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诊断学 第1版》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总论1

第一节X线的发现、产生和特性2

一、X线的发现2

二、X线的产生2

三、X线的特性3

(一)穿透性3

(二)荧光作用3

(三)摄影作用3

(四)电离作用3

第二节X线影象形成的原理和密度的概念3

一、X线影象形成的原理3

(一)自然对比4

二、密度的概念4

(二)人工对比5

第三节 X线检查方法5

一、普通检查5

(一)透视5

(二)摄影5

二、特殊检查6

(一)体层摄影6

(二)荧光摄影6

(三)放大摄影7

(四)记波摄影7

三、造影检查7

(一)造影剂7

二、CT图象与CT值 187

一、普通检查 48

(二)引入途径8

(三) 造影前准备和造影反应处理8

二、X线诊断步骤9

四、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和综合应用9

第四节 X线诊断原则和步骤9

一、X线诊断原则9

一、防护的意义10

第五节X线检查中的防护10

二、防护的方法和措施11

第六节医学影象学及其发展11

二、特殊检查13

(一)体层摄影13

一、普通检查13

第二节检查方法13

第一节引言13

第二章骨、关节系统13

(二)放大摄影14

(一)关节造影14

(二)血管造影14

第三节正常X线表现14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14

(一)骨的结构14

(二)骨的发育14

三、造影检查14

(三)影响骨发育的因素15

二、长骨15

(一)小儿骨胳15

(二)骨龄17

三、四肢关节18

(三)成年骨胳18

四、脊柱19

六、常见的解剖变异20

(一)四肢骨胳20

(二)脊椎20

五、颅骨20

第四节基本病变X线表现22

一、骨胳的基本病变22

(一)骨质疏松22

(二)骨质软化23

(三)骨质破坏23

(四)骨质增生硬化23

(七)骨质坏死24

(六)骨内与软骨内钙化24

(五)骨膜增生24

(九)骨胳变形25

(十)周围软组织病变25

二、关节的基本病变25

(一)关节肿胀25

(二)关节破坏25

(三)关节退行性变25

(八)矿物质沉积25

(四)关节强直26

(五)关节脱位26

第五节常见病X线表现26

一、骨、关节外伤26

(一)骨折26

(四)椎间盘脱出30

(二)关节脱位30

(三)膝关节半月板破裂30

(一)化脓性骨髓炎31

二、骨、关节化脓性感染31

(二)化脓性关节炎32

(三)扁骨结核33

(二)骨干结核33

(一)骨骺、干骺端结核33

三、骨、关节结核33

(四)关节结核34

(五)脊椎结核34

四、骨肿瘤与肿瘤样疾病35

(一)良性骨肿瘤36

(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38

(三)转移性骨肿瘤39

(四)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0

(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0

五、骨缺血性坏死与骨软骨病40

(三)跖骨头骨软骨病41

六、代谢性骨病41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41

(二)脊椎骨软骨病41

(二)骨软化症42

(三)肾性骨营养不良42

(四)坏血病43

七、内分泌性骨病43

(一)垂本疾病43

(三)胰腺癌 144

(三)甲状旁腺疾病44

(二)甲状腺疾病44

(四)肾上腺疾病45

八、化学物质中毒45

(一)退行性骨关节病46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46

九、慢性关节病46

(四)大骨节病47

(三)强直性脊柱炎47

第三章呼吸系统48

第一节引言48

第二节检查方法48

