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2002—2019年我国黑热病流行情况》

《表5 2002—2019年我国黑热病流行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2000-2019年主要热带病的流行与防治概况》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国黑热病的传染源有三种类型,人源型、犬源型和野生动物源型,新疆存在两种类型的传染源,大部分地区以野生动物源型为主,小部分地区为人源型;甘肃、四川及其他流行区主要以犬源型为主。据有关研究报道[22],2005—2015年,我国共报告黑热病3 994例,虽然这些病例分布于全国的27个省份,336个县,但是报告病例数最多的省份为新疆、甘肃和四川三省区,这三个省份(自治区)报告的病例数分别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48.00%、33.12%和14.17%,合计病例数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95.29%。近二十年来,从我国黑热病报告的病例数来看(表5),流行趋势上下波动,很不稳定,分别在2008—2009、2015年出现两个发病高峰,其原因主要是新疆黑热病在这两个时间段出现了暴发疫情;四川、甘肃两省近年呈稳中有降的变化,其他地区相对稳定在较低流行状态。从传染源类型来看,人源型和犬源型黑热病的流行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人源型黑热病的发病数下降幅度较大,而野生动物源型黑热病的流行则上下波动较为明显。从季节分布来看,每年的10—11月是我国黑热病流行的高峰期,往往4月份还会出现一个小高峰。从发病年龄来看,10岁以下儿童是黑热病的主要发病人群,发病数几乎占到全部病例数的一半,发病年龄高峰为1岁以下婴幼儿;10岁以上病例在各年龄组无明显变化。近年来我国黑热病的流行还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持续性、地方性流行,部分地区时有暴发流行;二是发病有较为明显的集中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和甘肃的部分县;三是不同传染源类型地区其流行特点明显不同。上述流行特征可能与黑热病传播媒介的种类和分布、传染源类型、地理地形特点、气候变化以及近年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等有关[22]。野生动物源型黑热病为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范围广,传播媒介和保存宿主比较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针对人源型黑热病应采取在居民区内喷洒灭蛉结合普查治疗病人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只有把传播媒介白蛉的密度降下去,才能切断传播途径,从而有效地控制黑热病的传播流行[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