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复垦模式基本概况:不同复垦模式下铁尾矿坡面产流产沙与水力特性》

《表1 复垦模式基本概况:不同复垦模式下铁尾矿坡面产流产沙与水力特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复垦模式下铁尾矿坡面产流产沙与水力特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T指铁尾矿;TSH指铁尾矿与高比例土壤掺混物;TM指铁尾矿与菌糠掺混物;TMS指铁尾矿、菌糠与土壤掺混物;TSL指铁尾矿与低比例土壤掺混物,下同。

试验设计5个土槽复垦坡面,分别对应野外试验基地5种铁尾矿的土壤和植被恢复组合。5个复垦模式的基质类型如下:铁尾矿(iron tailings,T),铁尾矿与高比例土壤掺混物(iron tailings and high proportion of soil,TSH),铁尾矿与菌糠掺混物(iron tailings and mushroom,TM),铁尾矿、菌糠与土壤掺混物(iron tailings and mushroom and soil,TMS),铁尾矿与低比例土壤掺混物(iron tailings and low proportion of soil,TSL)。土槽底部40 cm均为铁尾矿,表层20 cm为不同复垦基质类型。复垦基质的装填采取分层法[24],保持垂直斜面以5 cm深度为间隔,装填与压实同步进行,各层间通过抓毛措施以确保容重均匀分布且防止出现分层现象。所有复垦坡面的平均坡度均为25°,为野外铁尾矿复垦坡面的代表性坡度。在模拟降雨开始前,在土槽斜坡表面不同位置进行取样以测定基质的理化性质,包括土壤颗粒组成[25]、容重、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和土壤有机碳等[26]。具体参数和结果详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