(一)透视48

(二)摄影48

二、特殊检查49

(一)体层摄影49

(二)高千伏摄影49

三、造影检查49

(一)软组织50

一、胸廓50

第三节正常X线表现50

(二)骨胳51

二、纵隔51

三、膈52

五、气管、支气管53

四、胸膜53

六、肺55

(一)肺野55

(二)肺门及肺纹理55

(三)肺叶、肺段和肺小叶56

第四节基本病变X线表现59

一、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59

(一)阻塞性肺气肿59

(二)阻塞性肺不张60

二、肺部病变61

(一)渗出与实变61

(二)增殖61

(三)纤维化62

(五)肿块62

(四)钙化62

(六)空洞与空腔63

(七)肺间质病变63

三、胸膜病变63

(一)胸腔积液63

(二)气胸及液气胸65

(三)胸膜肥厚、粘连、钙化66

第五节常见病X线表现66

一、支气管扩张症66

二、气管、支气管异物67

三、肺炎68

(一)大叶性肺炎68

(二)支气管肺炎68

(三)肺炎支原体肺炎69

(五)化脓性肺炎70

(六)过敏性肺炎70

(四)间质性肺炎70

四、肺脓肿71

五、肺结核71

(一)原发型肺结核(Ⅰ型)72

(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73

(三)浸润型肺结核(Ⅲ型)74

(四)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Ⅳ型)75

(五)胸膜炎(Ⅴ型)75

六、矽肺75

七、肺寄生虫病76

(一)肺包虫病76

(二)肺吸虫病77

(六)气管及支气管裂伤78

(五)肺撕裂伤及肺血肿78

八、胸部外伤78

(三)气胸及液(血)胸78

(一)骨折78

(四)肺挫伤78

(二)胸部异物78

(七)纵隔气肿及血肿79

九、肺肿瘤79

(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79

(二)转移性肿瘤81

十、纵隔原发肿瘤82

(一)前纵隔肿瘤82

(二)中纵隔肿瘤83

(三)后纵隔肿瘤84

(一)透视87

第一节引言87

一、普通检查87

第二节检查方法87

第四章循环系统87

(二)摄影88

二、特殊检查88

三、造影检查88

(一)造影剂和造影设备88

(二)造影方法89

(三)心血管造影的注意事项89

(一)后前位90

第三节正常X线表现90

(四)心血管造影的禁忌症90

一、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90

(二)右前斜位(第一斜位)91

(三)左前斜位(第二斜位)92

二、心脏大血管的搏动94

三、影响心脏大血管形态的生理因素94

(一)体型94

(四)左侧位94

(二)年龄95

(三)呼吸95

四、心脏大血管与食管的关系95

(一)主动脉弓压迹95

(二)左心房压迹95

第四节基本病变X线表现95

(四)体位95

一、心脏及各房室增大96

(一)左心室增大96

一、经导管栓塞术 198

(三)左心房增大98

(二)右心室增大98

(四)右心房增大99

(五)心脏普遍增大99

二、心脏形状的改变100

(一)二尖瓣型100

(二)主动脉型100

(三)普遍增大型100

三、主动脉形状及密度改变101

(一)形状改变101

(二)密度改变101

四、心脏大血管搏动的改变101

五.肺循环的改变101

(一)肺充血101

(二)肺郁血101

(五)肺栓塞及肺梗死102

(六)肺循环高压102

(四)肺水肿102

(三)肺血减少102

一、风湿性心脏病103

(一)二尖瓣狭窄103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103

第五节常见病X线表现103

二、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104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4

