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纳入元分析的文献的基本信息》

《表1 纳入元分析的文献的基本信息》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寻求反馈能改善绩效吗——反馈寻求行为与个体绩效关系的元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本表仅列出第一作者姓名,标注了“博”或“硕”的属学位论文。寻求策略中O代表整体FSB,I为Inquiry FSB,M为Monitoring FSB;绩效类型中ALL为整体绩效,TP为任务绩效,CIP为创新绩效,CP为关系绩效;反馈源中L为领导,P为同事或其它;被试类型中“非”代表行业、岗位和职级均属多元;

本文遵循Lipsey和Wilson(2001)推荐的步骤对纳入元分析的62篇文献进行编码。样本特征性描述编码条目包括作者、发表年份、期刊来源、独立样本量、测量工具、抽样方式、被试特征和文化背景等;效应值统计性描述主要是指以双变量相关系数为中心的一些统计数据,包括自变量与因变量的信度α值、相关系数、回归系数、p值、t值、标准差和F值等。效应值的产生遵循如下原则:(1)以独立样本为编码单位,每个独立样本编码一次,若同一篇文献存在多个独立样本,则分开编码。(2)由于反馈寻求行为具有询问式和监控式两种策略,若某一独立样本对反馈寻求行为的策略做了区分,则分别对询问式反馈寻求行为和监控式反馈寻求行为与个体绩效的效应值进行编码,再取两个效应值的均值作为整体反馈寻求行为与个体绩效的效应值;另外,如果该研究也给出了整体反馈寻求行为与个体绩效关系的数据,则取整体相关。以上两种情形都记录下3个效应值。(3)由于个体绩效也可区分任务、关系和创新绩效,纳入元分析的文献存在以下3种情形:(a)仅考察了上述3类绩效之一;(b)分别考察了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c)将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作为整体来考察。因此,在对(a)和(c)编码时仅产生一个效应值;而对(b)进行编码时和原则(2)类似,先计算反馈寻求行为与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的效应值,再取两者均值作为反馈寻求行为与个体绩效的效应值,若研究给出了整体绩效的数据,则取整体相关,最终也记录下3个效应值。需要指出的是,纳入元分析的62篇文献中没有既区分了反馈寻求行为策略也区分了个体绩效维度的研究。本文在检验反馈寻求行为与个体绩效的关系时,由原则(2)和原则(3)获得的效应值均采用维度均值,而在检验反馈寻求行为策略和分维度绩效的关系时则才采用分维度的效应值。本文先由第一作者在两个时间段对所有文献进行重新编码,再由第二作者对两次编码结果作逐一校对。结果显示,两次编码结果仅存在个别数据偏差,一致性较高。纳入元分析的62篇文献基本信息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