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居住在4房和5房的HDB组屋的人口总比例及新加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1980~2013年)》

《表1 居住在4房和5房的HDB组屋的人口总比例及新加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1980~2013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加坡公共住房所有权及其资产构建效果评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AP数据根据新加坡《1980年人口普查》数据以及《HDB居民户抽样调查2013》数据计算。LR数据来自于新加坡国家统计局。

新加坡公共住房所有权制度实施了多种措施改善住房条件,以促进人们的生理和社会心理健康。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新加坡人的居住条件非常差:他们居住在城市贫民窟、会馆住所或者小村庄、非正式据点茅草屋顶的木屋。这种糟糕的住房状况已经被HDB组屋所代替,现在大约有67.7%的HDB居民住在拥有所有权的4间和5间的公共组屋中(Housing&Development Board,2013),住房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居住在较好和干净环境中的人会较少得传染病。Kleevens(1972)的研究表明,1964~1967年新加坡居民居住的卫生条件改善后,蛔虫传染病在6个月内大约减少了一半,鞭虫传染病在一年内大约减少了一半。为了全面评价公共住房所有权对于人力资产(这里以健康来代替人力资产)构建的效果,本文计算了住房条件改善和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住房条件的改善可以间接地用居住在4房和5房的HDB组屋的人口总比例(AP)来衡量。健康状况通常用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LE)来衡量。这两个变量的数据见表1。计算表明,AP和LE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38,这说明拥有更大组屋比例和健康状况高度相关。可见,公共住房所有权对于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也促进了人力资产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