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邻域算法反演设定的模型空间》

《表1 邻域算法反演设定的模型空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接收函数直达P波振幅研究地壳浅层S波速度结构新方法及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了进一步验证由新方法获得的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基于接收函数波形数据,利用邻域算法(Sambridge,1999a,1999b)反演台站下方地壳浅层的S波速度结构,并与新方法结果进行对比.波形反演的模型参数详见表1.反演过程中,选取了反映地壳浅层结构的时窗范围(-2~3s)进行波形拟合;反演初始从全模型空间中随机采样100个模型样本,此后每次迭代从失配值最小的10个模型样本的维诺单元中随机寻找20个模型样本,共迭代2000次,最终获得40100个反演模型,取失配值最小的1000个模型集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解.图7为台站s167和s188的反演结果,波形对比结果(图7c和7d)显示实际与理论接收函数具有比较好的拟合度.考虑到数据的信噪比及分辨率,我们分别使用了高斯系数为2.0和3.0的接收函数进行反演.沿剖面AA′,波形反演获得的S波速度结构(图8b和8c)与新方法获得的S波速度结构主体特征较为一致,例如四川盆地浅部的低速结构以及龙日坝断裂西侧和共和盆地下方的高速结构.但同时两者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S波速度大小以及结构细节上.随着频率的降低,波形反演结果显示共和盆地与龙门山地区较深处高速增强,而浅部高速变弱.这可能说明了单一频率的波形对结构的约束有限,频率越低约束浅部能力越弱.而新方法则是基于多个频率的直达P波振幅对速度结构进行约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波形反演的不足.我们的观测结果与基于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数据获取的邻近区域地壳浅层P波速度结构也具有一致的变化特征(图8d;徐啸等,2016;Zhang等,2017).另外,基于观测的速度模型(图6a)计算得到的理论接收函数与实际观测的接收函数的直达P波在不同频率下均具较高的一致性(图9).这些都表明,用接收函数直达P波振幅的频率依赖性特征约束地壳浅层S波速度结构是有效并且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