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临床辅助诊断学》求取 ⇩

一、血液流变学检查1

(一)血液粘度1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检查1

(二)红细胞变形性2

(三)红细胞聚集性3

(四)红细胞电泳4

(五)血小板粘附性与聚集性4

二、血清酶学检查5

(一)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其同功酶5

(二)谷草转氨酶(SGOT)6

(三)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功酶6

(五)丙酮酸激酶(PK)7

(四)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7

(六)血清肌红蛋白(SMB)8

(七)心肌肌凝蛋白轻链(CMLC)8

三、心脏电学检查8

(一)心电图8

(二)动态心电图10

(三)心向量图11

(四)心电图运动试验12

(五)心室晚电位(VLP)13

四、心音图、心尖搏动图和颈动脉波检查15

(一)心音图15

(二)心尖搏动图18

(三)颈动脉波20

五、希氏束电图(HBE)检查22

六、超声心动图检查24

(一)M型和B型超声心动图24

(二)D型超声心动图26

七、心脏大血管X线检查28

(一)正常X线征象28

(二)心脏大血管病变的X线征象29

八、心脏大血管造影检查32

九、心脏放射性核素检查34

(一)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34

(二)心肌显像35

(三)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38

第二章 呼吸系统检查39

一、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39

(一)痰液检查39

(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41

二、胸水检查41

三、肺功能检查44

(一)肺容积44

(二)肺通气功能测定45

(三)肺换气功能测定47

(四)小气道功能测定48

(五)血气分析和酸碱度测定49

(一)正常胸部X线征象54

四、胸部X线检查54

(二)胸部异常X线征象55

五、胸部CT检查58

六、胸部超声波检查62

七、放射性核素肺扫描63

(一)肺灌注扫描63

(二)肺吸入扫描63

八、纤维支气管镜检查64

九、胸膜和肺活检67

一、粪便检查69

(一)性状检查69

第三章 消化系统检查69

(二)显微镜检查70

(三)隐血试验72

(四)粪胆素试验73

二、胃液及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73

(一)胃液分析73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77

三、胰腺功能检查80

(一)淀粉酶80

(二)淀粉酶肌酐清除率比率(ACCR)81

(三)血清脂肪酶81

(四)促胰酶素—肠促胰液素(P—S)试验81

(六)苯酯肽试验(BZ—TY—PABA test)82

(五)新斯的明试验82

四、消化吸收功能试验83

(一)粪脂定量83

(二)D—木糖吸收试验83

(三)维生素B12吸收试验(Shiling试验)84

(四)脂肪及蛋白质出纳平衡试验84

五、肝功能检查85

(一)胆红素代谢试验85

(二)蛋白质代谢检查87

(三)糖代谢检查91

(四)脂类检查92

(五)染料摄取和排泄功能检查93

(六)血清酶学检查94

六、消化道激素测定97

七、消化系统X线检查98

(一)胃肠道X线检查98

(二)胆道X线检查102

(三)肝脏X线检查104

(四)胰腺X线检查105

八、消化系统超声波检查106

(一)肝脏疾病的超声表现106

(二)胆系疾病的超声表现107

(三)胰腺疾病的超声表现108

(四)阻塞性黄疸的超声诊断108

(一)肝实质显像109

九、消化系统放射核素扫描109

(二)肝血池显像110

(三)胆系显像110

(四)胰腺闪烁扫描112

十、消化系统内窥镜检查112

(一)胃、十二指肠纤维内窥镜检查112

(二)直肠及乙状结肠镜、结肠镜、腹腔镜检查113

十一、肝活检117

第四章 泌尿系统检查119

一、尿液检查119

(一)性状检查119

(二)化学检查121

(三)显微镜检查123

(四)尿沉渣计数126

(五)其他检查127

二、肾功能检查129

(一)肾小球功能试验129

(二)肾小管功能检查132

(三)肾血流量测定134

(四)肾功能试验的选择和应用135

三、泌尿系统X线造影检查137

(一)肾动脉造影137

(二)肾盂造影139

(一)放射性肾图141

四、肾脏放射性核素检查141

(二)肾扫描142

第五章 血液学检查145

一、血细胞学检查145

(一)红细胞(RBC)计数145

(二)白细胞(WBC)计数145

(三)白细胞分类计数146

(四)血红蛋白定量(Hb)147

(五)网织红细胞计数(Rc)148

(六)红细胞比积(Hct)148

(七)红细胞平均值148

(二)红细胞孵育脆性试验149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149

二、有关溶血的检查149

(三)自身溶血试验及纠正试验150

(四)酸溶血试验(Ham's test)150

(五)蔗糖水试验150

(六)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 test)151

(七)热溶血试验151

(八)冷溶血试验151

(九)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test)151

(十)红细胞寿命测定152

(十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152

(十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152

(十三)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152

(二)出血时间(BT)153

(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153

三、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查153

四、出血、血栓性疾病检查153

(三)阿斯匹林耐量试验(ATT)154

(四)血小板(Plt)计数154

(五)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154

