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习医生手册 试用本》求取 ⇩

上篇诊疗知识1

第一章诊法与辨证1

第一节诊法1

一、问诊1

二、望诊10

三、闻诊15

四、切诊16

第二节辨证18

一、八纲辨证19

二、病因病性辨证20

(一)六淫辨证20

(二)津液病辨证22

(三)气血病辨证23

(四)阴阳盛衰辨证25

三、脏腑病辨证26

(一)心病辨证26

(二)肺病辨证27

(三)脾胃病辨证28

(四)肠病辨证30

(五)肝胆病辨证30

(六)肾膀胱病辨证32

(七)脏腑合病辨证33

四、外感病辨证35

(一)六经辨证35

(二)卫气营血辨证38

(三)三焦辨证39

附:其他检查和诊疗技术40

一、体格检查提纲40

二、实验室检查44

(一)血液一般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44

(二)尿液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50

(三)粪便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53

(四)痰液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54

(五)血液化学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55

(六)血清免疫学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61

(七)血清酶学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63

(八)肝功能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65

(九)肾功能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67

(十)内分泌功能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69

(十一)几种常见脑和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72

(十二)浆膜腔积液检查74

(十三)胃液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74

(十四)十二指肠液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76

(十五)骨髓细胞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77

三、X线检查80

(一)一般须知80

1.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80

2.常用造影剂80

3.造影剂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82

(二)呼吸系统83

1.胸部透视及照片83

2.支气管造影83

(三)循环系统84

1.透视84

2.摄片84

(四)消化系统84

1.食管造影检查84

2.胃肠道造影检查84

3.结肠造影85

4.口服胆囊造影85

5.静脉法胆道造影检查86

6.术后经“T”营造影87

(五)泌尿系统87

1.静脉肾盂造影87

2.逆行肾盂造影88

3.大剂量静脉滴注肾盂造影89

4.膀胱造影89

5.尿道造影90

6.女性节育环位置检查90

(六)骨、关节系统90

膝关节空气造影90

四、心电图检查91

(一)心电图导联91

(二)正常心电图图形分析91

(三)心率计算97

(四)心电轴97

(五)心电位98

(六)心电图的临床应用100

(七)心电图的分析方法100

(八)常见心电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101

1.窦性心律101

2.异位心律103

3.传导异常108

4.心肌肥大114

5.缺血性心脏病115

6.心肌炎与心包炎117

7.药物与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118

五、超声波检查119

(一)超声波型的命名119

(二)几种脏器的超声波检查121

六、诊疗技术126

(一)皮内注射法126

(二)皮下注射法127

(三)肌肉注射法127

(四)静脉注射法127

(五)股动脉穿刺127

(六)静脉切开术128

(七)胸腔穿刺术128

(八)腹腔穿刺术128

(九)胃插管术及胃液采取术129

(十)洗胃法129

(十一)导尿术130

(十二)灌肠法130

(十三)腰椎穿刺术132

(十四)骨髓穿刺132

(十五)人工呼吸法133

(十六)输氧法134

(十七)体外心脏按摩术134

(十八)鼻饲法134

(十九)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35

