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超微结构与电子显微镜技术》求取 ⇩

第Ⅰ部分 电子显微镜1

第一章 概论 洪涛1

一、对历史背景的简要回顾1

二、电镜技术与生物医学超微结构2

第二章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理论 姚骏恩4

一、概论4

二、电子束及电镜4

三、分辨本领和放大倍数5

四、电子透镜6

(一) 短透镜8

(二) 强磁透镜9

(三) 透镜的基点10

(四) 景深12

(五) 焦深13

(六) 透镜的结构材料13

(七) 透镜磁滞的影响14

五、电磁透镜的象差及衍射差14

(一) 球差15

(二) 衍射象差15

(三) 色差16

(四) 轴上象散17

(五) 畸变18

(一) 散射19

序言 黄家驷19

六、反差与成象19

(二) 振幅反差20

(三) 位相反差20

(四) 相干性21

(五) 费涅尔衍射环21

(六) 微小细节的成象与极限分辨本领22

(七) 聚焦26

(八) 生物标本的反差及其提高的方法26

(九) 暗场显微法27

(十) 标本厚度的选择29

(十一) 电子衍射29

第三章 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原理 姚骏恩32

一、照明系统35

二、电子枪35

三、聚光镜39

(一) 照明光斑的调节39

(二) 照明孔径角a的控制40

四、电子束的平行移动及倾斜41

六、物镜及标本置换机构42

五、成象系统42

七、消象散器44

(一) 机械铁磁式45

(二) 电磁式45

(三) 静电式45

八、标本台46

九、放大部分--中间镜及投影镜47

十、观察及记录部分47

一、电子枪49

第四章 电子显微镜的调整和操作 姚骏恩49

二、聚光镜50

三、聚光镜光阑选择及对中51

四、聚光镜消象散51

五、成象系统的调整53

(一) 投影镜调节53

(二) 中间镜调节53

六、照明系统的倾斜调整54

七、装标本和成象55

九、聚焦56

八、电子光学放大倍数的选择56

十、物镜光阑的选择及对中59

十一、物镜轴上象散的补偿60

十二、合轴检查62

十三、标本的污染62

(一) 产生污染的原因及其影响62

(二) 污染速度的测量63

(三) 减少污染的方法63

十四、标本漂移64

(一) 机械震动65

十六、环境条件65

十五、电源稳定度检查65

(二) 杂散磁场66

十七、辐射损伤66

(一) 标本的辐射损伤及其减少方法66

(二)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67

十八、拍摄显微照片67

十九、分辨本领测定68

二十、放大倍数校准73

二十一、几何畸变74

二十二、停机74

二十三、电镜的故障检查75

第五章 电子显微镜的维护 陈德怀 姚骏恩80

一、镜筒部分的维护81

(一) 清洗前的准备工作及一般注意事项81

(二) 具体部件、零件的清洗82

二、高压瓷瓶的清洗83

三、真空系统的维护84

(一) 机械泵(旋转泵)84

(二) 油扩散泵85

(三) 检漏85

四、电子学线路及电源检查86

第六章 电子显微镜的进展 姚骏恩87

一、透射电镜87

二、扫描电镜87

(一) 扫描电镜的基本原理90

(二) 扫描电镜的特点90

(二) 扫描电镜与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的比较93

(四) 高分辨本领扫描透射电镜93

三、超高压电镜94

四、电子显微分析技术95

(一) 扫描电镜与电子探针X射线微区分析仪96

(二) 分析电镜97

五、仪器的简易化、小型化、自动化及多用途98

六、象增强器、信息处理和提高象的分辨率99

(一) 象增强器和电视显示99

(二) 信息处理及提高象的分辨率99

第七章 对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两点论 洪涛100

一、不可取代的优越性能100

二、电镜技术的限度和不足100

一、金属载网103

第一章 金属载网和支持膜 周静仪 洪明理 洪涛103

第Ⅱ部分 电子显微镜研究的技术方法103

二、支持膜及支持膜制作法104

(一) 有机薄膜105

(二) 碳膜105

(三) 微孔支持膜(微筛)106

(四) 支持膜的捞取和保存109

第二章 超薄切片技术 洪涛 周静仪 洪明理111

一、取材111

(一) 聚材前的准备工作111

(一) 磷酸缓冲液112

三、电镜技术中常用的缓冲溶液及其配方112

二、固定的目的和要求112

(二) 聚材的要领112

(二) 二甲胂酸盐缓冲液114

(三) 醋酸佛罗那(巴比妥)缓冲液115

四、电镜技术固定剂116

(一) 四氧化锇固定剂和四氧化锇固定液117

(二) 戊二醛固定剂和戊二醛固定液119