(六)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155

(七)血块退缩试验(CRT)155

(八)血浆β—TG和PF1测定155

(九)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155

(十)血浆TXB2和6—酮—PGF1α测定156

(十一)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测定156

(十二)凝血时间测定(CT)156

(十五)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157

(十三)复钙时间(RCT)157

(十四)凝血酶原时间(PT)157

(十六)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158

(十七)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T)158

(十八)血浆凝血酶原时间Ⅶ因子活动度测定158

(十九)凝血时间交叉试验158

(二十)凝血酶凝结时间(TCT)158

(二十一)血浆AT—Ⅲ测定159

(二十二)Ⅷ因子抑制物测定159

(二十三)纤维蛋白原定量159

(二十四)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159

(一)正常骨髓象160

五、骨髓细胞学改变的临床意义160

(二十五)DIC诊断筛选试验160

(二十六)DIC确证试验160

(二)常用细胞化学染色161

(三)骨髓细胞比例关系改变的临床意义163

六、血型鉴定及配血试验163

(一)ABO血型系统163

(二)Rh血型系统164

(三)配血试验165

第六章 内分泌系统检查166

一、垂体功能检查166

(一)生长激素(GH)166

(二)生长激素兴奋试验167

(三)生长激素抑制试验169

(四)泌乳素(PRL)170

(五)泌乳素兴奋试验171

(六)促甲状腺激素(TSH)171

(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72

(八)促性腺激素(GNH)172

(九)抗利尿激素(垂体后叶加压素,ADH)173

(十)血浆渗透压173

(十一)简化高渗盐水试验174

(十二)禁水—加压素试验175

(一)血清总甲状腺素(TT4)176

二、甲状腺功能检查176

(二)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177

(三)血清游离T3(FT3)和游离T4(FT4)178

(四)血清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179

(五)血清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179

(六)血清蛋白结合碘(PBI)179

(七)T3抑制试验180

(八)长效甲状腺刺激物(LATS)180

(九)基础代谢率181

(十)放射性核素甲状腺显像181

(二)血降钙素(CT)183

(一)血甲状旁腺激素(PTH)183

三、甲状旁腺功能检查183

(三)血清钙、磷测定184

(四)尿钙定性及定量184

(五)肾小管磷再吸收率(TRP)185

(六)钙负荷试验186

(七)尿羟脯氨酸(HOP)187

四、肾上腺皮质功能检查187

(一)血浆皮质醇187

(二)尿皮质醇188

(三)尿17—羟皮质醇189

(四)尿17—酮皮质醇189

(六)尿醛固酮190

(五)血浆醛固酮(AS)190

(七)血浆肾素活性(PRA)191

(八)肾上腺皮质兴奋试验(ACTH兴奋试验)191

(九)地塞米松抑制试验193

(十)甲吡酮试验195

五、肾上腺髓质功能检查196

(一)尿儿茶酚胺196

(二)血儿茶酚胺197

(三)尿香草基杏仁酸(VMA)198

(四)尿间甲基肾上腺素(TMN)198

(一)血糖(BS)199

六、胰腺内分泌功能检查199

(二)尿糖200

(三)酮体201

(四)血乳酸(BL)202

(五)血丙酮酸202

(六)糖化血红蛋白(GHb)202

(七)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03

(八)甲磺丁脲(D860)试验205

(九)血浆胰岛素205

(十)血清C肽测定206

(十一)抗胰岛细胞抗体(ICA)208

(十二)血清抗胰岛素抗体(IAA)208

(十三)饥饿试验(延长空腹时间)209

(一)血浆睾酮(T)210

七、性腺功能检查210

(二)血雌二醇(E2)211

(三)血雌三醇(E3)211

(四)尿雌激素212

(五)孕酮(P)213

(六)HCG兴奋试验214

(七)促性腺激素兴奋试验214

(八)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15

(九)血浆绒膜促乳素(HCS)216

八、其他内分泌激素216

(一)心钠素(ANP)216

(二)血管紧张素Ⅱ(ATⅡ)217

(一)血清IgG218

(二)血清IgA218

第七章 免疫学检查218

一、体液免疫功能检查218

(三)血清IgM219

(四)血清IgE219

(五)血清IgD220

(六)分泌液中SIgA220

(七)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220

(八)补体C3221

(九)补体C4221

(二)活性E-玫瑰花环试验222

(一)E—玫瑰花环试验222

二、细胞免疫功能检查222

(十)循环免疫复合物(CIC)222

(三)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23

(四)T淋巴细胞亚群223

(五)补体花环试验224

(六)红细胞花环试验224

(七)表面膜免疫球蛋白(SmIg)测定224

(八)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225

(九)白细胞杀菌功能试验225

(十)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NBT试验)225

三、皮肤反应检查及过敏性试验226

(一)结核菌素(OT)试验226

(十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226

(二)链激酶 链道酶(SK—SD)皮肤试验227

(三)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227

(四)斑贴试验228

(五)挑刺试验228

(六)皮内试验229

(七)支气管激发试验229

(八)鼻腔激发试验230

(九)特异性IgE230

四、自身抗体检查231

