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取代基的巴比妥类药物及其性质》

《表1 不同取代基的巴比妥类药物及其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浅谈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的课程改革》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考察两种不同教材的效果,在上述的案例的教学过程中作者对两个班的学生(A班53人,B班56人)开展调查研究。A班在讲授“环状丙二酰脲”内容时没有融入其他学科(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相关知识点,纯粹针对《有机化学》基本教学目标在命名、结构、性质等内容上进行讲解。B班除了《有机化学》内容外,还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等专业学科的知识点(见表1)进行了融合。结果发现,两班同学在相同的条件下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药物分析》中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时,A班2/3以上的同学表示不认识“环状丙二酰脲”的基本母核,无法推测巴比妥类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不理解该药物的合成途径及特殊杂质产生的原因。相反,B组的同学有超过2/3的学生记住了“环状丙二酰脲”的内容,这些同学当中约1/2的能大概推断药物的结构及化学性质,说出不同的取代基下药物的性质差异。由此可见,在《有机化学》的授课过程中将药学各相关领域的知识点进行融合,对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掌握于药学岗位相关知识与技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