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758年—1792年中国和西欧出口到俄国的丝织品和棉布的价值》

《表1 1758年—1792年中国和西欧出口到俄国的丝织品和棉布的价值》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恰克图贸易商品结构探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米·约·斯拉德科夫斯基:《俄国各民族同中国的贸易经济关系史(1917年以前)》,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192页。

在这两种商品中,棉布始终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并且其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强。从表1中可以看出,从1758年到1780年,在恰克图地区中国出口的生丝和棉布数量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是由于棉布的保暖作用大于丝织品,并且种类较为丰富,使得其在俄国市场上广受欢迎,这使得棉布出口的年均增长幅度(3.95%)远远大于丝织品(1.06%);这一时期,随着西欧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生丝和棉布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但是由于其需要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因此出口量还较为有限。到了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欧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持续推进,生产的丝织品和棉布量大幅度增加,它们除了满足本国人民需要,还大量出口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地区。而中国内地与俄国经济中心地区距离较远,所以中国所产丝织品和棉布在莫斯科等地的售价较高,这样,西欧向俄国出口的此类商品大量增加,相对应的,在恰克图地区中国出口的产品相对减少。虽然如此,到18世纪末,在恰克图出口的商品中,丝织品和棉布依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据拉吉谢夫记载,在1792年,中国出口到俄国的棉布“几乎占整个贸易的三分之二……在棉布之中,南京布占交易的八分之七,大布占八分之一。”[16]139-140可见,棉布在18世纪末中俄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进入19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工业革命持续进行,俄国的工业革命也逐渐开展起来,各类纺纱机的运用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其产品价格便低于从中国进口的同类产品,这样,中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提高,拥有的比较优势便不复存在,恰克图贸易的主要商品也逐渐从棉布转向了茶叶,茶叶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恰克图贸易结束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