(一)抗核抗体231

(二)抗单链DNA抗体231

(五)类风湿因子(RF)232

(四)抗ENA(可抽取的核抗原)抗体232

(三)抗双链DNA抗体232

(六)抗甲状腺抗体233

(七)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A)233

(八)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233

(九)抗平滑肌抗体233

(十)抗线粒体抗体234

(十一)抗胃壁细胞抗体234

(十二)抗精子抗体234

第八章 神经系统检查235

一、脑脊液检查235

(一)腰穿235

(四)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236

(二)脑脊液压力236

(三)脑脊液动力学检查236

二、脑电图检查242

(一)描记方法242

(二)诱发试验242

(三)脑电图图形的频率、波幅和波型243

(四)正常脑电图244

(五)异常脑电图246

(六)一些常见疾病的脑电图247

三、肌电图检查252

(一)正常肌电图252

(二)异常肌电图253

(三)肌电图的临床诊断255

(四)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259

四、神经系统X线检查259

(一)头部平片259

(二)气脑和脑室造影264

(三)脑血管造影267

(四)脊髓造影273

五、头部CT检查274

(一)原理274

(二)正常颅脑CT图像275

(三)异常颅脑CT图像276

(四)脑CT的临床应用277

六、颅脑超声波检查285

(一)原理285

(二)正常脑超声图285

(三)异常脑超声图286

(四)脑超声探测的临床应用286

(五)经颅多普勒超声(TCD)287

七、颅脑放射性核素检查288

(一)脑显像288

(二)脑脊液显像292

(三)脑血流测定293

一、临床细菌检验的各类标本采集295

(一)血液细菌检查295

第九章 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查295

(二)尿细菌检查297

(三)粪便细菌检查297

(四)痰液细菌检查298

(五)胃液细菌检查298

(六)胆汁细菌检查298

(七)脑脊液细菌检查300

(八)浆膜腔液细菌检查301

(九)口腔、咽部、鼻腔、副鼻窦分泌物细菌检查303

(十)喉头及支气管粘液细菌检查305

(十一)阴道、子宫、尿道分泌物细菌检查305

(十三)脓液细菌检查306

(十二)皮肤采样细菌检查306

二、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307

(一)药物敏感性试验307

(二)联合药敏试验308

三、真菌检查309

(一)真菌检查方法概述309

(二)皮肤癣菌检查311

(三)深部真菌检查313

四、病原体的免疫血清学检查317

(一)抗溶血性链球菌“O”Widal反应317

(二)斑疹伤寒血清反应(Weil—Felix反应)318

(三)布氏杆菌病血清反应319

(四)C-反应蛋白测定320

(五)梅毒血清学试验321

(六)流行性出血热的血清学检查322

(七)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查322

(八)乙型病毒性肝炎标记物免疫学检查323

(九)甲型病毒性肝炎标记物免疫学检查326

第十章 其他检查327

一、血液的其他检查327

(一)血清钾327

(二)血清钠327

(三)血清氯化物328

(四)血清镁328

(五)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329

(七)血清锌330

(六)转铁蛋白330

(八)血清铜331

(九)地高辛浓度331

(十)苯妥英钠浓度332

二、前列腺液检查332

三、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333

(一)淋巴结穿刺333

(二)细胞学检查335

四、脱落细胞学检查336

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应用339

六、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ECT)的临床应用344

七、磁共振成像术(MRI)的临床应用349

1997《最新临床辅助诊断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戴良科等主编 1997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临床疾病最新诊断与治疗(1994 PDF版)
临床疾病最新诊断与治疗
1994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CT诊断学(1994 PDF版)
临床CT诊断学
1994
临床超声诊断( PDF版)
临床超声诊断
西安市科技情报研究所
新临床护理诊断( PDF版)
新临床护理诊断
伟华书局
现代临床辅助诊断(1996 PDF版)
现代临床辅助诊断
1996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临床辅助诊断新知(1993 PDF版)
现代临床辅助诊断新知
1993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骨科临床诊断学(1989 PDF版)
骨科临床诊断学
1989 天则出版社
临床X线诊断学(1976 PDF版)
临床X线诊断学
1976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临床CT诊断学(1994 PDF版)
临床CT诊断学
1994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血液学诊断(1977 PDF版)
临床血液学诊断
1977 河北省衡水在区新医药研究所
新编临床体检图解(1993 PDF版)
新编临床体检图解
1993 北京:华夏出版社
内科临床辅助诊断手册(1989 PDF版)
内科临床辅助诊断手册
198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护理诊断(1993 PDF版)
临床护理诊断
1993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超声诊断学(1991 PDF版)
临床超声诊断学
1991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临床急诊放射诊断学(1998 PDF版)
临床急诊放射诊断学
1998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