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相同生产速度生产相同外径套管时传统针管注射充油工艺(A)和新型免针管裹油工艺(B)采用的挤塑转速、纤膏转速对比》

《表1 相同生产速度生产相同外径套管时传统针管注射充油工艺(A)和新型免针管裹油工艺(B)采用的挤塑转速、纤膏转速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套塑免针管裹油工艺可行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r/min

为了研究新型免针管裹油技术在生产工艺中可行性,分别采用传统针管注射充油技术和新型免针管裹油技术以纤膏+光纤束+正气压方式进行充油套管生产试验,并对两种工艺技术生产工艺参数、套管产品质量进行比较。两种工艺技术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的比较结果为:a.相对于传统针管注射充油工艺,新型免针管裹油工艺采用光纤束带纤膏进机头,有效改善了纤膏涂抹的均匀性。对于外径≤1.8mm套管,新型免针管裹油工艺均可实现400m/min高速生产,在生产不同规格套管时,只需更换入/出口模即可控制纤膏量,操作高效。表1对比了在相同生产速度生产相同外径套管时传统针管注射充油工艺和新型免针管裹油工艺采用的纤膏转速与挤塑转速,可见后者均有一定幅度减少,这表明后者可极大地减少套塑工序原材料投入。b.相对于传统针管注射充油工艺,新型免针管裹油工艺在中心线位置一致情况下,套管外径更稳定。传统针管注射充油工艺采用光纤束外层射油(油带纤前移),在高速生产时光纤束与喷射纤膏接触时间极为短暂,易导致光纤与光纤之间覆油不均匀,而充油管内存在的这种轻微摆动往往会影响光纤束成形区外径稳定性,其波动范围在0.03~0.06mm。新型免针管裹油工艺中被裹油光纤束表层油膏在充油腔体呈不规则状,通过腔体尾端“横锥形”出口模能一定程度上约束光纤束表层纤膏流量,从而有效确保套管内径一致性;同时,出口模到托架入孔存在5~8cm间隙,可充分保证光纤束高速前移从出口模具出来后可飞溅滴流,在挤塑机螺杆转速稳定情况下,确保套管外径波动更小,基本控制在0.01~0.03 mm。c.相对于传统针管注射充油工艺,新型免针管裹油工艺纤长差异更小、余长范围更稳定性。一般套塑生产标准盘长约为24km或48km,传统针管注射充油工艺中充油管大径转小径,会导致光纤在有限充油管空间存在轻微摆动,这种循环往复的轻微摆动叠加后致使套管内光纤纤长出现偏差,存在一定纤长差异,从而致使余长波动范围偏大,基本保持在0.01%~0.03%。新型免针管裹油工艺中免针管裹油模具采用剪切旋转运动方式(纤带油前移),可最大程度消除纤膏注入对光纤束的作用力,由于光纤束通过入口模进入充油腔体前临界状态呈“”状,使得高速前移光纤裹油均匀,而且在腔体内光纤束是先消耗之前的第1~n-1层纤膏,通过n-1层纤膏屏蔽(或减缓)了第n层纤膏注入时的冲击力,同时第n层纤膏又逐步填补消耗掉的第n-1层,如此循环往复,使套管内光纤纤长不会出现偏差,即纤长差异更小,确保了较小的余长波动范围,基本保持在0.01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