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之基本原理 增订3版》求取 ⇩

1依法行政原则之研究1

一、前言1

二、依法行政原则之意义1

(一)概念2

(二)现行法上之依据3

三、法律优越原则6

(一)内容6

(二)实际上适用问题18

四、法律保留原则23

(一)内容23

(二)实际上适用问题47

五、结语50

2税捐法定主义53

一、问题之提出53

二、意义及机能53

(一)意义53

(二)机能55

三、内容56

(一)课税要件法定主义56

(二)构作要件明确性原则63

(三)程序法上合法性原则66

四、税捐法定主义之作用68

(一)不允许选择权69

(二)不允许税捐协议69

(三)法律漏洞补充之禁止73

(四)行政裁量之排除81

(五)溯及生效之禁止84

五、税捐法定主义之适用范围88

(一)税捐实体法与税捐程序法领域88

(二)税捐诉讼法领域89

(三)税捐处罚法领域?93

六、税捐法定主义的适用界限95

七、税捐法定主义与实质课税原则99

(一)实质课税原则优先适用说99

(二)税捐法定主义优先适用说100

(三)折衷说101

(四)本文见解103

八、税捐法定主义与类型化观察法106

九、结语109

3税法上之类推适用113

一、问题之提出113

二、学说实务见解114

(一)肯定说114

(二)否定说117

(三)折衷说118

(四)实务见解123

(五)本文见解132

三、税法上之类推适用范例133

四、结语140

4税法上法律不溯既往原则143

一、问题之提出143

二、溯及效力之概念143

三、法律不溯往原则之法理依据144

四、法律不溯往原则及其例外147

(一)原则147

(二)例外151

五、真正的溯及效力与不真正的溯及效力152

六、法律效果之溯及作用与构成要件之溯及连结157

七、程序从新原则160

八、裁判先例之溯及效力163

(一)德国学说见解163

(二)德国实务见解165

九、过渡规定168

十、我国实务见解170

(一)实体从旧原则170

(二)程序从新原则174

5税法上诚实信原则179

一、前言179

二、税法上诚实信赖原则之适用180

(一)信赖保护181

(二)承诺183

(三)撤销变更税捐行政处分之限制186

三、税法上权利失效188

(一)税捐权利人之权利失效189

(二)税捐义务人之权利失效191

四、结语194

6经济观察法在税法上之应用195

一、意义195

(一)法的实质主义196

(二)经济的实质主义197

(三)法的实质主义与经济的实质主义198

(四)小结198

二、理论根据198

(一)德国学说实务见解198

(二)日本学说实务见解201

(三)本文见解204

三、经济观察法在税法解释上的适用情形205

(一)经济上的解释205

(二)税捐构成要件所使用概念之解释214

四、经济观察法在事实认定上的适用情形217

(一)事实关系的判断与经济观察法218

(二)事实关系的判断与民法第九八条规定220

五、经济观察法在法律漏洞补充的适用情形221

(一)明显的法律漏洞之补充221

(二)目的性限缩以填补隐藏的法律漏洞222

六、经济观察法的适用界限222

七、经济观察法的个别适用案型224

(一)税捐客体的归属224

(二)无效法律行为230

(三)违法或违反善良风俗的行为234

(四)税捐规避之否认238

八、结语242

7论税捐规避245

一、问题之提出245

二、税捐规避之概念246

(一)意义247

(二)与节税、逃漏税之区别248

(三)与虚伪行为之区别251

三、税捐规避之否认252

(一)概说252

(二)税捐规避之否认之可否253

(三)本文见解258

四、税捐规避之要件259

(一)为把握某一个经济上事实关系,税法与法的形成可能性相连结260

(二)法的形成可能性之滥用261

(三)税法之规避264

(四)规避意图?265

五、税捐规避之法律效果267

(一)税法上之效果267

(二)税捐处罚上之效果270

六、证明272

七、个别情形273

八、结论275

8税法上类型化观察法277

一、问题之提出277

二、类型化观察法的性质278

(一)事实关系之判断方法278

(二)税法的解释方法279

(三)事实的认定与法律解释之方法279

三、类型化观察法与经济观察法之区别280

四、类型化观察法的立论根据及其批判281

(一)实用性原则281

(二)课税平等原则282