(三) 甲醛固定液121

五、电镜标本取材固定的各种不同方法122

(四) 高锰酸钾固定液122

(一) 通用固定方式(Ⅰ)123

(二) 通用固定方式(Ⅱ)123

(三) 体内固定法123

(四) 灌注固定法123

(五) 单层细胞培养的固定法124

(六) 悬浮培养(包括细胞、细菌)的固定法124

(七) 琼脂预包埋法125

(八) 纤维素凝块预包埋法125

(九) 细胞器预包埋法126

六、脱水127

(十一) 细菌的固定法127

(十) 微量生物材料的处理法127

(一) 脱水剂128

(二) 脱水损伤问题128

(三) 脱水方案129

七、包埋130

(一) 包埋的原理130

(二) 常用包埋剂的缺点131

(三) 包埋的目的和要求132

(四) 环氧树脂聚合的基本原理132

(五) 常用的包埋剂及其配方133

(六) 水溶性包埋剂134

(七) 聚合136

(八) 顶扣细胞原位包埋法137

(九) 取材到包埋过程中的器材准备及注意事项138

八、超薄切片技术139

(一) 超薄切片机和超薄切片形成原理139

(二) 超薄切片刀140

(三) 标本块的修整142

(四) 刀口的选择143

(五) 水槽液及水槽液面的调节143

(九) 切片的厚度144

(八) 确保获得连续切片的条件144

(六) 标本块与刀刃的调整144

(七) 切片144

(十) 切片的展开145

(十一) 切片的捞取方法145

(十二) 制备优良的超薄切片的有关条件145

(十三) 切片缺陷的产生及其排除法146

九、超薄切片的常规染色148

(一) 染液的配制148

(二) 染色操作149

(二) 半薄切片的染色剂及染色方法151

十、半薄切片的制作及染色151

(一) 半薄切片的制作151

十一、临床标本的快速处理152

十二、低温超薄切片技术152

第三章 电子显微镜标本的正染色 洪涛 方肇寅155

一、概论155

(一) 目的和要求155

(二) 电镜标本的正染色原理155

(三) 图象反差和影响反差的因素159

(四) 染色的持续时间问题160

(五) 染色剂粒子的大小问题161

(六) 染色剂的专一性问题161

二、铅染色162

(一) 概论162

(二) 铅染色的原理163

三、铀染色166

(一) 概论166

(二) 铀染色的原理166

(四) 影响铀染色的其他因素170

(三) 铀染色的pH问题170

第四章 超薄切片制作中的基本功实验 洪涛 周静仪172

一、超薄切片基本功实验设计172

(一) 组织的选择172

(二) 实验观察时的标本分组173

二、不同方法固定、染色的效果观察173

第五章 负染色技术 洪涛174

一、概论174

二、负染色的可能原理174

(一) 密度反差原理175

(二) 异常反差原理175

(一) 病毒标本的制备176

三、颗粒悬滴标本的制备176

(二) 大分子的负染色177

(三) 大颗粒的负染色177

四、染液177

五、负染色操作方法178

(一) 悬滴法178

(二) 喷雾法178

六、增进染色效果的方法178

(一) 标本的均匀散布问题178

(二) 悬液和染液的酸碱度(pH)问题179

(三) 染色操作方法问题180

(四) 鞭毛的染法181

(五) 电镜观察上的要求181

七、电镜观察注意事项182

(一) 人工假象问题182

(二) 曝光不当问题182

第六章 扫描电子显微镜标本制作技术 洪涛 方肇寅183

一、标本制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83

二、空气干燥法184

三、冷冻干燥法185

(一) 从水中冷冻干燥185

四、临界点干燥技术186

(二) 从有机溶剂中冷冻干燥186

(三) 从熔点高的其它有机材料中干燥186

(一) 临界点干燥原理187

(二) 临界点干燥器189

(三) 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189

五、真空喷镀技术190

(一) 金属喷镀技术191

(二) 喷碳技术192

(三) 喷镀操作192

六、冷冻标本扫描电镜直接观察方法193

(四) 喷镀层厚度的计算法193

第七章 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与应用 陈良标 王见南 洪涛195

一、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的电镜观察195

二、免疫铁蛋白技术197

(一) 原理197

(二) 方法197

(三) 应用202

三、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203

(一) 原理203

(二) 免疫酶方法的分类204

(三) 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的方法206