四、心包炎104

(一)心包积液105

(二)缩窄性心包炎105

六、先天性心脏病106

五、心肌病106

(一)房间隔缺损106

(二)室间隔缺损107

(三)动脉导管未闭107

(四)肺动脉狭窄108

(五)法鲁氏四联症109

二、造影检查111

一、普通检查111

第二节检查方法111

第一节引言111

第五章消化系统111

胃肠道111

(一)钡餐造影检查112

(二)钡灌肠检查113

(三)低张十二指肠造影113

(四)小肠灌钡造影113

(五)胃脏壁造影113

(六)血管造影113

第三节正常X线表现114

一、咽部114

二、食管114

三、胃115

四、十二指肠116

五、空肠与回肠116

六、大肠117

(一)龛影118

第四节基本病变X线表现118

一、轮廓的改变118

(二)充盈缺损118

三、管腔大小的改变119

二、粘膜的改变119

五、功能性改变120

(一)张力的改变120

(二)蠕动的改变120

(三)运动力的改变120

四、位置及可动性的改变120

(四)分泌功能的改变120

第五节常见病X线表现121

一、食管静脉曲张121

二、食管癌121

三、食管贲门失弛缓症122

四、食管异物122

五、食管裂孔疝123

六、胃、十二指肠溃疡124

(一)胃溃疡124

(二)十二指肠溃疡125

(二)不同部位胃癌的特殊表现126

(三)早期胃癌的诊断126

七、胃癌126

(一)胃癌的一般X线表现126

(四)胃癌的鉴别诊断127

八、肠结核127

九、克隆氏病128

十、小肠淋巴瘤129

十一、溃疡性结肠炎129

十二、结肠息肉130

十三、结肠癌130

十四、先天性巨结肠131

(一)胃肠道穿孔132

(二)肠梗阻132

十五、急腹症132

(一)普通检查136

(二)造影检查136

一、检查方法136

胆道系统、肝脏、胰腺136

第一节引言136

第二节胆道系统136

二、正常X线表现137

三、常见病X线表现138

(一)胆石症138

(二)胆囊炎139

(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39

(二)造影检查140

(一)普通检查140

一、检查方法与正常X线表现140

第三节肝脏140

(三)计算体层摄影141

二、常见病X线表现141

(一)肝脓肿141

(二)肝肿瘤142

(三)肝包囊虫病142

第四节胰腺142

(一)胰腺炎143

(二)造影检查143

(三)计算体层摄影143

(一)普通检查143

一、检查方法与正常X线表现143

二、常见病X线表现143

(二)胰腺囊肿144

第六章泌尿系统146

第一节引言146

第二节检查方法146

一、普通检查146

二、造影检查146

(一)排泄性尿路造影146

(五)腹主动脉造影与选择性肾动脉造影147

(二)逆行肾盂造影147

(四)腹膜后充气造影147

(三)膀胱及尿道造影147

第三节正常X线表现148

一、肾脏148

二、输尿管149

三、膀胱149

(二)输尿管结石150

四、尿道150

(一)肾结石150

一、泌尿道结石150

第四节常见病X线表现150

(三)膀胱结石151

(四)尿道结石151

二、泌尿系统结核151

三、泌尿系统肿瘤和囊肿152

(一)肾肿瘤152

(二)肾囊肿153

(三)多囊肾153

(四)膀胱肿瘤153

四、尿路梗阻与肾盂积水153

(五)输尿管异位开口154

(四)髓质海绵肾154

(三)异位肾154

五、先天性异常154

(一)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54

(二)马蹄肾154

(六)输尿管囊肿155

(七)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55

六、慢性肾盂肾炎155

七、膀胱功能障碍和前列腺肥大155

(一)膀胱功能障碍155

(二)前列腺肥大155

(二)肾动脉病变156

(一)肾萎缩156

九、肾源性高血压156

八、尿道疾病156

十、肾上腺疾病157

(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157

(二)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157

(三)肾上腺皮质肿瘤157

(四)嗜铬细胞瘤158

二、子宫输卵管造影159

第二节检查方法与正常表现159

第七章女性生殖系统159

一、平片159

第一节引言159

三、盆腔充气造影160

四、盆腔动脉造影160

五、腹部和盆腔淋巴造影160

第三节妇科X线诊断161

一、先天性异常161

二、女性生殖系统炎症161

(二)子宫肌瘤162

四、子宫内膜粘连162

(二)慢性输卵管炎162

(一)卵巢肿瘤162

三、女性生殖系统肿瘤162

(一)子宫、输卵管结核162

(四)死胎163

(三)多胎163

(二)胎式与胎位163

第四节产科X线诊断163

一、关于胎儿的诊断163

(一)妊娠163

(五)胎儿畸形164

(六)葡萄胎164

(七)羊水过多164

二、前置胎盘164

三、骨盆测量164

第五节节育环的X线检查166

一、X线检查方法167

二、节育环的正常表现167

三、节育环的异常表现167

(二)特殊检查168

(三)造影检查168

三、正常X线表现168

二、检查方法168

一、引言168

第八章五官科168

第一节眼168

(一)普通检查168

四、常见病X线表现169

(一)眶内肿瘤169

(二)眶内异物定位169

(二)特殊检查170

(三)造影检查170

(一)普通检查170

二、检查方法170

一、引言170

第二节鼻窦170

三、正常X线表现171

四、常见病X线表现171

(一)鼻窦炎171

(二)鼻窦粘液囊肿172

(三)鼻窦肿瘤172

三、正常X线表现173

(二)特殊检查173

第三节中耳及乳突173

二、检查方法173

(一)普通检查173

一、引言173

(三)胆脂瘤174

四、乳突炎的X线表现174

(二)慢性乳突炎174

(一)急性乳突炎174

(一)体层摄影176

(三)脊髓造影176

(一)脑血管造影176

三、造影检查176

(二)放大摄影176

(二)气脑造影与脑室造影176

二、特殊检查176