(三)私人领域之尊重284

五、类型化观察法之种类285

(一)经由立法者之类型化285

(二)经由行政机关之类型化287

(三)经由法院之类型化288

六、类型化观察法之作用289

(一)实质的类型化290

(二)形式的类型化291

七、类型概念及其运用292

9税法的法律解释295

一、前言295

二、税法的法律解释的目标296

(一)概说296

(二)主观说与客观说297

(三)规范的法律意旨的基准性298

(四)暗示说298

三、税法的法律解释的界限300

二、税法的法律解释的方法300

(一)文义解释基准300

(二)体系解释基准304

(三)历史的解释基准309

(四)目的解释基准313

(五)合宪的解释322

(六)解释基准相互间的关系324

10税法上法律漏洞补充329

一、问题之提出329

二、法律漏洞的意义及其种类330

(一)法律漏洞的意义330

(二)法律漏洞的种类332

三、法律漏洞的认定与法外空间335

四、法律漏洞补充的合法性338

(一)否定说339

(二)检讨341

五、法律漏洞补充的界限341

六、法律漏洞补充的方法343

(一)类推适用343

(二)举轻明重与举重明轻352

(三)目的性限缩357

(四)目的性扩张362

(五)例外规定与法律漏洞补充364

七、结论366

11论税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369

一、问题之提出369

二、税法上返还请求权之概念369

三、税法上返还请求权之理论根据373

四、税法上返还请求权之构成要件374

(一)给付无法律上原因374

(二)法律上原因嗣后消灭384

五、税法上返还请求权之发生388

(一)形式的法律上原因说388

(二)实质的法律上原因说389

六、税法上返还请求权之清偿期届至392

七、税法上返还请求权之范围393

(一)金额393

(二)附加利息?393

(三)所受利益不存在397

八、税法上返还义务人及返还权利人398

(一)返还义务人398

(二)返还请求权人399

九、税法上返还请求权之主张405

(一)概说405

(二)各种具体情形407

(三)申请409

(四)期间410

(五)扣批411

十、权利救济412

12实质所得者课税原则415

一、问题之提出415

二、实质所得者课税原则的理论根据417

三、所得归属的判断原则421

四、实质所得者课税原则之具体类型423

(一)假装行为之否认423

(二)信托财产之所得归属425

(三)税捐规避行为之否认与所得的归属430

(四)法人格之否认与所得的归属433

五、各种所得的归属之具体判断436

(一)利息所得436

(二)盈馀分配所得437

(三)租赁所得440

(四)让与所得(财产交易所得)441

(五)营业盈馀所得443

(六)农业所得446

(七)劳动所得448

六、实质所得者课税原则与税捐罚则449

(一)实质所得者课税原则与逃漏税捐罪449

(二)实质所得者课税原则与税捐秩序罚451

七、实质所得者课税原则与税捐债权之确保452

八、结语453

13发行股票溢价应否课征所得税?455

一、问题之提出455

二、发行股票溢价部分是否为所得?456

(一)泉源说457

(二)纯资产增加说457

(三)交易所得说458

(四)现行法所采所得理论459

(五)发行股票溢价部分应属所得范围460

三、发行股票溢价部分,应否课征所得税?461

(一)不应课征所得税之理论根据461

(二)应课征所得税之理论根据462

(三)检讨463

四、结语464

14独资合夥课税问题465

一、问题之提出465

二、财政部函释见解465

三、分析检讨466

(一)文义因素466

(二)体系因素468

(三)历史因素469

(四)目的因素470

(五)合宪性因素470

四、结语471

15农地移转与非自耕农的课税问题473

一、问题之提出473

二、行政法院判决要旨474

三、私法上无效法律行为在税法上应如何处理474

(一)原则475

(二)例外475

(三)检讨476

四、结语477

16拍卖土地经判决返还移转登记后,可否请求退还土地增值税479

一、问题之提出479

二、行政法院判决要旨480

三、土地增值税之税捐债务之发生480

四、土地增值税之税捐债务之溯及消灭481

五、「移转登记返还」原所有权人可否请求退税482

六、拍定承受人可否请求退还代缴之税款483

七、结语484

17当前土地法制之探讨485

