.5 molL-1 H2SO4提取的有机碳;LPⅡc:1 molL-1 H2SO4提取的有机碳;HClc:6 molL-1 HCl提取的有机碳

增加外源有机物后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整体上高于CKR处理(表2)。相比CKR,供试土壤DOC增加量依次为MP处理(23.0 mg·kg-1)>SR处理(18.6 mg·kg-1)>MR处理(8.3 mg·kg-1)>SP处理(4.8 mg·kg-1)(表2)。供试土壤EOC和LPⅠc含量均为SR处理最高,显著高于CKR处理(P<0.05),分别提高0.3 g·kg-1和2.6 g·kg-1。不同外源有机物处理的LPⅡc含量为2.9~3.4 g·kg-1,显著高于CKR处理(SP处理增加量为1.7 g·kg-1)(P<0.05)。此外,不同外源有机物对土壤HClc和POC无显著影响,但相同耕作措施下,秸秆还田处理POC平均含量高于增施有机肥处理和CKR,以秸秆还田配合旋耕措施土壤POC含量最高(达5.4 g·kg-1);HClc的变化趋势与POC相反,以增施有机肥配合翻耕措施最高(达6.2 g·kg-1)。可以看出,增加外源有机物能够提高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酸水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的含量,秸秆还田配合旋耕显著提升土壤EOC、LPⅠc和LPⅡc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