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复垦模式土壤入渗特征值》

《表3 不同复垦模式土壤入渗特征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铁尾矿不同复垦模式土壤贮水能力及入渗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行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复垦模式之间差异显著(P<0.05)。Notes: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place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different reclamation patterns(P<0.05).

选用初渗率、稳渗率和均渗速率3个入渗特征值来综合分析不同复垦模式土壤渗透性的优劣,初渗率为前3 min的平均速率,稳渗率为最后3次稳渗率平均值。由表3可知,初渗率大小依次为:T>SJ2>STJ>SJ1>ST1>ST2>CK,6种复垦模式为CK的1.31~3.85倍;均渗率与初渗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复垦地均渗率为CK的1.17~4.93倍,STJ、SJ1和SJ2均渗率均值(1.958 mm/min)高于ST1和ST2的(1.106 mm/min);稳渗率方面,纯土模式(2.58 mm/min)显著高于其他5种复垦模式(0.3~0.34 mm/min),而裸尾矿最低,仅为0.121mm/min。不同复垦模式入渗特征总体表现为纯土(T)>掺菌糠或掺土+菌糠(SJ、STJ)>掺土(ST)>裸尾矿(CK)。纯土模式T入渗性能最高,原因主要为该样地受人为耕作影响,土壤疏松,且油松乔木根径粗而发达,可疏松土壤,水流联通性好,利于产生优势流并向深处运移。掺菌糠或掺土+菌糠入渗性能优于掺土模式,原因是菌糠作为一种土壤有机改良剂,富含木质素[20]、有机质[21]、氮、磷、钾[22]等营养物质,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和促进植物生长。野外调查发现掺菌糠模式有较高的林草覆盖度,而植物生长形成的残枝落叶聚积于地表形成腐殖质层,可降低尾矿紧实度,增强透水蓄水性。掺菌糠模式(SJ1、SJ2和STJ)比裸尾矿(CK)密度显著降低21%~30%,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显著增加28%~38%和110%~112%(P<0.05),故尾矿孔隙分布的改善显著影响水分渗透[23]。不同复垦模式入渗性能差异主要由复垦土壤所决定,与植被类型关系不明显,可能是因为复垦年限短,植被根系尚未充分拓展发育,枯落物较少,其改善土壤的作用还未能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