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研究方法论》求取 ⇩

第一部份资料与理论3

日本及欧美之佛学研究点滴3

一、关于佛学与佛教学5

二、佛教学与印度学5

三、佛学研究的方法7

四、佛学研究的语文14

五、文法书与辞典17

六、日本及欧美的佛学研究中心20

七、结语——回顾与展望27

德国之佛学研究37

一、文献学的方法论38

二、佛学研究的开展40

三、中亚细亚抄本的发现及研究43

四、小乘经论及有关方面的研究45

五、大乘经论的研究48

六、西藏及西域有关方面佛学的研究51

附述:德奥学者的西藏、蒙古之旅55

七、佛教知识论的研究56

八、禅佛教的研究(一)58

九、禅佛教的研究(二)63

十、辞典之编纂65

十一、中国佛学的研究(禅学以外者)67

十二、有关德国的佛教活动71

十三、结语73

附注78

佛学研究与方法论——对现代佛学研究之省察91

一、释题91

二、佛学研究方法论93

三、文献学方法97

四、文献学方法之作用102

五、文献学方法之限制110

六、考据学方法115

七、思想史方法121

八、哲学方法125

九、维也纳学派之方法133

十、京都学派与宗教遇合141

十一、京都学派之佛学研究方法146

十二、实践修行法、白描法及其他153

附注158

一、「新佛教辞典」 中村元183

第二部份研究法之运用示例183

文献学方法:佛教「爱」之释义 中村元等原著183

二、「佛教语大辞典」 中村元184

三、「佛教学辞典」 多屋赖俊、横超慧日、舟桥一哉187

四、「禅学大辞典」 驹泽大学188

五、「佛教辞典」 宇井伯寿189

考据学方法:楞伽宗考 胡适著191

一、引论191

二、菩提达摩193

三、慧可197

四、楞伽经与头陀行204

五、法冲所记楞伽师承211

六、道信与弘忍217

七、神秀225

八、楞伽宗的被打倒229

思想史方法:初期的中国佛教 柳田圣山原著235

第一章 奇迹的魅力235

一、「高僧传」的世界235

二、神异与瞑想237

三、怪力乱神238

四、神通是智慧的表现240

五、吸引中国民族的神通的魅力241

六、中国佛教的特色243

七、佛图澄的来华244

八、神异的种种相状245

九、神异的加深化247

十、鸠摩罗什的来华与大乘禅经248

第二章 宴坐——大乘的坐禅250

一、大乘佛教的兴起250

二、般若波罗蜜251

三、维摩的批判253

四、「般若经」所说的瞑想254

五、菩萨的条件255

六、好坐禅,善乎哉256

七、真正的禅定258

八、只有非道,才是佛道259

九、不生道心261

第三章 般若波罗蜜262

一、玄学与格义佛教262

二、僧肇的出现264

三、无与般若的空265

四、本无说与即色说267

五、对于般若的错误理解268

六、触事而真269

七、中国思惟的命运271

八、体用论272

九、佛教的老庄式的变质274

十、无为而无不为275

一、依存性——关于缘起277

哲学方法:龙树之逻辑 梶山雄一原著277

二、对本体的否定285

三、对原因与结果的否定289

四、对运动与变化的否定295

五、对主体及其作用的否定299

六、对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的否定304

七、对语言与对象的关系的否定310

八、本体的逻辑与现象的逻辑316

维也纳学派方法:陈那之认识论 服部正明原著329

一、正理学派对佛教的批判329

二、龙树对正理学派的批判334

三、正理学派的认识论335

四、早期佛教的认识论338

五、胜论学派的实在论341

六、唯识学派的认识论346

七、陈那论直接知觉与概念348

八、陈那与胜论论概念的歧异351

九、对于词语认识的考察——他者之排除352

十、有形象认识论——知识与知识手段的同一356

十一、世亲对外界实在论的批判358

十二、陈那对外界实在论的否定——认识对象的两个条件360

十三、认识的对象即是知识的形象363

十四、知识之外无对象365

附注366

京都学派方法(一):从「有」「无」问题看东西哲学的异向 Abe Masao原著371

一、西方的有无观——肯定原理的强调372

二、东方的有无观——否定原理的强调375

三、绝对无377

四、绝对无与最高真实381

五、生与死,善与恶382

六、西方强调否定原理的传统384

京都学派方法(二):禅与西方思想 阿部正雄原著387

一、三个根源的范畴:存在、当为、虚无387

二、亚里斯多德的「有」与康德的「理」391

三、龙树的「空」、「无」395

四、基督教思想的「神之义」397

五、西方有「有」、「理」,而无「无」400

六、无之异于「有」、「理」之处404

七、禅的教外别传408

八、禅的立场411

九、无住之本415

十、禅的绝对无相418

实践修行法(一):如何阅读禅籍 芳贺洞然原著423

一、「标月之指」423

二、修行逸话的禅籍424

三、说理的禅籍425

四、正宗的禅籍426

五、语言文字与禅的直截传达方式427

六、象徵的与偈颂的禅430

七、学禅切在修行432

八、禅籍的具体阅读法434

九、结语436

实践修行法(二):云门禅 柴山全庆原著437

一、有关云门的略传437

二、云门的宗风441

三、云门的答话444

白描法:南宗禅 H.Dumoulin原著447

译者按语447

绪论452

第一章 禅在唐代的黄金时期452

第二章 五家462

第三章 宋代公案禅的发展473

附注480

附录:论我国佛学研究的现代化问题497

一、我国的佛学研究的衰微498

二、佛学研究的现代化与实施的具体步骤504

甲、要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506

乙、要有好的工具书——佛教大辞典508

丙、要利用现代佛学研究的成果509

丁、要办佛教大学和研究院510

1983《佛学研究方法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汝钧著 1983 台湾学生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科学研究方法概论(1986 PDF版)
科学研究方法概论
1986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佛学研究( PDF版)
佛学研究
哲学史方法论研究(1984 PDF版)
哲学史方法论研究
1984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1993年10月第1版 PDF版)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
1993年10月第1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佛教研究法( PDF版)
佛教研究法
《资本论》方法论研究(1988 PDF版)
《资本论》方法论研究
1988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哲学史方法论研究(1984 PDF版)
哲学史方法论研究
1984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1999 PDF版)
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
1999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988 PDF版)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1988 北京:华夏出版社
文学研究新方法论(1985 PDF版)
文学研究新方法论
1985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佛学研究方法论  全1册(1983 PDF版)
佛学研究方法论 全1册
1983 台湾学生书局
科学方法论研究(1983 PDF版)
科学方法论研究
1983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佛学研究方法(1978 PDF版)
佛学研究方法
1978 大乘文化出版社
佛教研究法(1991 PDF版)
佛教研究法
1991 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科学研究方法论(1988 PDF版)
科学研究方法论
198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