(四) 标本制备方法207

(五) 酶标记抗体方法的最近进展209

(六) 免疫过氧化物酶方法的应用211

第八章 电子显微镜细胞化学技术 洪涛 顾文祥213

一、电镜细胞化学的要求和反应214

(一) 电镜细胞化学的要求214

(二) 电镜细胞化学反应的基本方式214

(三) 反应的产物和对照214

(一) 固定215

(二) 冷冻切片215

二、关键性的技术步骤215

(三) 孵育216

(四) 超薄切片216

三、常用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216

(一) 酸性磷酸酶216

(二) 碱性磷酸酶217

(三) 琥珀酸脱氢酶217

(四) 胆碱脂酶218

四、细胞的化学成份和机能意义218

(一) 细胞膜218

(二) 细胞核219

(三) 细胞质220

一、电子探针微区元素分析原理223

(一) 原子的基本概念223

第九章 电子探针微区元素分析技术 洪涛223

(二) 俄歇电子能谱与x射线能谱224

二、电子探针微区元素分析技术发展概况226

三、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法的应用范围227

四、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标本的制作要求和标准228

五、一般的标本制作技术229

(一) 传统的组织制备方法229

(二) 沉淀法229

六、标本制作程序230

(一) 固定230

(三) 冷冻法230

(四) 干燥法230

(二) 脱水231

(三) 包埋232

(四) 切片232

(五) 电子探针观察232

七、特殊的标本制备技术233

(一) 颗粒性材料233

(二) 骨234

(三) 软组织236

(四) 单个细胞和游离细胞器238

第十章 电子显微镜放射自显影技术 方肇寅 卢宝帘240

一、标本的标记241

(一) 注射法242

(二) 培养法242

(三) 内吸法242

(四) 点滴法242

(二) 乳胶的稀释243

(一) 理想乳胶和乳胶分类243

二、乳胶243

(五) 灌胃法243

三、操作过程244

(一) 标本的制备244

(二) 敷乳胶的方法244

(三) 曝光过程245

四、电镜放射自显影的定量问题246

五、电镜放射自显影的优点和局限性246

(一) 优点246

(二) 局限性247

二、冷冻蚀刻技术主要操作程序248

一、冷冻蚀刻技术的原理和主要优点248

第十一章 冷冻蚀刻技术 方肇寅 洪涛248

(一) 生物标本的预处理249

(二) 冷冻249

(三) 断裂、蚀刻和复型250

(四) 复型的清洗251

三、冷冻断裂技术的改进252

四、冷冻蚀刻复型的解释252

五、结论和展望254

一、乳胶颗粒参照法255

(一) 原理255

第十二章 电子显微镜计数技术 洪涛255

(二) 乳胶颗粒的浓度256

(三) 标本制作方法256

二、沉淀法259

(一) Sharp法259

(二) Mathews和Buthale法260

(三) Strohmaier法261

三、超薄切片法261

(一) 沉淀柱超薄切片计数法262

(二) 滤膜超薄切片颗粒计数法263

二、离心的方法265

一、原理265

第十三章 超离心技术在电子显微镜标本制作方面的应用 庞其方265

三、电镜标本制作物的观察266

第十四章 生物高分子的电子显微镜研究和标本制备技术 龚祖埙269

一、蛋白质分子的电镜观察和标本制备269

(一) 负染技术270

(二) 分子云母覆型技术273

二、核酸分子的电镜观察和标本制备274

(一) 观察核酸分子的蛋白质单分子膜技术275

三、分子长度统计及分子量计算279

(二) 核酸碱基结构的电镜化学标记定位279

第十五章 电子显微镜工作中的人工损伤及其识别 洪涛282

一、标本制作中的人工损伤282

(一) 固定损伤283

(二) 包埋损伤285

二、切片中的人工损伤285

(一) 刀痕损伤285

(二) 颤痕损伤285

(一) 电子束轰击损伤286

三、电镜观察时的人工损伤286

(四) 沾污286

(三) 压缩损伤286

(二) 漂移与象散287

(三) 聚焦和成象问题287

第十六章 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基本要领 洪涛289

一、判断和正确使用放大倍率289

二、对组织和细胞的初步鉴定290

三、切片观察中的全局观点291

四、切片的切向效应问题291

第一章 生物医学超微结构概论 洪涛293

第Ⅲ部分 细胞、细菌和病毒的超微结构293

一、生物结构中的度量衡294

二、几个基本观点295

三、从细胞到前病毒299

第二章 细胞超微结构的化学基础--细胞的化学成份 潘华珍 洪涛300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300

