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ISGPS第2016版术后胰瘘的定义及分级系统》

《表1 ISGPS第2016版术后胰瘘的定义及分级系统》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术后胰瘘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16年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ISGPS)对术后胰瘘的定义和分级系统进行更新[6],见表1。诊断标准为:术后>3 d时,引流液淀粉酶含量大于血清淀粉酶正常值上限的3倍,且与临床预后相关。并将此前2005版的A级胰瘘变更为“生化漏”(BL)[7]。B级胰瘘则强调为与临床治疗相关并对术后进程产生影响,包括:(1)持续引流3周以上;(2)治疗措施发生改变;(3)穿刺引流;(4)针对可疑出血的血管行造影或介入治疗;(5)出现腹腔内感染征象,且与胰瘘相关;(6)未出现单个或多器官功能衰竭。以上与临床治疗相关的术后进程改变应是由胰瘘直接引起的。C级胰瘘则指出现由术后胰瘘引起的二次手术,单或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情况[8]。2017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发布《胰腺术后外科常见并发症诊治及预防的专家共识(2017)》,术后胰瘘诊断标准为:术后≥3 d任意量的引流液中淀粉酶浓度高于正常血清淀粉酶浓度上限3倍以上,同时必须有相应临床表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