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类型风蚀坑形态特征》

《表1 不同类型风蚀坑形态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岸沙地风蚀坑形态—动力学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无数据,积长表示积沙区长度

海岸沙地风蚀坑形态类型多样,早期分为碟形和槽形两类[5,9,33],近期划分为碟形、碗形和槽形风蚀坑3类[18,19,27](表1)。碟形风蚀坑多发育于地势较开阔的岸前沙丘底部,一般坑较浅、呈半圆形碟形状(长/宽为1.67~2.27),具有短而陡峭的侵蚀内部斜坡和陡坡(长/深为7.69~16.95、宽/深为4.62~7.45),积沙区一般呈扁圆形(积长/宽为2.00~3.00),且在风力进一步侵蚀下可演变为杯状或碗状[18]。碗状风蚀坑通常较深(长/深为3.67~5.00、宽/深为3.83~5.00),呈半圆到圆形状(长/宽为0.96~1.00),一般只有单个积沙区,但在双向或多向风条件下可能存在2个或多个积沙区[18]。槽型风蚀坑往往具有一个称之为风蚀坑“喉咙”的狭窄开口,整体呈长槽形(长/宽为2.00~4.00),且细长、陡峭的侵蚀壁位于相对较深的侵蚀盆两侧(长/深为5.00~10.00、宽/深为2.50~3.10)[4,5,35,36],积沙区(积长/宽为4)位于顺风向末端[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