二、组成细胞的大分子成份300

(一) 氨基酸和蛋白质301

(二) 核苷酸和核酸302

(三) 糖307

(四) 脂类308

一、细胞核的化学组成310

第三章 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和超微病变 洪涛310

二、核仁的超微结构和功能311

三、染色质及相关颗粒314

(一) 核染色质314

(二) 染色体的超微结构315

(二) 染色质相关颗粒315

四、核膜与核孔316

(一) 核膜316

(二) 核孔317

五、信息的传递和物质交换作用319

六、细胞核及核仁的超微病理变化320

(一) 细胞核320

(二) 核仁321

第四章 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与超微病变 洪涛 姚学军322

一、质膜的超微结构理论322

(一) 经典的三层(夹层)膜模型和“单位膜”322

(二) 流动镶嵌理论324

二、细胞外被及其作用325

三、细胞表面的新抗原与肿瘤326

四、细胞表面的分化326

(二) 纤毛和鞭毛327

(一) 微绒毛327

(三) 细胞表面的凹陷328

(四) 折叠和皱襞328

五、细胞的联结和联结复合体329

六、细胞表面膜的交换能力331

(一) 外卸作用331

(二) 内噬作用331

七、细胞质膜的超微病变332

(一) 细胞质膜的药理作用332

(三) 细胞联结的变化334

(二) 抗体和补体对细胞质膜的溶解作用334

(四) 细胞膜的结构与溶血作用335

第五章 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和超微病理 翟中和 洪涛337

一、线粒体在细胞内的数量、分布与一般形态337

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338

三、线粒体膜系统的分子构型340

四、线粒体的起源与发生问题341

五、线粒体的多形性特点与主要功能342

六、线粒体的超微病变342

(一) 线粒体对代谢变化的反应342

(二) 线粒体对缺血性损伤的反应344

(一) 内质网的研究概况346

一、内质网的超微结构研究346

第六章 内质网和核蛋白体的超微结构与超微病变 翟中和 洪涛346

(二) 内质网的超微结构347

(三) 内质网的生化成份348

(四) 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48

(五) 内质网与其它细胞器的结构关系及起源问题349

二、核蛋白体与多聚核蛋白体的结构和功能349

三、内质网和核蛋白体的超微病变352

(一) 滑面内质网与毒物352

(三) 细胞致死性缺血损伤时的内质网变化353

(二) 糙面内质网353

第七章 溶酶体、吞噬体和相关颗粒 洪涛355

一、溶酶体的超微结构355

(一)溶酶体的研究概况355

(二) 溶酶体的超微结构和功能357

(三) 溶酶体的酶潜力358

二、溶酶体的亚细胞病理359

(一) 自溶359

(二) 自噬泡的形成359

(三) 细胞内水解酶的释放360

(六) 溶酶体蓄积病361

(五) 溶酶体过载361

(四) 细胞内杀菌作用361

(七) 溶酶体的致溶剂和稳定剂362

(八) 溶酶体和细胞致病性病毒362

第八章 高尔基复合体的超微结构和超微病变 翟中和 洪涛364

一、高尔基复合体的研究概况364

二、高尔基复合体的超微结构364

三、高尔基复合体与其它细胞器的关系366

四、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366

五、高尔基复合体的超微病理变化367

(一) 中心粒和中心体368

一、中心体368

第九章 中心体、微管和微丝的超微结构 洪涛368

(二) 中心粒与纤毛和鞭毛370

二、微管371

(一) 微管的定义和功能371

(二) 微管的分子结构372

(三) 微管与其它细胞器的关系372

(四) 微管与病毒感染373

(五) 微管与某些疾病374

三、微丝375

一、细菌的超微结构377

第十章 微生物的超微结构 徐浩 孙纪申377

(一) 细胞核(核区)379

(二) 核糖体(核糖核蛋白体)379

(三) 细胞质膜379

(四) 细胞壁379

(五) 鞭毛380

(六) 缘毛或接合枝381

(七) 中膜体381

(八) 荚膜381

(九) 芽孢382

二、酵母的超微结构383

(一) 细胞核384

(二) 内质网与核糖体384

(三) 液胞384

(四) 线粒体384

(五) 细胞质膜385

第十一章 病毒的结构 洪涛386

一、概论386

二、病毒结构的三种主要类型388

(一) 立体对称型病毒388

(二) 螺旋对称型病毒391

(三) 复合对称型病毒393

(一) 空瘪型病毒颗粒394

三、病毒结构中的其它相关形态394

(二) 病毒的衣膜395

(三) 关于A、B、C、D型病毒颗粒及其相互关系395

四、肝炎病毒的已知形态398