一、前言485

二、当前土地相关法令之问题剖析485

(一)土地政策问题486

(二)土地税制问题493

三、土地相关法令之应修正方向499

(一)土地法制的修正方向499

(二)土地税制的修正方向507

四、结论509

18土地增值税的检讨与改革511

一、问题之提出512

二、土地增值税课征方式的沿革512

(一)实施初期:采实价课税512

(二)民国五十三年以后至民国六十一年:原则按实价课税,例外按公告现值课税513

(三)民国六十一年至六十六年间:以行政命令规定按公告现值课税514

(四)民国六十六年以后至今:法律规定改按公告现值课税515

三、现行土地增值税制的检讨516

(一)税基的认定与实际情形不符516

(二)税率按涨价倍数累进,与所得重分配之精神不符520

(三)按公告现值课税,产生重大法律漏洞521

四、美、德、日土地税制简介523

(一)美国523

(二)德国524

(三)日本526

五、土地增值税制度的改革方向532

(一)调高公告现值,使其接近市价532

(二)回归所得税课税性质,采取「实价课税」534

(三)检讨536

六、拟议中的实价课税方案及其检讨537

(一)拟议中的实价课税方案537

(二)检讨538

七、土地增值税改革方案之探讨539

(一)概说539

(二)各种改革方案之利弊分析540

(三)改革方案的具体配合措施543

八、结语547

19论遗产税之申报549

一、遗产税之申报义务549

二、遗产税申报义务之履行551

(一)申报义务人551

(二)申报期间552

(三)申报行为556

(四)受理申报之机关568

(五)遗产税申报之效力569

(六)遗产税申报之缴回与更正570

三、遗产税申报义务之不履行574

(一)未依限申报574

(二)短漏报580

四、结语581

20税捐秩序罚应否区别故意与过失,而有不同之处罚标准585

一、问题之提出585

二、现行法令状况及其检讨585

(一)现行法令状况585

(二)现行实务上作法的利弊得失586

(三)外国立法例589

(四)检讨590

三、故意与过失的处罚标准592

四、故意、过失与无过失的认定593

(一)故意的认定593

(二)过失的认定594

(三)无过失的认定597

五、结论602

21税捐行为罚与漏税罚应否并罚605

一、问题之提出605

二、实务见解606

(一)财政部函释606

(二)行政法院判决606

三、学说见解610

(一)行政法学说610

(二)税法学说612

(三)行政罚法草案614

四、外国立法例614

五、分析检讨615

六、结语617

22从新从轻原则,不宜适用于本税621

一、问题的提出621

二、从新从轻原则的适用范围621

(一)法律规定文字意义的考量621

(二)法律体系的考量622

(三)立法者意思的考量622

(四)法律目的考量622

(五)租税法理的考量623

三、行政法院判决的检讨623

四、结语624

23税捐立法权与税捐收益权之归属625

一、概说626

二、税捐立法权的归属626

(一)税捐立法权的划分理论626

(二)各国税捐立法权的划分628

(三)我国税捐立法权的划分643

三、税捐收益权的归属648

(一)税捐收益权的划分理论648

(二)各国税捐收益权的划分650

(三)我国税捐收益权的划分669

四、结论675

24税务令函之合理化的探讨677

一、问题之提出677

二、税务令函的类型677

(一)组织性的令函677

(二)解释适用法规的令函678

三、税务令函的机能679

(一)「事实上」的行为规范679

(二)维持课税的公平679

(三)减轻稽征工作负担680

(四)提高法的安定性680

四、税务令函的性质681

(一)性质681

(二)效力682

五、税务令函的适用问题684

(一)税务令函的适用与信赖保护684

(二)解释令函的适用与平等原则689

六、税务令函的合理化691

(一)税务令函的发布限制692

(二)制定过程的民主化692

(三)税务令函的公布693

(四)基本令函的制定693

(五)税务令函的内容的合法性与妥当性694

(六)事先申请解释的制度695

(七)税务令函的监督696

七、结语698

主要参考文献701

1994《税法之基本原理 增订3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清秀著 1994 三民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