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贵州13次冰雹个例中闪电特征统计量》

《表2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贵州13次冰雹个例中闪电特征统计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贵州中西部冰雹云中闪电特征观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考虑地闪、云闪和地面观测资料的完整性,对收集到贵州中西部13次降雹个例的闪电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列于表2。从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在13次降雹个例中只有清镇没有发生云闪,其余降雹点均有云闪发生,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降雹过程都伴随着云闪发生。13次降雹个例在降雹过程中平均正闪比、负闪比、云闪比分别为10.3%、63.7%、26%(图1)。负闪在整个冰雹过程中占主导,与贵州上正下负的雷暴云电结构相符。平均正闪比10.3%高于贵州省正地闪比例的气候特征值(2006—2015年,4.02%),为2006—2015年贵州地区正地闪气候特征值的2.56倍,说明冰雹天气过程中具有较高正闪比。平均正闪比10.3%远低于陈哲彰[20]研究给出的京津冀地区冰雹天气过程中的正闪比值68.5%与冯桂力给出的山东地区冰雹过程中的正闪比值57.4%,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地理纬度和地形地貌特征相关。13次降雹个例中正闪比例也存在较大差别,如晴隆(2018年3月13日)正闪比为31%,而兴义(2017年3月19日)仅为1%。根据地面观测资料,13次降雹过程中均伴随着强降水,其中4次中雨,6次大雨,3次暴雨,这与贵州地区主要以雨夹雹为主的降雹过程观测结论一致。上述统计表明贵州中西部地区冰雹过程以负闪为主,正闪比例较低,冰雹过程均伴随一定雨量的液态降水。地闪在13次冰雹过程中提前量为17—130 min,不同冰雹过程地闪提前被观测到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别。13次冰雹过程闪电频次峰值出现时间距降雹时刻时间为2—117 min之间。地闪出现时间和地闪频次峰值时间因无规律性,不能将其作为识别冰雹云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