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我国家庭户人口结构变化(1982-2010年)》

《表1 我国家庭户人口结构变化(1982-2010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对中国老龄社会治理模式的反思》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根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推算。

作为老龄化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未来的养老制度安排便存在变数。从全球范围来看,家庭始终是老年人获得养老资源的主流路径之一,因而家庭养老或居家养老亦为最重要的养老形态。尤其在中国,我们有着浓郁的家庭传统,家庭的代际纽带一贯强韧,这是中国式养老制度安排的伦理基础与文化特色之一。然而,随着家庭模式的不断变迁,家庭趋于小型化和类型多样化,其结构格局持续简化,这使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呈现结构化转变,家庭老龄化和空巢化趋势明显,家庭在未来养老制度安排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有待从新考量。普查资料显示,“三普”至“五普”期间(1982-2000年)我国家庭户均老年人数量基本维持稳定,至2010年“六普”时陡然接近倍增,而同期户均少儿数量却削减逾六成,中国家庭正在经历所谓的“少子老龄化”进程(见表1)。在家庭福利与家庭社会服务仍相对缺位的境况下,这些特征与现象将使政府拟定和推行的一系列养老规划和政策项目遭遇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