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近代史》求取 ⇩

序 李经纬1

编写说明1

第一章 近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背景1

第一节 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1

第二节 近代中国思想变革与科技文化发展概况3

第三节 西方医学的传人及其影响6

一、西方医学溯源6

二、西方医学传人中国8

1.传教士医师来华10

2.西医诊所和医院的发展12

3.西医学院校的设立15

4.西医著作的编译与出版17

5.留学生出国学医20

三、西医在中国的发展22

四、西医学传人中国的社会反应25

第二章 探索中医学术革新之路31

第一节 中西医汇通医家出现31

一、陈定泰(附陈珍阁)32

二、罗定昌40

三、朱沛文43

四、唐宗海49

五、张锡纯56

第二节 中医革新思想萌芽61

一、时代背景61

二、上海医界奋起振兴中医62

1.《医学报》的主张62

2.上海医务总会和中国医学会65

3.绍兴医界的贡献67

三、中医学术革新潮流70

1.恽铁樵的改进中医主张70

2.祝味菊论改进中医的程序73

第三节 中医科学化运动74

一、中医科学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74

二、陆渊雷的“中医科学化”主张78

1.陆渊雷“中医科学化”思想产生的基础78

2.陆渊雷“中医科学化”思想的主要内容80

3.对陆渊雷“中医科学化”思想的评价82

三、施今墨等医家的学术思想84

1.施今墨倡导中西医学融会贯通84

2.余无言的中医科学化思想86

3.叶橘泉整理中医学的主张87

4.时选人的复兴中医思想88

四、谭次仲的中医科学化思想89

1.论中医科学化的必要性90

2.论中医科学化的可能性91

3.论中医科学化的途径91

五、关于统一病名之争93

第四节 中医学术革新运动的历史意义100

第三章 近代中医教育108

第一节 清末的中医教育108

一、近代中医教育之背景108

二、朝廷官办医学教育110

1.大医院教习厅复设医学馆110

2.京师大学堂兼辖医学堂111

3.官府医学考试113

三、以师带徒教育继续114

1.基本概况115

2.近代以师带徒教育特色116

3.医派及医学世家118

四、中医学校雏形122

1.改良医学教育之呼声123

2.地方兴办中医学堂124

3.中医社团组织附设中医教育126

第二节 北洋时期的中医教育132

一、争取中医教育立案133

1.神州医药总会请愿书133

2.民间教育组织支持中医办学136

二、各地中医学校的创办139

1.上海: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等院校的创立139

2.浙江:杭州、兰溪中医学校的创办143

3.江苏:无锡中医讲习所的创办144

5.辽宁:沈阳中国医学校的创办145

4.山西:晋城医学馆与中医改进研究会成立145

6.广东:办学立案成功及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的创立146

7.河南等省的办学概况148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中医教育148

一、中医院校教材编写149

1.全国中医教材编辑会议149

2.呈中央国医馆衡选教材建议书151

3.中医教材融会贯通中西说152

4.近代中医教材讲义153

二、中医院校学科建设161

1.中医教学分基础、应用两大学科161

2.中医教学以备采择案165

3.教育部公布中医专科学校课目表169

1.上海广益医院172

三、中医院校附属医院172

2.广东中医院174

3.各地中医教学医疗机构175

四、中医办学的高潮及危机176

1.各地兴办中医学校概况177

2.中医办学教育出现危机186

3.近代中医教育的特点191

第四节 中医院校简介195

一、上海中医专门学校195

二、上海中国医学院197

三、上海新中国医学院198

四、浙江中医专门学校200

五、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201

六、苏州国医专门学校203

七、北乎医药学校和华北国医学院204

八、四川国医学院205

九、江西中医专门学校207

十、山西医学传习所209

十一、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210

十二、广东光汉中医专门学校212

十三、铁樵函授中医学校212

附表 近代中医学校213

第四章 中西医论争与维护中医药的抗争运动228

第一节 中西医论争228

一、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论争228

1.余岩与《灵素商兑》228

2.恽铁樵与《群经见智录》233

3.杨则民《内经之哲学的检讨》238

4.其他中医名家与余云岫论争246

1.严复、梁启超、章太炎的观点257

二、关于阴阳、五行、六气存废的讨论257

2.中医界的各种看法261

(1)袁桂生首倡废去五行261

(2)时逸人论五行生克不蹈袭时解262

(3)秦伯朱论阴阳五行慎言废止264

(4)陆渊雷主张推翻气化说264

(5)陈无咎力辟六气说265

(6)叶古红倡言中医革伞267

(7)曾觉叟、陈泽东热心卫道268

3.结语269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医抗争运动271

1.民元“漏列中医案”与中医界首次抗争请愿活动271

第二节 维护中医药的抗争运动271

2.反对《医士(中医)管理暂行规则》的抗争活动274

3.教育会议提请北洋政府将中医纳入学校系统277

二、南京政府时期的中医抗争活动280

1.余云岫“废止中医案”281

2.全国中医药界联合请愿284

三、中央国医馆的成立及其历史作用290

1.国医馆的成立过程290

2.各界对成立国医馆的反应294

3.国医馆的历史作用296

附表1 中央国医馆各省市国医分馆一览表316

附表2 中央国医馆各县市支馆一览表318

附表3 中央国医馆组织系统表321

四、其他抗争运动322

1.争取中医药行政管理权的抗争322

