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评传》
作者 | 马勇著 编者 |
---|---|
出版 |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64 |
出版时间 | 1992(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21200668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5238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特立独行之少年1
南北文化荟萃的家庭1
独特的早期教育10
由立宪派转为革命派17
激进于社会主义21
第二章热衷于佛家生活26
归心佛法26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32
替释迦说个明白36
本体论:宇宙之最后归宿38
第三章东西文化之评判43
回到世间来43
东西文化问题缘起48
旧传统与新创造55
西方文化:意欲向前57
中国文化:意欲自为调和持中65
印度文化:反身向后80
世界文化未来:中国文化复兴82
第四章理解的误差99
反响不一99
新文化运动的盟友106
主动出击111
第五章彷徨中的探索120
周游讲学120
再度热衷于政治123
求友与办学127
第六章欲替中国开出一条新路132
退隐京师132
“欲替中国开出一条新路”133
时代课题137
对各地乡村建设实况的观感143
参与河南村治学院147
接办《村治》149
第七章乡村建设的文化哲学依据154
中国问题的症结154
中西社会的差异159
中国社会的特殊性165
第八章乡村建设的理论172
乡村建设:解决中国问题的必由之路172
重新建构新的社会组织:乡村建设的理想蓝图181
技术进步:乡村建设成功的关键187
第九章并不成功的实践195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195
各实验区的实践活动199
第十章国难当头,投身抗战217
抗战与乡村建设217
投身抗战,献议当局223
访问延安:孔夫子与马克思对谈228
战时农村问题235
改善兵役237
第十一章致力于民主运动243
战地游历观感243
党派问题的解决246
统一建国同志会251
劳而无功的调停255
筹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261
创办《光明报》265
内争与外斗267
被迫与国民党分手272
第十二章隐居桂林278
香港脱险278
隐居桂林283
拒不应召286
第十三章奔走国内和平291
八年努力无法结束291
出任民盟秘书长299
为和谈尽力301
有第三颗子弹吗?309
无可为,拔脚走开313
第十四章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326
对中国文化的再认识326
对中国社会的再认识334
对中国未来前途的再认识343
结论:民主宪政不合乎中国国情346
第十五章只发言,不行动353
政治的根本在文化353
与国民党彻底分手357
对和平的最后希望361
第十六章生命历程的重大转折367
由默认到支持367
思想清算372
知识分子改造的一个“例证”376
“炼狱”十日382
第十七章沉默中的反省399
闭门思过399
谩骂与攻击也是战斗403
沉默中的反省411
第十八章遭难中平心讨论东方学术418
不幸之幸418
无可避免的灾难426
东方学术论衡:儒释道互补429
第十九章铮铮铁骨,浩然正气441
冒险进言441
为孔子辩诬444
第二十章生命虽结束,问题在延续458
后记463
1992《梁漱溟评传》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勇著 1992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梁漱溟自述
- 1996 桂林:漓江出版社
-
- 梁漱溟集
- 1993
-
- 梁漱溟印象
- 1997年12月第1版 学林出版社
-
- 梁漱溟温存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 梁漱溟传
- 1999 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
-
- 圣者人生 梁漱溟
- 1998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
- 梁漱溟传
- 1988 长沙:湖南出版社
-
- 梁漱溟评传
- 1992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 梁漱溟问答录
- 1988 长沙:湖南出版社
-
- 梁漱溟问答录
- 1988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