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西欧白银出口量(1601—1780年)a(吨)》

《表5 西欧白银出口量(1601—1780年)a(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古代“丝路贸易”的延续——16-18世纪中国南海“世界贸易中心”的生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此可见,自南海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以后,中国实际上是16—18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入国。那么,中国社会为什么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呢?中国似乎应该走在欧洲的前头。其实,变化是有的,但不是体制性的。白银的流入明显加快了中国明清两朝的货币流通,中国商品货币经济已经大规模发展起来。首先,中国的税制发生了重大变革。明朝出现了张居正主持的“一条鞭法”,清朝推出了雍正帝颁布的“摊丁入亩”,所有的税收均由以前以实物为主的交纳变成了以田亩为基础的白银折纳,中国的国税走向了标准化与货币化。其次,中国的民间资本也大量繁殖起来,中国的土地上开设了“钱庄”“票号”“当铺”和“账局”等很多金融便当,货币流通比以前繁荣、方便得多。同时,全国性的流通市场,如粮食、布匹、食盐等商品开始畅销全国。中国人的生存理念也由此前的“以农为本”转向了“工商皆本”。因此,中国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是显著的、深刻的,但并不能由此给中国带来根本性的社会转型。因为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农业国,欧洲那种以“竞争”为特征的经济类型不可能流行于中国;另外,其巨量的货币流入也很少进入“制造业”,而是更多被保存下来变成一种民间储蓄。据《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记载,1822年,“十三行”发生了一场大火,熔化的白银达4 000万两。“大火持续七昼夜,在大火中熔化的洋银满街流淌,竟流出一二里地。”b另据新近的研究发现,因贸易带动中国造船业的升级,中国的优质木材被大量砍伐,木材的来源从东南沿海延伸至西南山区。西南地区盛产大木,其砍伐换来了大量的白银,这些白银主要被佩戴在当地女性的身上。现代改革开放以后,这些地区经常可以看到当地女性佩戴着沉重的银首饰出场,她们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白银,其实也是欧洲人输入的。更有讽刺性的是,资本流入非但没有更多进入生产领域,反而给中国带来了更加严重的社会腐败。清朝乾隆年间,中国出现了历史上最煊赫的大贪官—和珅(1750—1799),其财产可支撑政府用度达15年以上,超越了同时期的梅耶?·?罗斯柴尔德。中国“十三行”的四大行商—“潘、伍、卢、叶”的个人财产也分别达到了白银千万两以上。1834年,伍秉鉴的财产已有2 600万银元。他本人还是东印度公司的“银行家”和最大债权人。到19世纪中期,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房产、茶山(武夷山)、店铺和巨款,还在美国投资铁路、证券交易和保险业务等,其怡和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a而中国社会并没有因白银输入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