(二)脊椎平片176

(一)头颅平片176

一、普通检查176

第二节检查方法176

第一节引言176

第九章中枢神经系统176

第三节正常X线表现177

一、头颅平片177

二、颈动脉造影178

三、气脑造影与脑室造影179

第四节常见病X线表现181

一、颅内肿瘤181

二、颅脑外伤182

三、脑血管疾病182

(一)脑动脉瘤182

(二)脑血管发育异常182

(三)脑血管闭塞182

四、脊髓疾病182

(一)椎管内肿瘤182

(二)脊蛛网膜粘连183

第十章计算体层摄影(CT)诊断184

一、CT装置184

第一节CT装置及其使用184

三、窗位与窗宽187

第二节脑CT诊断188

一、检查方法188

(一)一般CT188

(二)造影增强CT188

(三)脑池造影CT188

二、CT图象分析188

三、脑瘤189

四、脑外伤189

(一)颅内血肿189

(二)脑挫裂伤189

(三)硬膜下水瘤189

(二)脑血管发育异常190

(一)脑动脉瘤190

七、脑脓肿190

(二)脑梗塞190

六、脑动脉瘤与血管发育异常190

(一)高血压性脑内血肿190

五、脑卒中190

八、其它191

第三节五官CT诊断191

一、眼疾病191

(一)眶内肿瘤191

(二)眶内炎症(炎性假瘤)191

(三)眼型格(Grave)氏病191

(四)血管性疾病191

(五)眼眶外伤与眶内异物191

二、耳疾病191

(二)减少伪影192

(一)造影增强检查192

二、腹部正常CT表现192

(三)检查准备192

第四节腹部CT诊断192

四、咽喉部疾病192

一、检查方法192

三、鼻与鼻窦疾病192

(一)肝脏193

(二)胆系193

(三)胰腺193

(四)脾193

(四)肝脓肿与肝囊肿194

(一)黄疸194

四、胆系疾病194

(五)肝包囊虫病194

三、肝脏疾病194

(三)肝肿瘤194

(二)脂肪肝194

(一)肝硬化194

(六)大血管194

(五)肾脏194

(一)肾肿瘤195

(二)肾囊肿195

六、肾脏疾病195

(三)肾盂积水195

(四)尿路结石195

(三)胆系肿瘤195

(三)胰腺囊肿195

(二)胰腺炎195

(一)胰腺癌195

五、胰腺疾病195

(二)胆石症195

(五)肾实质疾病196

七、肾上腺肿瘤196

八、其它196

第五节胸部CT诊断196

一、肺部疾病196

二、胸膜病变196

三、纵隔疾病196

第六节脊柱、脊髓与其它方面CT诊断196

(一)栓塞物198

第十一章介入性放射学(手术性放射学)198

第一节治疗性血管造影198

(二)栓塞物运送导管199

(三)插管技术199

(四)应用范围、适应症与疗效200

(五)反应与并发症201

二、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202

(一)概述202

(二)操作技术202

(三)适应范围与疗效202

(四)并发症202

四、其他203

一、胸部203

第二节经皮针刺和抽吸活检203

(一)经导管血栓切除203

(二)经导管采集血标本203

(一)血管收缩治疗203

三、灌注药物治疗203

(五)病例选择203

(二)化疗药物灌注203

(三)腹膜后淋巴结204

三、骨胳204

四、眶内、颅内和椎管内204

(二)泌尿生殖系统204

(一)肝胆胰系统204

二、腹部204

五、甲状腺205

六、乳腺205

第三节经皮穿刺引流和抽吸技术205

一、经皮肝胆系引流205

二、经皮肾盂造影和经皮肾盂造口术207

三、囊肿、脓肿抽吸引流207

第四节结石处理207

一、胆系结石207

二、上尿路结石208

1984《放射诊断学 第1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恩惠 198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实用儿科放射诊断学(1999 PDF版)
实用儿科放射诊断学
1999 北京:北京出版社
放射诊断学(第二版)(1984年06月第1版 PDF版)
放射诊断学(第二版)
1984年06月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泌尿、妇产放射诊断学( PDF版)
泌尿、妇产放射诊断学
北京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
新生儿放射线诊断学( PDF版)
新生儿放射线诊断学
X-射线诊断学  第1卷( PDF版)
X-射线诊断学 第1卷
上海万錩书局
儿科放射学鉴别诊断手册(1988 PDF版)
儿科放射学鉴别诊断手册
1988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放射生物学  供放射治疗、放射诊断和核医学用(1987 PDF版)
放射生物学 供放射治疗、放射诊断和核医学用
1987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放射诊疗学(1980 PDF版)
放射诊疗学
198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放射诊断学  第2版(1984 PDF版)
放射诊断学 第2版
198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呼吸放射诊断学(1990 PDF版)
呼吸放射诊断学
1990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肝胆胰放射诊断(1982 PDF版)
肝胆胰放射诊断
1982 战士出版社
放射诊断学  附超声诊断(1976 PDF版)
放射诊断学 附超声诊断
197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放射诊断临床指南(1999 PDF版)
放射诊断临床指南
1999 北京:科学出版社
放射性核素诊断学(1984 PDF版)
放射性核素诊断学
1984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临床急诊放射诊断学(1998 PDF版)
临床急诊放射诊断学
1998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