附表4 中央国医馆学术整理委员会职员录322

2.上海两校的扩校运动325

3.为争取中西医平等进行的绝食请愿326

4.“国大”中医界代表提案发扬中医326

五、中医药抗争运动的历史意义328

六、抗争时期中医药行业的状况331

1.近代中国西医西药匮乏331

2.中医中药在广大城乡发挥重要作用335

3.中药业在抗争中的积极作用336

第五章 近代中医药社团与中医药期刊352

第一节 近代中医药社团352

一、清末的中医药社团353

1.上海医务总会353

2.中国医学会353

3.广州医学求益社354

4.中西医学研究会355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医药社团355

1.神州医药总会355

2.上海中医学会356

3.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357

三、南京政府时期的中医药社团358

1.全国医药总会358

2.中国针灸学研究社359

3.上海医界春秋社360

4.中央国医馆医药改进会361

5.中西医药研究社361

6.中医科学研究社362

7.哈尔滨汉医研究会362

9.亚细安的中医药社团(1949年前)363

8.全国中医师公会联合会363

第二节 近代中医药期刊365

一、《绍兴医药学报》与《三三医报》367

二、《神州医药学报》369

三、《医学杂志》369

四、《中医杂志》370

五、《广东医药杂志》370

六、《医界春秋》370

七、《杏林医学月报》371

八、《中医世界》372

九、《医林一谔》372

十、《国医公报》373

十一、《针灸杂志》373

十二、《国医砥柱》374

十四、战前新马的中医药期刊375

十三、《华西医药杂志》375

第六章 近代中医人物志379

第七章 中医学继续发展407

第一节 传染病407

一、鼠疫407

二、霍乱408

三、白喉409

四、时疫410

五、晚清温病名著411

第二节 内科412

一、中风413

二、虚劳415

三、鼓胀、肝病416

四、噎膈417

五、其他418

第三节 外科和骨伤科420

一、孟河名医马文植420

二、余景和与《外证医案汇编》421

三、吴尚先与《理瀹骈文》422

四、岭南骨伤名医何竹林、蔡忠423

五、管炎威与《伤科讲义》424

第四节 妇产科425

一、陈秉钧与《女科秘诀大全》425

二、时逸人与《中国妇科病学》426

三、著名妇科医家陈筱宝、朱南山、蔡小香、吕楚白、谢泽霖等427

第五节 儿科428

一、麻疹、痘疮428

二、程康圃与《儿科秘要》429

三、杨鹤龄与《儿科经验述要》430

四、儿科外治法431

第六节 针灸科432

一、廖润鸿与《针灸集成》432

二、赵熙与《针灸传真》432

三、承淡安与《中国针灸治疗学》433

四、经络针灸图像434

第七节 眼科及喉科434

一、岭南医家黄岩治疗眼科疾病的学术思想435

二、陈国笃与《眼科六要》436

三、陈滋与《中西眼科汇通》436

四、沈善谦与《喉科心法》437

五、沈青芝与《喉科集腋》437

附录 近代中医大事年表441

1999《中医近代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邓铁涛主编 1999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近代史(1984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84 北京:北京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 PDF版)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1976.04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76.04 東方書店
中国近代史(1960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60 沈阳:辽宁大学
中国近代史(1949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49 华东新华书店
近代中国史(1941 PDF版)
近代中国史
1941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88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84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84 北京:红旗出版社
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1995 PDF版)
中国科技体制的转型之路
1995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92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92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87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87 长沙:岳麓书社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1989 PDF版)
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1989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85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85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79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79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1983 PDF版)
中国近代史
1983 北京: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