(二十)碘131测定甲状腺机能135

第二章治则与治法137

第一节治则137

一、治病求本137

二、扶正祛邪140

三、相因制宜140

第二节治法141

一、汗法142

二、吐法142

三、下法143

四、和法143

五、温法144

六、清法144

七、消法144

八、补法145

第三章病历写作146

一、中医病历146

二、中西医结合病历147

三、各科病历的特殊要求149

(一)儿科149

(二)妇科150

(三)外科151

(四)伤科151

(五)眼科152

(六)耳鼻喉科153

四、各种记录主要内容154

(一)入院记录154

(二)病程记录154

(三)转科记录155

(四)交班记录155

(五)接班记录155

(六)会诊申请单156

(七)出院记录156

(八)死亡记录156

第四章针灸疗法157

第一节经络、腧穴157

一、腧穴定位的方法157

(一)骨度分寸157

(二)解剖标志158

(三)手指同身寸158

(四)简便取穴法160

二、十四经经脉及穴位分布160

(一)十四经体表段起止表161

(二)十四经腧穴主治异同表161

(三)、十四经常用腧穴定位、主治、操作表162

1.任脉常用腧穴162

2.督脉常用腧穴165

3.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168

4.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171

5.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173

6.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174

7.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177

8.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180

9.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183

10.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188

11.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192

12.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198

13.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201

14.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204

(四)常用奇穴定位、主治、操作表207

1.头颈部穴207

2.躯干部穴210

3.四肢部穴212

第二节刺灸法215

一、毫针215

(一)针前准备215

1.选择针具215

2.选择体位216

3.消毒216

(二)毫针刺法216

1.进针216

2.针刺的角度和深度216

3.行针与得气217

4.针刺补泻218

5.留针与出针219

6.注意事项220

(三)异常情况的处理220

1.晕针220

2.滞针221

3.弯针221

4.断针221

5.血肿222

6.创伤性气胸222

二、灸法222

(一)常用灸法222

1.艾炷灸222

2.艾条灸223

3.温针灸223

4.灯火灸224

(二)灸法的作用224

(三)注意事项224

三、拔罐法225

(一)操作方法225

(二)适应症226

(三)注意事项226

四、三棱针226

(一)操作方法226

(二)适应症227

(三)注意事项227

五、皮肤针227

(一)操作方法227

(二)刺激部位与适应症227

(三)注意事项228

六、耳针228

(一)耳廓表面解剖228

(二)耳穴分布229

(三)常用耳穴定位与主治231

(四)耳穴的探测方法234

(五)配穴原则235

(六)操作方法236

(七)注意事项236

七、头针236

(一)常用刺激区定位与主治236

(二)操作方法240

(三)注意事项240

八、电针241

(一)操作方法241

(二)波形及适应症241

(三)注意事项241

九、穴位注射242

(一)操作方法242

(二)适应症242

(三)注意事项242

第三节治疗概述243

一、脏腑、经脉辨证243

二、配穴原则244

三、特定穴及其运用245

(一)五输穴246

(二)原、络穴247

(三)俞、募穴248

(四)八脉交会穴249

(五)八会穴250

(六)郄穴251

(七)下合穴251

四、各系统疾病的选经取穴252

五、针灸施治原则253

中篇疾病防治257

第五章内科257

第一节中医病证257

感冒257

风温259

暑温263

湿温265

秋燥268

内伤发热269

咳嗽272

喘证274

哮证276

饮证278

肺痈280

肺痿282

胃脘痛283

附:吐酸285

附:嘈杂286

