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东北地区部分资源枯竭城市》

《表1 东北地区部分资源枯竭城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时代东北振兴的产业政策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储量庞大、种类丰富。得益于此,东北地区较早地产生了现代工业的萌芽。早期的产业政策也是在其基础上形成了资源开采、精炼、加工的完整产业体系,但整个工业体系的产业链不长、中间产品占比较高,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都很大,但形成的最终产品却相对较少。[3]同时,资源的富集使资源利用效率被忽视,因为资源禀赋的优势足以抵消边际报酬的递减,所以在资源使用过程中,量的投入始终大于质的提高。虽然在东北地区发展初期的产业政策中,明确提出了警惕资源枯竭之后的衰退,但很明显,受到官员考核机制、地方财税体制等体制机制的制约,可持续发展观并没有建立起来。随着连续多年的粗放式发展,东北地区一些资源型城市迅速进入枯竭期,且资源枯竭后爆发的问题更加明显。2008年国家第一批确定了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随后在2009年和2011年分别确定了32个和25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见表1)而东北三省及蒙东五盟市在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分别有6个、11个和4个,分别约占其中的1/2、1/3、1/6,约占总数的1/3。由于资源的快速枯竭,大部分资源型城市没有做好产业转型发展的准备,一方面面临支柱产业迅速衰落、新兴产业势小力微的窘境,经济乏力,无以为继;另一方面,粗放型的资源开采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使地方财政背上沉重的负担,例如塌陷区由于过度采掘带来矿难频发,导致其不可避免地陷入衰落。以阜新、盘锦、辽源和白山四个第一批资源枯竭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为例,四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率在2007—2009年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分水岭,之后几年GDP增速逐年下降,最高跌幅超过15%。资源枯竭首先导致采掘业产值的大幅下降,对整个产业体系形成冲击,加之没有较长的产业链、密集的产业网络分担这种冲击,使资源枯竭对其关联的产业造成非常大的消极影响,并导致整个东北地区的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