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IPA研究指南:解释现象学分析在中国的运用:系统评价及指南》

《表3 IPA研究指南:解释现象学分析在中国的运用:系统评价及指南》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解释现象学分析在中国的运用:系统评价及指南》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相比于扎根理论或其他现象学取向的质性研究方法(Giorgi,1970;Glaser&Strauss,1967),对IPA的运用是更为晚近的事情,第一篇以中国群体为研究对象的IPA研究得到发表是在2006年。质性研究的方法众多,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研究者们对解释现象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很多IPA研究质量并不理想。因此,根据Brocki和Wearden(2006),Smith等人(2009)以及Smith(2011)的研究,我们尝试制定一份IPA研究指南(参见表3),希望为有意使用IPA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指南并非是唯一、固定不变的,随着IPA和质性研究不断推进,研究的指南可能也会有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