腹痛287

呃逆289

噎膈291

呕吐292

附:反胃294

泄泻295

霍乱297

便秘299

胁痛301

黄疸303

湿阻305

奔豚气306

积聚307

臌胀308

水肿310

淋证312

癃闭315

消渴316

遗精317

阳萎318

腰痛319

虚劳321

血证325

一、咳血325

二、衄血326

三、吐血327

四、便血328

五、尿血329

惊悸、怔忡330

胸痛332

头痛334

眩晕337

中风339

不寐342

郁证344

癫狂345

痫证347

厥证349

痉证351

昏迷352

痿证355

痹证357

疟疾359

虫证361

汗证362

淤证364

痰证367

第二节内科常见病369

细菌性痢疾369

伤寒、副伤寒372

病毒性肝炎375

流行性出血热378

钩端螺旋体病382

血吸虫病385

钩虫病388

丝虫病389

支气管炎391

支气管哮喘395

大叶性肺炎397

矽肺399

肺脓疡401

肺结核402

结核性胸膜炎404

溃疡病406

慢性胃炎409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12

肝硬变414

肝性昏迷417

慢性胆囊炎419

食管癌421

胃癌423

结肠癌426

充血性心力衰竭429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432

风湿热434

风湿性心脏病43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37

高血压病443

肾盂肾炎446

慢性肾炎449

慢性肾功能衰竭453

肾结核456

缺铁性贫血459

再生障碍性贫血46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66

白血病469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472

全身性红斑狼疮475

类风湿性关节炎478

糖尿病479

甲状腺机能亢进484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487

尿崩症490

附:常见内科急症处理492

一氧化碳中毒492

有机磷农药中毒495

急性中草药中毒498

第六章儿科507

第一节常见病证507

感冒507

哮喘508

肺炎509

滞颐511

鹅口疮512

泄泻513

腹痛515

积滞517

疳证518

惊风520

紫癜523

贫血525

夜啼527

遗尿527

夏季热528

五迟529

五软530

解颅531

佝偻病532

婴儿手足搐搦症535

泌尿道感染537

急性肾炎539

肾病综合征543

第二节小儿传染病546

麻疹546

风疹549

幼儿急疹551

水痘552

猩红热554

流行性腮腺炎556

白喉558

百日咳562

中毒性菌痢56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68

流行性乙型脑炎572

脊髓灰质炎576

肺结核578

结核性脑膜炎581

蛔虫病584

蛲虫病587

第三节新生儿疾病588

新生儿不乳588

新生儿大便不通588

新生儿小便不通590

新生儿脐部疾患590

新生儿脐风591

新生儿黄疸594

新生儿败血症597

新生儿硬肿症600

附:602

(一)小儿年龄分期602

(二)七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602

(三)预防接种程序表605

(四)常见传染病隔离要求606

第七章妇科609

第一节妇科体格检查及妇科常用特殊检查609

一、妇科检查609

二、妇科常用特殊检查614

(一)阴道滴虫检查614

(二)阴道霉菌检查614

(三)阴道清洁度检查614

(四)阴道细胞涂片检查615

(五)基础体温测定618

(六)子宫颈粘液结晶检查619

(七)子宫颈碘试验621

(八)活体组织检查及标本采集621

(九)输卵管通液试验622

(十)阴道后穹窿穿刺检查623

(十一)探针检查625

(十)早期妊娠试验625

第二节月经病626

月经不调626

一、月经先期626

二、月经后期628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629

四、月经过多630

五、月经过少630

闭经631

痛经633

崩漏635

经行吐衄637

月经前后诸症638

绝经前后诸症640

第三节带下病641

〔附〕外阴、阴道炎642

慢性宫颈炎644

盆腔炎645

第四节妊娠病649

恶阻649

妊娠腹痛650

胎漏、胎动不安651

胎死不下653

妊娠心烦654

妊娠肿胀655

妊娠痫症656

胎气上逆657

妊娠失音657

妊娠咳嗽657

妊娠小便淋痛657

妊娠小便不通658

异位妊娠659

第五节产后病662

产后血晕662

产后痉证663

产后腹痛664

产后排尿异常664

