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椎间隙后缘上终板骨赘相关测量数据》

《表3 椎间隙后缘上终板骨赘相关测量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颈椎椎间隙后缘骨赘的影像学测量与临床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颈椎后缘骨赘曾经被分为4度:I度:骨质增生较小,为骨孤立的增生点,在椎体上、下缘小、不很明显的骨赘突起;II度:骨赘增大,椎体上、下缘骨突起增多,体积较大;Ⅲ度:骨赘呈鸟嘴状改变,相邻椎体边缘骨赘有融合趋势,骨块明显增大;Ⅳ度:相邻两椎体的骨赘融合形成骨桥状[8]。此种分型未将上、下终板后缘骨赘进行细化,同时第Ⅲ、Ⅳ度的后缘骨赘可能已经存在后纵韧带骨化的情况,对于合并有严重的后纵韧带骨化的病人,可能根据需要采用另外一种手术方式。笔者根据椎间隙后缘骨赘的特点提出其影像学分型,将其分为4种类型(图2):Ⅰ型,椎间隙后缘上、下骨赘均未超过切线;Ⅱ型,椎间隙后缘上终板骨赘超过了上终板切线;Ⅲ型,椎间隙后缘下终板骨赘超过了下终板切线;Ⅳ型,椎间隙后缘上、下骨赘均超过终板切线。研究发现,其中Ⅰ型占所测量的数据中约61.36%,Ⅱ型占5.68%,Ⅲ型10.22%,Ⅳ型22.72%,Ⅱ、Ⅲ、Ⅳ型总计占38.64%。目前国内尚未见相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