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地质灾害分布:地质灾害区域趋势预测理论方法与应用评估探讨》

《表3 地质灾害分布:地质灾害区域趋势预测理论方法与应用评估探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地质灾害区域趋势预测理论方法与应用评估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潜在危险性预测结果与地质灾害实际发生情况对比分析,灾害发生的空间区域主要集中在潜在危险性极高(Ⅰ级)和高(Ⅱ级)的区域内。若以极高危险区(Ⅰ级)作为预测靶区进行准确率计算,本次预测的准确率为7.35%,效果一般。以极高(Ⅰ级)、高(Ⅱ级)危险区作为预测靶区进行准确率计算,本次预测的准确率为81.81%,效果较好。在危险性中(Ⅲ级)和低(Ⅳ级)的区域内发生地质灾害的密度为每万平方千米3起以下,与预测结果基本一致。从预测结果(表3)对比可以看出,对潜在危险性极高区的预测判断不准,表现为预测准确率仅为7.35%,主要灾害发生在潜在危险性高(Ⅱ级)的区域,准确率81.81%,灾害点密度每万平方公里达到26.47起。同时,危险性中和低的区域划分标准有误,2个区域的灾害点密度相近。根据预测理论,在潜在危险性低的地区属于地质灾害不易发的地区,但在该地区仍然发生了较多地质灾害,特别是安徽中部、湖南东南部和西藏南部地区发生了较多地质灾害,预测危险性较高的区域并未包括以上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