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第1类深对流型强降水过程中各种类参数化方案的评价》

《表6 第1类深对流型强降水过程中各种类参数化方案的评价》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适用北京地区短历时强降水模拟的WRF模型物理参数化方案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模型模拟不同类型强降水过程中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能力来看,模型在第2类强降水过程中的表现最好,在第1类混合对流型强降水过程中的表现次之,在第1类深对流型强降水过程中的表现相对最差(表4、5).通过分析表6、7中云微物理方案和积云对流方案在各类型降水中的评估结果可知,模型描述深对流系统中湿物理过程的能力相对较差.值得注意的是,在2场深对流型强降水过程的模拟中,虽然模拟试验对第Ⅳ场强降水过程(降水过程的间歇性更为明显)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的模拟表现较差,但是在对第Ⅲ场强降水过程(降水过程相对集中)的模拟中,无论是在降水空间分布范围还是在降水量空间连续性特征的捕捉方面表现均相对较好.此外,结合表6、7中各类行星边界层方案的评估结果可知,模型模拟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相对较小的第2类强降水过程的能力要明显高于对第1类混合对流型强降水过程的模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