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概论》求取 ⇩

上篇总论1

第一章 绪言1

第二章 阴阳五行7

第一节 阴阳学说7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7

二、阴阳在医学上的运用9

第二节 五行学说11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11

二、五行在医学上的运用14

第三章 脏象15

第一节 五脏16

一、心16

〔附〕心包络17

二、肝17

三、脾18

四、肺19

五、肾20

第二节 六腑22

一、胆22

〔附〕命门22

二、胃23

三、小肠23

四、大肠24

五、膀胱24

六、三焦25

第三节 营卫气血25

一、气和血26

二、营和卫26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27

第四节 津液27

第四章 经络27

二、十二经脉29

三、奇经八脉30

第五章 病因31

第一节 外?六淫31

一、风31

二、寒32

三、暑32

四、湿32

六、火33

五、燥33

第二节 内伤七情34

第三节 饮食、劳倦34

第六章 辨证35

第一节 六经病证36

第二节 卫气营血和三焦病证37

一、卫气营血病证38

二、三焦病证38

二、小怕病证候40

一、心病证候40

第三节 脏腑病证40

三、肝病证候41

四、胆病证候41

五、脾病证候42

六、胃病证候42

七、肺病证候43

八、大肠病证候43

九、肾病证候44

十、膀胱病证候44

一、表里45

第一节 八纲45

第七章 诊法45

二、寒热46

三、虚实46

四、阴阳46

第二节 四诊47

一、望诊47

二、闻诊50

三、问诊50

四、切诊52

第一节 治标与治本56

第八章 治则56

第二节 正治与反治57

第三节 八法57

一、八法的意义与运用57

二、八法的配合运用61

第九章 中药的性能61

第一节 四气、五味61

第二节 升降浮沉63

第三节 补泻64

第四节 归经65

第一节 炮制的定义和目的66

第十章 中药的炮制66

第二节 炮制的内容和方法67

一、饮片的切制67

二、药物的炮制70

第十一章 药物的配伍与应用74

第一节 配伍74

第二节 制剂75

第十二章 剂量与服药法77

第一节 剂量77

第二节 服药法78

下篇 各论79

第一章 解表药79

第一节 辛温解表药80

1.麻黄80

2.桂枝81

3.荆芥82

〔附〕荆芥穗82

4.紫苏82

5.白芷83

〔附〕苏便83

6.细辛84

7.防风85

8.生姜86

第二节 辛凉解表药86

1.薄荷86

2.牛蒡子87

3.桑叶88

4.菊花88

5.蝉蜕89

〔附〕野菊花89

6.葛根90

7.升麻90

8.柴胡91

第二章 涌吐药92

1.甜瓜蒂93

2.藜芦94

3.胆矾94

第三章 泻下药95

〔附〕西瓜霜96

2.芒硝96

第一节 攻下药96

1.大黄96

3.巳豆99

第二节 润下药100

1.大麻仁100

2.郁李仁101

3.蜂蜜101

第四章 渗湿逐水药102

1.茯苓104

〔附〕茯苓皮、赤茯苓、茯神木、茯神104

第一节 渗湿药104

2.猪苓105

3.泽泻106

4.车前子106

〔附〕车前草107

5.木通107

6.淡竹叶108

7.薏苡仁109

8.滑石109

9.葶苈子110

1.牵牛子111

第二节 逐水药111

2.芫花112

3.大戟112

4.甘遂113

第五章 祛风湿药114

1.羌活115

2.独活115

3.苍术116

4.五加皮116

5.威灵仙117

6.木瓜118

7.虎骨119

第六章 祛寒药119

1.附子120

〔附〕乌头、草乌120

2.干姜121

3.肉桂122

4.吴茱萸123

5.丁香124

第七章 清热药124

1.黄芩126

第一节 清热降火药126

2.黄连127

3.黄柏128

4.茵陈蒿129

5.梔子130

6.石膏131

7.知母131

8.芦根132

1.犀角133

第二节 清热凉血药133

2.生地黄134

3.牡丹皮135

4.地骨皮136

5.白头翁136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137

1.金银花137

2.连翘138

3.紫花地丁139

4.大青叶139

6.土茯苓140

〔附〕板蓝根140

5.射干140

第八章 止咳化痰药141

第一节 止咳平喘药142

1.杏仁142

2.桔梗143

3.紫苑144

4.款冬花144

1.牛黄145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145

5.马兜铃145

2.贝母146

3.栝楼147

〔附〕天花粉148

4.枇杷叶148

5.桑白皮149

第三节 温化寒痰药149

1.半夏149

〔附〕法半夏、姜半夏150

〔附〕胆南星151

2.天南星151

3.白附子152

第九章 理气药152

1.木香153

2.香附154

3.乌药155

4.砂仁155

5.陈皮156

6.青皮157

