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中医函授教材 中医妇科学》

总论2

第一章中医妇科学的发展概况2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史2

第二节 历代妇产科主要著作简介12

第二章妇女的生理特点17

第一节 女性特有的器官及其生理作用17

第二节 月经的生理19

第三节 带下的生理25

第四节 妊娠与产育的生理27

第五节 祖国医学中的优生学思想30

第三章妇女的病理特点32

第一节 病因32

第二节 病机〔附妇科各类病病机〕35

第四章妇科病的诊断要点41

第一节 四诊要点41

第二节 辨证要点48

第五章妇科病的治法概要54

第一节 妇科常用治法54

第二节 妇科方药选用举例59

第三节 中草药节育研究概况61

第六章妇女摄生与保健63

第一节 经期摄生63

第二节 孕期摄生64

第三节 产褥期摄生65

第四节 哺乳期摄生66

第五节 绝经期摄生67

第七章妇科学的学习方法69

第一节 掌握基础理论是学好中医妇科的前提69

第二节 临床实践是学习中医妇科学的重要途径70

第三节 熟读泛览是妇科入门的阶梯72

各论75

第一章月经病证门75

月经先期79

月经后期86

月经先后无定期94

月经过多100

月经过少107

经期延长113

痛经119

经间期出血130

闭经136

崩漏148

逆经160

经行乳房胀痛166

经行发热169

经行头痛174

经行身痛179

经行泄泻181

经行口糜186

经行风疹块190

经行眩晕193

经行浮肿198

经行情志异常202

绝经前后诸证206

老年经断复行213

第二章带下病证门220

白带222

黄带228

赤带232

赤白带235

五色带239

第三章妊娠病证门244

妊娠恶阻247

胞阻253

异位妊娠256

流产(胎漏、胎动不安、堕胎、小产、滑胎)261

胎萎268

子烦271

子肿274

子晕子癎279

子悬289

子瘖290

子嗽294

子淋298

转胞302

第四章子嗣门307

不孕证308

第五章产后病证门316

胞衣不下318

产后血晕322

产后痉证328

产后腹痛332

恶露不下337

恶露不绝341

产后发热347

产后身痛355

产后排尿异常361

产后大便难366

产后自汗、盗汗370

缺乳373

乳汁自出378

第六章杂病证门382

癥瘕382

脏躁389

阴挺394

阴痒399

阴吹404

常见证治方剂索引409

1989《高等中医函授教材 中医妇科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主编 1989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