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DM钢在620℃热稳保温1 h和20 h后碳化物的形貌、尺寸和类型》

《表2 DM钢在620℃热稳保温1 h和20 h后碳化物的形貌、尺寸和类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热作模具钢DM的高温稳定性和热疲劳性能》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深入探究DM钢热稳保温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尤其是碳化物的类型、形态、分布等特征,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比分析了在620℃热稳保温1 h和20 h后三种实验钢的精细结构。图3和图4给出了热稳保温1 h后DM钢的显微组织特征。由图3a可见,在马氏体板条边界处出现大量复杂缠结的位错,并在位错间析出弥散分布的纳米碳化物,具有典型的回火马氏体组织。Liu等[17]研究发现,位错易在碳化物处缠绕形成高密度位错区,He等[18]认为碳化物对位错起钉扎和拖曳作用。因此,这些细小的颗粒状碳化物对位错的运动产生较大阻碍作用,影响热稳过程中回复软化现象的发生。图3b暗场像给出了此类呈薄片状的碳化物,其厚度为15~30 nm,长度约达100 nm;图3c中的衍射斑点标定为正交晶系M3C型碳化物(表2)。由于合金元素Mn、Cr、Mo和W在高温热稳保温过程中在铁素体中扩散,它们易置换渗碳体中的Fe原子形成合金渗碳体。这与图3d所示碳化物EDS能谱测定结果相一致。特别是,图4a中沿马氏体板条束边界析出长达600 nm的细杆状碳化物,其衍射斑点如图4c所示,呈六方晶系M7C3型(表2)。Inoue等[19]指出,M7C3型碳化物可呈现正交、六方两种晶体结构,而在M3C→M7C3→M23C6的原位转变过程中M7C3型碳化物是由正交向六方晶系演变而形成。同时,SAD分析发现,图4c中出现了另外一套衍射斑点,标定为面心立方M23C6型碳化物,表明此区域内碳化物存在部分转变的M23C6型。因此,可归因于相界作为原子快速扩散、偏聚通道,促进板条边界处碳化物优先完成M7C3、M23C6型转变,并使板条间与板条内的碳化物形貌出现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