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院校分层、精英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同情——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反事实估计》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研究控制了大学生的人口学变量、家庭所在地、就读高中类型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男=1,女=0);民族(汉族=1,非汉族=0)。家庭所在地(即生源地)为测量家庭背景的多个指标之一。家庭所在地为四种类型,即1=“农村与乡镇”;2=“县级市”;3=“地级市”;4=“省会城市或北京”。就读高中类型有三种,即1=“省级及全国重点中学”;2=“县市级重点”;3=“非重点中学”。家庭背景中包含了家庭经济地位、家庭收入和父母受教育年限。由于我国地区间巨大的差异,找到一个客观指标来测量家庭的经济地位并不容易。BCSPS让学生自己回答其家庭在当地的社会经济地位,即“如果当地家庭按经济收入划分为五个层次,您认为您自己的家庭属于:1=‘上层’;2=‘中上层’;3=‘中层’;4=‘中下层’;5=‘下层’”。由于回答上层和下层的比较少,参照吴晓刚的做法,在分析中我们将家庭的经济地位重新分为三类,即1=“中上及上层”;2=“中层”;3=“中下及下层”。关于家庭收入,我们取上大学前家庭收入的对数。父母的受教育年限我们取父亲和母亲中最高的受教育年限作为操作指标,并将受教育程度赋值为受教育年限:未受过正式教育=0;小学=5;初中=8;高中=11;职高/技校/中专=10;大专=14;本科=15;研究生及以上=18。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