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科学院历年派遣留苏生情况表(单位:人)》

《表1 中国科学院历年派遣留苏生情况表(单位:人)》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留苏科技生派遣的研究——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为案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档案

1951—1953年,科学院一般是通过高教系统或者工业系统派出少量的留苏研究生。虽然1954年中苏两国科学院已经达成协议“逐步扩大互派研究生”的名额,但从中科院档案中可以看出,中苏两国科学院还未能在短时间内建立成熟的直接“派遣-接收”机制,1954和1955年两次派遣仍是通过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分配名额,通过高教部渠道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到高教部对口的苏联大学进行学习[8,9]。直到1956年4月初,由干部培养部副主任陈泽协同秘书、翻译各一人赴苏联会同钱三强秘书长与苏联科学院具体商洽解决派遣人员数量和学科接收问题。经协商,苏联科学院接受了中科院的派遣计划。此后,中国科学院开始向苏联科学院直接派遣科技生,留苏人员数量显著增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