第Ⅳ部分 某些器官和组织的超微结构和超微病变400

第一章 肝脏的超微结构和超微病变 洪涛 冀春萱400

一、肝脏的超微结构400

(一) 肝细胞401

(三) 肝窦与窦周腔407

(二) 毛细胆管407

二、肝细胞的超微病理408

(一) 肝细胞的一般性病理变化408

(二) 病毒性肝炎的超微病理412

第二章 结缔组织 洪涛 孙本韬415

一、概论415

二、结缔组织细胞415

(一) 成纤维细胞415

(二) 巨噬细胞419

(一) 胶原420

(三) 肥大细胞420

三、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420

(二) 网状纤维423

(三) 弹性纤维423

(四) 蛋白多糖424

第三章 神经组织的超微结构和超微病变 洪明理 李文镇 洪涛426

一、神经组织的超微结构426

(一) 神经细胞(神经元)426

(二) 突触429

(三) 神经元的鞘431

二、神经组织的超微病变434

(一) 神经组织细胞的超微病变434

(二) 中枢和周围神经纤维轴突的超微病变435

(三) 慢病毒引起的脑病变436

第四章 肌组织的超微结构和超微病变 庞其方 黄文英437

一、平滑肌437

(一) 肌膜437

二、横纹肌438

(四) 肌原纤维438

(一) 肌膜438

(二) 细胞核438

(三) 肌浆438

(二) 细胞核439

(三) 肌浆439

(四) 肌原纤维440

(五) 肌节440

(六) 肌微丝滑行理论442

(七) 横纹肌收缩的分子基础443

(八) 横纹肌的分类444

(九) 肌细胞的病变444

(一) 心室肌细胞446

三、心肌446

(二) 心房收缩肌细胞449

(三) 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中的细胞450

(四) 心肌毛细血管451

(五) 心肌的神经支配451

第五章 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和超微病变 洪涛452

一、前毛细血管括约区的结构和功能452

二、毛细血管的类型和超微结构452

(一) 连续性厚内皮型452

(二) 连续性薄内皮型454

三、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和周细胞455

(三) 开窗薄内皮型455

(四) 间断性内皮型455

四、毛细血管的生理功能与结构的关系456

(一) 毛细血管的主要功能部位456

(二) 毛细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作用457

五、实验研究与病变457

(一) 嗜中性白细胞的超微结构459

(二) 嗜酸性白细胞的超微结构459

一、正常外周血中血细胞的超微结构459

第六章 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和超微变化 王见南 李文镇459

(三) 嗜碱性白细胞的超微结构461

(四) 单核细胞的超微结构461

(五) 淋巴细胞的超微结构462

(六) 血小板的超微结构463

(七) 红细胞的超微结构464

二、外周血血细胞的超微变化464

(一) 白血病细胞的超微变化464

(二) 红细胞的超微变化465

(三) 血小板的超微变化466

附录2.外周血血细胞扫描电镜标本的制备法467

附录1.外周血白细胞透射电镜标本的制备法467

第七章 气管、支气管与肺的超微结构 龚伊红 孙本韬469

一、概论469

二、气管、支气管的超微结构469

(一) 粘膜469

(二) 粘膜下层474

(三) 外膜475

三、肺泡道、肺泡囊与肺泡的超微结构476

(一) 肺泡上皮细胞476

(二) 肺泡壁477

(三) 呼吸膜478

四、表面活性物质膜与肺泡、细支气管的稳定性479

第八章 生殖轴系的超微结构及超微变化 叶世隽481

一、生殖轴系生理功能简介482

(一) 促黄体生成激素482

(二) 促卵泡成熟激素483

二、生殖轴系的超微结构及其变化483

(一) 丘脑下部超微结构特征483

(二) 垂体前叶促性腺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变化484

(三) 性腺的超微结构及其变化487

(四) 子宫内膜(附性器官)的超微结构及其变化491

一、癌细胞的基本特征496

第九章 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 洪涛496

(一) 细胞分化与癌变497

(二) 细胞膜的变化与癌细胞的浸润和转移497

(三) 癌细胞与胚胎细胞的相似性498

二、癌细胞核及其超微形态499

(一) 癌细胞核的一般特征499

(二) 癌细胞核仁的电镜研究500

(三) 抗癌剂对核仁超微结构的影响501

(四) 肿瘤细胞核的核蛋白颗粒503

一、电镜在临床应用上的概况507

