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研究样地概况: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生物结皮的地表粗糙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表1 研究样地概况: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生物结皮的地表粗糙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生物结皮的地表粗糙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同列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于2018年9—10月进行典型样地选择(所选样地为林地,以人工种植的稀疏的小叶杨为主,但大多长期生长不良,成为小老树)、原位测定与样品采集(表1)。研究主要从发育阶段、坡度、坡向、土壤类型和含水量5个方面展开。其中,不同发育阶段设置了裸沙、物理结皮、藻结皮、藻-藓混生结皮和藓结皮5个水平;坡向设置了阴坡(南坡)、阳坡(北坡)2个水平;坡度设置了0°~10°、10°~20°、20°~30°与30°~40°4个水平。每块样地测定20次粗糙度,样地大小为1.0 m×1.0 m。其中坡度、坡向的研究以风沙土藓结皮为例。在原位测定的基础上,采集原状土壤样品进一步实验(表2),其中土壤类型设置了风沙土、黄绵土2种类型,有、无结皮2种处理;含水量设置6个水平:100%、90%、70%、50%、30%和0(以饱和含水量为100%,风干含水量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