产后大便难665

产后发热666

产后恶露不绝667

缺乳668

乳汁自出669

产后自汗、盗汗670

产后身痛670

第六节妇科杂病671

症瘕671

阴挺下脱672

脏躁673

不孕症673

阴痒674

〔附〕中药人工周期675

第七节计划生育677

一、避孕677

二、人工流产684

三、绝育术696

第八章外科疾病701

第一节疮疡701

一、疮疡辨证用药概要701

二、痈712

颈痈712

锁喉痈714

腋痈715

脐痈716

囊痈717

臀痈718

委中毒与胯腹痈719

三、有头疽720

四、疔疮723

颜面疔疮723

手足疔疮725

红丝疔728

烂疔729

疫疔731

五、疔疮走黄与疽毒内陷732

六、疖734

暑疖734

蝼蛄疖735

多发性疖病736

七、附骨疽737

急性附骨疽737

慢性附骨疽739

八、发颐740

九、流注741

十、流痰744

十一、瘰疬747

十二、?疮749

十三、褥疮750

第二节烧伤751

第三节 毒蛇咬伤758

第四节皮肤病768

一、常见感染性皮肤病768

热疮768

脓疱疮769

丹毒771

缠腰火丹773

头癣774

体癣775

手足癣777

疥疮778

传染性软疣780

扁平疣781

千日疮782

麻风783

二、常见非感染性皮肤病785

湿疹785

稻田皮炎786

瘾疹787

漆疮789

药物性皮炎790

牛皮癣792

白癜风793

白屑风794

酒皶鼻795

白疮796

红斑性狼疮797

油风800

腋臭801

鸡眼802

松毛虫病803

第五节肿瘤804

一、常见体表良性肿瘤804

气瘿804

肉瘿805

脂瘤806

肉瘤807

纤维瘤807

气瘤808

血瘤808

筋瘤810

臀瘤810

二、常见恶性肿瘤811

皮肤癌811

结肠癌812

锁肛痔814

乳癌815

骨瘤817

第六节乳房疾病819

乳痈819

乳发821

乳痨822

乳癖824

乳疬825

乳核826

乳衄826

乳头风827

第七节肛门直肠疾病828

一、痔828

内痔828

外痔831

混合痔833

二、肛门裂833

三、肛痈834

四、肛门直肠瘘管836

五、直肠脱垂838

六、直肠息肉841

第八节破伤风842

第九节腹部外科疾病845

一、急性腹膜炎845

附:腹腔脓肿846

二、急性阑尾炎848

三、肠梗阻850

四、胆道系统感染和胆石病855

胆囊结石与急性胆囊炎855

慢性胆囊炎857

胆总管结石858

肝内胆管结石860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861

五、胆道蛔虫病863

六、急性胰腺炎865

七、腹股沟疝868

八、溃疡病并发症870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性穿孔870

疤痕性幽门梗阻872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874

胃溃疡恶性变875

九、细菌性肝脓肿877

十、门静脉高压症878

十一、腹部损伤880

第十节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883

一、泌尿系结石883

肾及输尿管结石884

膀胱结石887

尿道结石887

二、泌尿、男性生殖系结核888

肾结核888

男性生殖系结核889

三、泌尿、男性生殖系炎症890

膀胱炎890

急性前列腺炎892

慢性前列腺炎893

急性睾丸炎895

四、前列腺肥大895

五、泌尿、男性生殖系肿瘤897

肾、肾盂与输尿管肿瘤897

膀胱癌898

阴茎癌900

六、泌尿系损伤901

肾损伤901

尿道损伤902

七、精索静脉曲张903

八、睾丸鞘膜积液904

九、隐睾905

第十一节周围血管疾病906

下肢静脉曲张906

血栓性静脉炎907

脱疽909

第十二节外科学基础911

一、抗菌术与无菌术911

二、手术基本技术操作918

附一、清创术921

附二、换药术923

附三、脓肿切开引流术925

三、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处理926

第十三节麻醉931

一、麻醉前的准备931

二、麻醉中处理931

三、麻醉后处理932

四、麻醉前用药934

五、体针麻醉935

六、中药麻醉937

七、局部浸润麻醉939

八、臂丛神经阻滞麻醉940

九、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941

十、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943

附:气管内插管术946

第十四节 复苏术948

第十五节 休克955

第十六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967

一、一些常用数值和电解质的单位换算法等967

二、常见的水、电解质平衡失调971

脱水971

水过多975

