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乾隆时沅江流域贵州诸县油桐种植概况》

《表1 乾隆时沅江流域贵州诸县油桐种植概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清至民国沅江流域油桐业拓展与本土知识关联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土司制度时期,沅江流域油桐业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当时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珍稀巨型大木。其后朝廷在此进行改土归流和开辟苗疆,并在此置流官府厅县,导致以前由土司经营的“官山”管理无主,珍稀林木砍伐殆尽。在政府支持下,沅江流域各族居民从经营珍贵优质木材向种杉栽桐、油茶等人工营林转型。如永绥厅、凤凰厅、乾州厅,以及溆浦、辰溪、泸溪、沅陵诸县皆有油桐规模种植。乾隆《辰州府志》卷十六《物产考下》载,“膏桐又名荏桐,俗呼油桐。树小,长亦迟。实大而圆,粒大如枫子。取作油入漆,沿山种之,自下而上,行列井然”。乾隆《永顺府志》卷十《物产》载,府境“桐油山地皆种杂粮,岗岭间则植桐树,收子为油,商贾趋之,民赖其利”。而沅江流域之贵州区域,油桐业在此时也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对此乾隆《黔南识略》多有记载,具体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