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不同类型儿童虐待行为的成因》

《表5 不同类型儿童虐待行为的成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儿童虐待的中国情境与治理方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值为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β)值;(2)**为p<0.01,*为p<0.05。

模型2到模型6的测量结果基本证实了H2b假设。研究发现,学习成绩和健康状况与各类虐待形式具有直接关联(p<0.05,β=0.04~0.15),显示儿童表现越好则其受到的虐待程度越低。夫妻矛盾(p<0.05)、亲子沟通(p<0.01)和性别平等(p<0.01)对于除性虐待以外的其他虐待均产生了直接影响,随着家庭成员感情的弱化,虐待行为也会逐步增多。这说明与模型1的结论相似,儿童表现和情感关系这两个核心要素对各种儿童虐待形式的影响是普遍的。当然,不同虐待行为的成因也具有三个明显差异,一是教育水平对4种虐待形式均产生了直接影响(p<0.05,β=0.03~0.07),但不能有效预测躯体虐待,这显示中国较高学历父母也具有惩罚教育的态度;二是来自于夫妻离异指标,该指标的p值仅在情感虐待和忽视领域具有0.01维度的显著性,反映出中国离异人士可能增加子女的精神伤害风险;三是性虐待与家庭成员情感关系指标的关联有限,其p值普遍高于0.1,反映出家庭成员对儿童施予虐待的比例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