钠过多976

低钾血症976

高钾血症977

三、酸碱平衡失调979

代谢性酸中毒979

代谢性碱中毒982

呼吸性酸中毒984

呼吸性碱中毒985

四、常用液体的种类及其用途985

五、输液时的注意事项986

附:补液举例987

第十七节急性肾功能衰竭989

第十八节 输血993

第九章伤科999

第一节伤科常用治法999

一、手法999

二、夹板固定法1001

三、石膏绷带固定法1003

四、手术内固定法1005

五、牵引法1007

六、功能锻炼1013

七、药物治疗1014

八、骨折愈合标准1017

第二节骨折1018

锁骨骨折1018

肱骨外科颈骨折1021

肱骨干骨折1025

肱骨髁上骨折1028

肱骨髁间骨折1032

肱骨外髁骨折1035

肱骨内上髁骨折1037

尺骨鹰嘴骨折1038

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1040

桡骨头骨折1042

尺桡骨干双骨折1044

尺、桡骨单骨折1046

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分离1048

桡骨远端骨折1049

腕舟骨骨折1052

掌骨骨折1052

指骨骨折1056

股骨颈骨折1057

股骨粗隆间骨折1059

股骨干骨折1062

股骨髁上骨折1065

股骨髁间骨折1067

髌骨骨折1068

胫骨髁骨折1070

胫腓骨干骨折1071

踝部骨折1073

距骨骨折1076

跟骨骨折1077

跖骨骨折1078

趾骨骨折1079

颈椎骨折与脱位1079

胸腰椎压缩骨折1081

外伤性截瘫1084

骨盆骨折1086

第三节脱位1088

肩关节前脱位1088

肘关节后脱位1091

桡骨小头半脱位1093

腕月骨脱位1094

月骨周围腕骨脱位1096

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脱位1097

髋关节后脱位1098

髋关节前脱位1100

髋关节中央型脱位1101

颞颌关节脱位1102

第四节软组织损伤1103

颈部扭伤1103

落枕1104

岗上肌腱损伤1105

肩周炎1107

肘关节扭伤1108

肱骨外上髁炎1109

腕关节扭挫伤1109

腕管综合征1110

腕三角软骨损伤1111

腱鞘囊肿1111

桡骨茎突腱鞘炎1112

指关节扭伤1113

屈指肌腱腱鞘炎1113

髋关节扭伤1114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1115

十字韧带损伤1116

半月板损伤1117

踝关节扭伤1117

急性腰扭伤1119

一、急性腰肌扭伤1119

二、急性韧带扭伤1120

三、急性腰部关节扭伤1120

慢性腰劳损1122

腰椎间盘突出症1123

第五节头面部损伤1125

头皮挫伤1125

头皮撕裂伤1127

颅盖骨折1127

颅底骨折1129

脑震荡1130

脑挫裂伤1131

脑外伤综合症1132

颅内血肿1133

第六节胸部损伤1136

胸胁部进挫伤1136

肋骨骨折1138

胸骨骨折1138

气胸1140

一、闭合性气胸1140

二、开放性气胸1140

三、张力性气胸1141

纵膈及皮下气肿1142

血胸1142

创伤性窒息1144

第七节腹部损伤1146

单纯腹壁挫伤1147

腹腔脏器损伤(见外科部分)1147

第十章眼科1149

第一节眼科常用检查法与辨证法1149

一、常用检查法1149

(一)中心视力检查1149

(二)周围视力检查1150

(三)色觉检查1151

(四)眼压检查1151

(五)外眼检查1153

(六)内眼检查1155

二、常用辨证法1156

(一)五轮辨证1156

(二)常见证候辨证1158

(三)眼内常见变化辨证1160

第二节胞睑疾病1162

针眼1162

胞生痰核1163

睑弦赤烂1164

风赤疮痍1165

沙眼1166

胞轮振跳1168

目劄1169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1169

上胞下垂1171

第三节两眦疾病1172

流泪症1172

眦漏症1173

第四节白睛疾病1174

暴风客热1174

天行赤眼1175

天行赤眼暴翳1176

白睛涩痛1176

金疳、风轮赤豆1177

火疳1178

胬肉攀睛1179

第五节黑睛疾病1180

聚星障1180

凝脂翳1182

混睛障1183

疳积上目1185

第六节瞳神疾病1186

瞳神紧小症1186

园翳内障1188

绿风内障1190

青风内障1192

云雾移睛1193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1194

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1196

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形成1197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1199

