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5 各类家庭农场中土地整理后面积增加的农场占比()》

《表2 5 各类家庭农场中土地整理后面积增加的农场占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种植类家庭农场的土地形成及使用特征——基于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2014~2018年监测数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本表最后一列是整理后土地面积增加的百分比。

根据监测数据,家庭农场种植作物数量经历了先下降又增加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呈专业化发展趋势。(1)种植类家庭农场平均每年种植作物数量由2014年的2.23种先快速下降到2015年的1.85种,然后2016又开始增加到1.92种,2017增加到1.95种,最后又于2018年下降到1.87种。中位数看,5年都稳定在2种。2014年有的农场种植作物数量最多达到11种,2018年最多达到7种(表26)。(2)粮食类家庭农场平均每年种植作物数量基本稳定在2种左右,2014年为2.04种,2015年先下降到1.97种,2016年开始增加到2.09种,2017年进一步增加到2.13种,最后于2018年回落至2.02种(表26)。根据2018年粮食类家庭农场全部样本计算的作物数量累积分布可知,32.89%的家庭农场只种植一种作物,42.82%的农场种植两种作物,16.45%的农场种3种作物,6.05%的农场种4种作物,种植5种及以上作物的农场占比不足2个百分点。中位数看,2014~2018年间,种植作物为2种。总体而言,粮食类家庭农场种植作物数量存在地区差异,2018年西南地区农场平均种植2.48种作物,东北只种1.69种(表27)。(3)总体而言,粮食农场种植作物数量略高于种植类农场。(4)种植类农场和粮食类农场种植作物数量都以2015年和2018年为转折点,在2014~2018年间出现“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特征,粮食类农场这个特征更加明显。这可能是因为2014~2015年,在较为稳定的粮食收购市场环境下,随着规模的扩张,家庭农场进行专业化生产进而实现某种作物规模经营的意愿明显;随后2016年玉米收储价格改革,价格下跌,使得家庭农场再次通过多元化种植来分散经营风险。随着市场渐趋稳定,2018年开始重启专业化发展。这预示着,家庭农场能够比较及时地对农业政策和市场风险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