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农村居民点形态识别指标》

《表1 农村居民点形态识别指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村居民点多维形态空间格局与耦合类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对于表格中功能指标的目标值,正向指标选取各指标的最大值,负向指标选取最小值。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规模强度,体现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化程度,研究中选取反映人均用地规模、空间布局和形态规整性的人均农村居民点规模、户均宅基地面积、斑块密度、分维数和集聚度五个指标;农村居民点利用结构的合理性,表现为农村居民点内各地类构成比例的协调性,选取住宅用地比例、公共服务与管理用地比例、公园绿地面积比例和闲置地比例四个指标;农村居民点功能的协调性,主要表现为农村居民点中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发挥作用的大小及均衡性[19]。其中,生活功能是农村居民日常起居与交往、子女教育、就医、户外活动、财物存取和对外通讯的体现,生产功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户增收、提升生计能力的体现,生态功能是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和控制农村环境污染的体现[20-21],按照主导性原则,从人口、就业、收入、产业、土地、交通、设施、生态、灾害等方面选取9个代表性指标。综上,从规模、结构和功能三个维度共选取18个指标,建立农村居民点形态识别指标体系(表1),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特尔菲法向农村土地利用和乡村发展领域的专家征询意见,多次反馈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