视神经炎1200

视网膜脱离1202

高风内障1204

视神经萎缩1205

第七节眼外伤疾病1207

异物入目1207

撞击伤目1208

真睛破损1209

化学伤1210

烫伤1211

电光性眼炎1212

第八节其他眼病1212

能近怯远1212

能远怯近1213

风牵偏视1214

第九节眼科治疗技术1215

(一)球结膜下注射法1215

(二)球后注射法1216

(三)泪道冲洗法1217

(四)泪道探通术1217

(五)角膜溃疡烧灼术1218

(六)海螵蛸棒磨擦术1218

(七)沙眼滤泡压榨术1218

(八)结膜结石取出术1219

(九)角膜异物剔除术1219

(十)切开排脓术1219

(十一)霰粒肿切开刮除术1219

(十二)倒睫电解术1220

(十三)睑内翻纠正术1221

(十四)胬肉切除球结膜瓣移补术1224

(十五)白内障针拨术1225

第十节眼科局部常用药物1227

一、局部常用中药1227

二、局部常用西药1228

第十一章耳鼻咽喉科1231

第一节耳鼻咽喉检查法1231

一、耳部检查法1231

(一)耳廓检查1232

(二)乳突部检查1232

(三)外耳道、鼓膜检查1232

(四)咽鼓管检查法1236

(五)听力检查法1238

(六)前庭功能检查法1240

二、鼻部检查法1242

(一)外鼻检查1242

(二)鼻前庭检查1242

(三)鼻腔检查1242

(四)鼻后孔镜检查1243

(五)鼻窦的检查1244

(六)嗅觉检查1244

三、咽喉检查法1245

(一)口咽部检查1245

(二)鼻咽部检查1245

(三)喉咽部检查1245

第二节耳部疾病1246

异物入耳1246

耵耳1247

耳疖、耳疮1247

外耳湿疹1248

耳胀、耳闭1249

脓耳1251

一、急性脓耳1251

二、慢性脓耳1252

脓耳变症1254

一、耳根毒1254

二、脓耳口眼斜1255

三、黄耳伤寒1256

耳鸣耳聋1257

耳眩晕1259

第三节鼻部疾病1261

鼻损伤1261

鼻疔疮1262

鼻疳1263

伤风鼻塞1264

鼻窒1265

鼻藁1266

鼻鼽1268

鼻息肉1269

鼻衄1269

鼻腔异物1272

鼻渊1273

第四节咽喉疾病1274

风热乳蛾1274

虚火乳蛾1276

风热喉痹1277

风寒喉痹1278

虚火喉痹1278

喉痈1279

阴虚喉癣1281

急喉喑1282

急喉风1283

慢喉喑1284

梅核气1286

骨鲠1287

第五节耳鼻咽喉常见肿瘤1288

鼻咽纤维瘤1288

声带息肉1289

喉乳头状瘤1290

鼻咽癌1290

喉癌1292

第六节耳鼻咽喉常用诊疗技术1293

一、耳部1293

(一)滴耳法1293

(二)鼓膜切开术1293

(三)鼓膜穿刺抽液术1293

(四)耳后骨膜下脓肿切开术1293

二、鼻部1294

(一)滴鼻法1294

(二)鼻腔灌洗法1294

(三)上颌窦穿刺冲洗法1294

(四)下鼻甲药物注射法1296

(五)鼻腔填塞止血法1296

(六)鼻窦取代疗法1298

(七)鼻息肉摘除术1298

三、咽喉部1300

(一)蒸气吸入法1300

(二)扁桃体摘除术1300

(三)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术1301

(四)咽喉部异物取出术1302

(五)气管切开术1302

第七节耳鼻咽喉常用药物1306

一、耳部用药1306

二、鼻部用药1308

三、咽喉部用药1309

第十二章口腔科1311

第一节口腔颌面部检查1311

一、一般检查方法1311

(一)颌面部检查1311

(二)口腔检查1311

二、辅助检查方法1312

(一)牙髓活力测验1312

(二)化验室检查1312

(三)活体组织检查1312

(四)X线检查1312

三、牙齿记录格式1312

第二节口腔常见病1313

牙痛1313

龋齿1315

牙痈1316

牙?痈1317

牙宣1318

口疮1319

飞扬喉1321

口糜1322

唇风1323

痰包1324

下篇中药、方剂1327

第十三章常用中药1327

一、解表药1327

(一)发散风寒药1327

(二)发散风热药1329

二、泻下药1330

(一)攻下、润下药1330

(二)逐水药1331

三、清热药1332

(一)清热泻火药1332

(二)清肝明目药1332

(三)清热凉血药1333

(四)退虚热药1334

(五)清热燥湿药1335

(六)清热解毒药1336

(七)清利咽喉药1338

四、解暑药1339

五、芳香化湿药1340

六、利水渗湿药1341

七、祛风湿药1343

八、温里药1345

九、开窍药1346

十、安神药1347

(一)重镇安神药1347

(二)养心安神药1347

十一、平肝熄风药1348

(一)平肝潜阳药1348

(二)熄风止痉药1349

十二、理气药1350

十三、止血药1351

十四、活血祛淤药1353

十五、补益药1357

(一)补气药1357

(二)补阳药1358

(三)补血药1360

(四)补阴药1361

十六、收涩药1362

十七、化痰止咳平喘药1364

(一)温化寒痰药1364

(二)清化热痰药1365

(三)止咳平喘药1366

十八、消导药1367

十九、驱虫药1368

二十、外用药1370

第十四章方剂1372

(限于本书所例方剂。目录略,按方名首字笔划为序,并补遗)附:常用中药索引1537

1981《中医实习医生手册 试用本》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湖南中医学院编 1981 湖南中医学院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