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拓展体育消费空间的相关政策》

《表4 拓展体育消费空间的相关政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10—2019年中国体育消费政策落实:问题与对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全民健身路径、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既是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的基础条件,也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更是加快“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保障。从前期政策来看,打造体育综合体、加强便民设施和延伸体育消费等拓展体育消费空间的举措受到行政部门和体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具体来看,拓展体育消费空间的相关政策主要包括:1)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进智能体育场馆运营。2)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增量存量齐发,努力实现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资源共享;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积极扩大增量供给,目标至2020年,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按照“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3)鼓励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应用程序(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促进消费者利用各类社交平台互动交流(表4)。政策落实主要呈现如下特征: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体育服务综合体的打造受青睐。“46号文件”中提出了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的主要任务,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又将场馆服务业归为重点行业,随后各地方政府也纷纷提出打造体育综合体并为体育综合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大力支持。在良好的政策背景下,涌现了北京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上海万国体育中心、北京国瑞城购物中心LG层体育公园等一大批体育综合体,不仅提供体育培训、体育健身、体育赛事活动等体育服务,而且还提供与之配套的其他文化休闲娱乐衍生服务。与此同时,场馆建设也向低碳环保、多功能、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观赛体验,促进场馆营销推广,进而获得社会或经济效益。2)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体育惠民工程和体育场地建设稳步推进。立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各省市相继出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着力实施体育惠民工程,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体育产业链和体育产业生态圈。资料表明,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发布的《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经达到1.66平方米,全国各市、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已经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3)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受关注,成为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抓手。“体育小镇”作为近年来受“追捧”的体育新概念,它既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抓手,也是推动“体育+”模式发展的新路径。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公布了96个体育小镇示范性试点。2019年3月,为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国家体育总局又印发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建设工作指南》,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了体育小镇的建设与发展。此外,各地区有关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中,也在不断探索“体育小镇”的发展,浙江省、江苏省率先发布了体育特色小镇相关的规划意见,京津冀地区借力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契机积极打造冰雪特色小镇,此外,承德市也将“构建冬季体育旅游之都”作为未来十年奋斗目标,重点打造冰雪旅游特色小镇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