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新学科导论》
作者 | 花建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49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020014526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5689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目录1
绪论 文艺新学科的元科学研究1
第一节 文艺新学科的时代意义1
一 科学热情和理性精神7
二 经验综合和体系建构12
三 人文价值和主体倾向17
第二节 文艺新学科的初创性表征22
第三节 文艺新学科的元科学研究26
第一章 文艺新学科属性论41
第一节 动态思维的基本原则41
第二节 多重属性的基本内涵45
一 多样组合的新知识系统45
二 多种逻辑结构的认识工具58
三 多学科研究者的协作活动67
第二章 文艺新学科发生论76
第一节 否证——确认的科学进步观77
第二节 注重信息交合的思维导向93
第三节 长于体系设计的研究者素质117
第三章 文艺新学科模型论129
第一节 模型的作用和层次129
第二节 核心模型132
第三节 结晶模型141
第四节 衍化模型149
第五节 横断模型157
第六节 N1、2、3 模型164
一 还原对象世界的整体性175
第四章 文艺新学科交叉论175
第一节 学科交叉的内涵175
二 增强思想创造的活跃度187
三 提高理论构架的科学性198
第二节 学科交叉的优化设计204
一 学科交叉的对象205
二 学科交叉的主次218
三 学科交叉的层面224
第五章 文艺新学科方法论238
第一节 方法更新的两大前提238
一 方法作为思维方式241
二 方法作为理论范畴248
一 作为理论成份的方法移植252
第二节 方法移植的两大形式252
二 作为认识手段的方法移植256
第三节 方法应用的三大趋势268
一 在多元方法间保持必要的张力268
二 加强理论探索的中介280
三 创造和检验方法的结合283
第六章 文艺新学科发展论290
第一节 加速度发展的特征290
第二节 内在机制:综合进化过程307
第三节 外在突破:应力集中过程314
第四节 深层发育:模式演化过程325
第五节 社会效应:逐层扩散过程336
后记348
1992《文艺新学科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花建著 1992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文艺学导论
- 1991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
-
- 象征论文艺学导论
- 1993
-
- 技术创新科学导论
-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 文艺学新论 下
- 1959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文艺学新论 上
- 1959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
- 1986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 文艺管理学导论
- 1989 求实出版社
-
- 文艺新学科讲座
- 1986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 科学文艺简论
- 1986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 文艺学概论学习指导
- 1988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 文艺学导论
- 198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文艺学导论
- 1988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
- 论科学文艺
- 1980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 文艺新学科手册
- 1988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
- 语文教学引导艺术新论
- 1992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