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90—2014年农业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及要素配比》

《表1 1990—2014年农业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及要素配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业资本深化与要素配置效率的关系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根据1990—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1990—2015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各省相关年份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官网等数据计算而得。

1990—1994年我国农业要素配置效率持续为负,均值为-0.0227,仅在1995年为正值,这一时期整体效率低下,不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阻碍了农业经济增长。从要素数量看(见图1和图2),农业资本存量增长缓慢,年均增速仅为7%,资本增长幅度不大,农业劳动力呈小幅减少趋势,年均递减0.49%。从要素匹配看(见表1),农业生产中劳均资本从919.1元升至1327.75元,年均增长8%;资本土地比从2065.19提高到2864.5,年均增长6.8%;人地配比基本没有变化。综上,要素配比变化平缓,农业资本深化不明显。从要素价格看,以5年期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官方基准利率的3倍作为资本价格,以农民工资性收入作为农业劳动力价格,以土地单位产出值测度土地价格。该阶段资本价格波动明显,农业劳动力价格与土地价格持续上涨,通过测算可知,1990—1994年间土地劳动相对价格相对平稳,劳动资本相对价格、土地资本相对价格保持平稳趋势,仅在1995年有小幅反弹。虽然农业资本增幅及资本深化不明显,但仍提高了农业产出,粮食产量在1995年达到当时条件下的最高水平,资本生产率也有所上升,这从另一方面证明我国农业仍需大量资本注入。该阶段由于我国乡村工业的崛起,“离土不离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使劳动力和土地变化不明显,资本与劳动间形成互补,我国依然处于人多地少的紧张局面,农业资本的缺乏使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比例失衡、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