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吉林省人均粮食占有量各影响因素的SEM模型回归结果》

《表2 吉林省人均粮食占有量各影响因素的SEM模型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吉林省人均粮食占有量时空格局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分别表示在10%、5%和1%概率水平下显著。

从表2看出,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2002-2017年均通过1%概率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是引起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分别增长78%和16%,系数变化表明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增强,粮食单产影响减弱;亩均化肥施用量和亩均农村用电量均在2002年与2007年通过1%概率水平的显著性检验,2012年和2017年不显著,说明二者对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的影响不再明显。亩均农业机械总动力仅在2007年和2012年通过1%和5%概率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其影响逐渐减弱,但吉林省亩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第一产业产值比2012年和2017年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2002年通过10%概率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农民收入的增加会促使其种粮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在2012年和2017年通过1%和5%概率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吉林省属我国北方较严重缺水省份之一,灌溉率的提高有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城镇化率在2007年和2012年通过1%概率水平的显著性检验,2017年未通过,表明城镇化率不再是主要影响因素;粮食播面比在2002年和2012年通过5%概率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于2017年通过1%概率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粮食播面比持续增长但却与人均粮食占有量呈负相关,原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