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实验样品中白云母、黑云母以及夕线石的电子探针测试结果a)》

《表4 实验样品中白云母、黑云母以及夕线石的电子探针测试结果a)》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二云母花岗岩与含硼流体反应的实验研究:对电气石花岗岩成因的启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a)云母结构式计算基于22个氧原子.SM,实验初始样品;Ms,白云母;Bt,黑云母;Sil,夕线石.n.a.,未测试

表2~5分别报道了电气石、长石、云母和玻璃的代表性成分.矿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实验XC-1、2、3、4中结晶的电气石具有相似的成分特征,即核部Si、Al、Na含量较高,边部更富Fe、Mn、Ca和K(图2和表2).根据电气石的成分分类,实验中结晶的电气石都属于黑电气石.所有实验电气石的核部成分较为一致,但边部成分呈现系统性变化.随着流体B含量的增加(从实验XC-1到XC-4),电气石边部的Ca含量逐渐升高,而Na含量有所下降(图2b).长石只存在于实验XC-1、2、3中,且只有实验XC-1和XC-2中的长石有核边结构.这三个实验中长石的核部成分与初始样品中长石成分相似,说明其为反应残留的长石.实验XC-1和XC-2中的斜长石增生边成分一致,与核部相比Ca含量较高,Na含量较低(图3a).这两个实验中的钾长石增生边也具有相似的成分特征,相对核部Ca、Na含量较高,K含量较低(图3b).实验XC-1中的白云母成分与初始样品中白云母的成分一致,黑云母成分与初始样品相比总量有所下降(表4),可能和流体作用下部分元素流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