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珠山八友”2011-2014年拍卖情况表》

《表1“珠山八友”2011-2014年拍卖情况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陶瓷艺术作品价格的生成研究——以景德镇“珠山八友”作品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合”指瓷板和器皿合在一起算。

第三,陶瓷艺术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数量对拍卖价格的影响。不少研究者关注这个艺术品的数量问题。比如《“海派”绘画作品鉴定与市场价格研究》一文提及:“一个门类的艺术品是否能够在当今拍卖市场拍出较高的价位,还是与其存世量的多寡有直接的联系。具体涉及当代艺术家来讲,除了要具备过硬的绘画技术水平之外,还要控制自己作品的市场流通数量。”[7](P47)正常情况下,如果同一个艺术家艺术作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数量增加,那么在流通领域形成的艺术名声所带来的价值增值就会随之增大,但同时在流通领域艺术品数量的增多,使得每一件艺术品所承载的精神内容会被稀释,价值就会缩小。这是数量带来的一个价值反方向的运动。因此,当艺术名声带来的价值增大的值超过了精神内容被稀释、价值缩小的值,那么作品数量在流通领域的增加并不会带来价值的缩小,反而会带来价值的增加。对于具有广泛影响力名声的艺术家来说,控制数量对于拍卖价格有意义。但对于大多数艺术家来说,应尽可能地通过作品的数量扩大艺术名声的传播,尽可能使进入流通领域的每一件作品带来的艺术名声增大,而被稀释的精神内容减少,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作品所承载的精神内容,避免同质化的作品增多,更多地强调作品创新。对于“珠山八友”来说,作品的数量对于名声的传播更具意义。“珠山八友”中作品数量较少的毕伯涛、程意亭等,个体的艺术名声显然受到了影响,他们的作品拍卖成交率及价格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总而言之,尽管不可能对“珠山八友”成员的作品拍卖价格逐一进行对照找出其合理存在的理由,但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理清流通领域中陶瓷艺术作品价格产生变化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