7.厚朴157

8.枳实158

9.枳壳159

10.沉香159

第十章 行血药160

第一节 活血药161

1.川芎161

2.丹参162

3.赤芍163

4.益母草163

5.乳香164

7.延胡索165

6.没药165

8.五灵脂166

9.郁金167

第二节 破血药167

1.桃仁167

2.红花168

〔附〕藏红花169

3.三稜169

4.莪术170

5.牛膝170

7.水蛭171

6.穿山甲171

8.蝱虫173

第十一章 止血药173

1.白芨174

2.仙鹤草174

3.海嫖蛸175

4.血余炭176

5.三七176

6.蒲黄177

7.地榆177

8.茜草178

10.大蓟179

9.侧柏叶179

〔附〕小蓟180

第十二章 补养药180

第一节 补气药182

1.人参182

2.党参184

3.黄芪184

4.白术185

6.甘草186

5.山药186

7.大枣187

第二节 助阳药187

1.鹿茸187

2.肉苁蓉188

3.杜仲189

4.益智仁190

5.补骨脂190

1.熟地191

第三节 补血药191

6.菟丝子191

2.当归192

3.何首乌193

4.阿胶194

5.紫河车195

第四节 滋阴药195

1.白芍195

2.沙参196

3.天门冬197

5.石斛198

4.麦门冬198

6.黄精199

7.龟板199

第十三章 芳香开窍药200

1.麝香200

2.菖蒲201

3.冰片202

第十四章 安神镇惊药203

第一节 安神定志药204

1.酸枣仁204

3.远志205

2.柏子仁205

4.朱砂206

5.磁石207

6.琥珀207

第二节 镇惊熄风药208

1.羚羊角208

2.石决明209

3.天麻209

5.僵蚕210

4.钩藤210

6.金蝎211

第十五章 固涩药212

第一节 敛汗涩精药213

1.浮小麦213

2.五味子213

3.山茱萸214

4.龙骨214

5.牡蛎215

第二节 涩肠止泻药216

1.乌梅216

6.金樱子216

2.肉豆蔻217

3.诃子218

4.赤石脂218

第十六章 消导药219

1.山楂219

2.麦芽220

3.神曲221

4.鸡内金221

第十七章 驱虫药222

〔附〕凤凰衣222

1.槟榔223

2.使君子224

3.苦栋皮224

〔附〕苦栋子225

4.雷丸225

第十八章 外用药226

1.轻粉226

2.雄黄227

3.炉甘石227

4.蟾酥228

5.硼砂229

1964《中药学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相中编著 196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学概论(1999 PDF版)
中医学概论
1999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选矿药剂概论(1994 PDF版)
选矿药剂概论
1994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药物动力学概论(1984 PDF版)
药物动力学概论
1984 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
新药评价概论(1989 PDF版)
新药评价概论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分子药理学概论(1976 PDF版)
分子药理学概论
1976 北京:科学出版社
免疫药理学概论(1987 PDF版)
免疫药理学概论
1987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学概论(1995 PDF版)
中医学概论
1995 郑州市: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茶的保健功能与药用便方(1990 PDF版)
茶的保健功能与药用便方
1990 北京:金盾出版社
中药药性论(1992 PDF版)
中药药性论
199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药学概论(1964 PDF版)
中药学概论
196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药学概论(1958 PDF版)
中药学概论
195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药管理学概论(1991 PDF版)
中医药管理学概论
199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学概论(1958 PDF版)
中医学概论
195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学概论(1978 PDF版)
中医学概论
197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学概论(1958 PDF版)
中医学概论
195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