第Ⅴ部分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病因研究和临床诊断上的应用507

第一章 概论 洪涛507

二、电镜与光学显微镜和其他近代生物医学技术的配合508

三、临床活检和尸检材料的快速标本制备技术509

第二章 电子显微镜技术用于病毒和微生物的病因研究 洪涛511

一、电镜在病毒学上的应用511

(一) 用电镜检查负染的标本进行病毒的快速临床诊断511

(二) 协助电镜检查病毒的方法512

(三) 组织培养细胞的电镜检查513

(二) 内质网内的蛋白性圆形颗粒514

(一) 高尔基复合体中的小囊泡结构514

二、与病毒颗粒类似的细胞成份514

(三) 单价糖原颗粒515

(四) 溶酶体的多样化形态515

(五) 细胞核染色质间颗粒和染色质周颗粒515

(六) 高倍放大下的细胞微绒毛516

(七) 神经细胞内的分泌颗粒516

(八) 中心粒的卫星小体516

(九) 核小体516

(十) 胞浆内结晶样集结物516

(一) 病毒感染517

三、电镜在鉴定动物组织和体外培养细胞污染中的作用517

(二) 枝原体的污染519

四、电镜用于抗菌素的生产和药效观察520

第三章 分子病毒学的目前状况和今后的发展 洪涛521

一、分子病毒学和分子病理学--电镜技术的未来阵地521

(一) 病毒感染的超微病变521

(二) 分子病毒学524

二、分子病理学展望527

(一) 分子病理学的主要内容528

(二) 分子病理学的任务和前途530

(一) 肿瘤细胞的特征性分泌颗粒531

一、电镜技术在肿瘤诊断上的应用531

第四章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和临床研究上的应用 洪涛 李文镇531

(二) 肿瘤细胞胞浆内的细胞器及其结构特点534

(三) 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537

(四) 一些常见肿瘤的电镜研究538

二、电镜技术在其他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上的应用540

(一) 肾穿刺活检组织的电镜研究541

(二) 胃肠道粘膜活检组织的电镜研究543

(三) 皮肤活检组织的电镜研究544

(四) 肌肉活检组织的电镜研究545

(一) 生物高分子546

(二) 病毒和噬菌体546

第五章 近代电子显微镜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李文镇 洪涛546

一、扫描电镜在医学上的应用546

(三) 细菌547

(四) 寄生虫547

(五) 医用昆虫547

(六) 血液学方面548

(七) 组织器官发生学方面548

(八) 组织病理学上的应用548

二、电子探针微区元素分析在医学上的应用549

(十) 扫描电镜在法医学中的应用549

(九) 硬组织的扫描电镜观察549

(一) 肾上腺素五羟色胺的定位550

(二) 铁和铜的沉积550

(三) 结石中钙磷的分析550

(四) 肠粘连时钠和氯的沉积550

(五) 毛发上硫含量的分析551

(六) 甲状腺中碘钙磷的检查551

(七) 矽肺的检查551

三、电镜图象的彩色显示551

(一) 西汉古尸保存水平研究的电镜主要发现553

一、电镜技术在西汉古尸研究中的应用和对古病理学的发展553

第六章 我国电子显微镜工作中具有独特色彩的应用实例 洪涛 李文镇553

(二) 古病理学及其意义554

二、克山病的电镜研究555

三、针刺麻醉原理的电镜研究557

附录558

Ⅰ.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的布局和要求 庞其方558

Ⅱ.电子显微镜照相及暗室技术 孙纪申 赵同兴562

Ⅲ.关于商品电子显微镜及其选择 洪涛 赵同兴 方肇寅573

Ⅳ.生物医学超微结构常用名词初释 洪涛 李文镇576

主要参考资料585

1980《生物医学超微结构与电子显微镜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洪涛主编 1980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电子显微镜(1984 PDF版)
电子显微镜
1984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生物医学超微结构与电子显微镜技术(1980 PDF版)
生物医学超微结构与电子显微镜技术
1980
生物学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1983 PDF版)
生物学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
1983
电子显微镜の技术(1982年3月初版 PDF版)
电子显微镜の技术
1982年3月初版
微生物学にぉける电子显微镜技术  (下册)(1982年7月 PDF版)
微生物学にぉける电子显微镜技术 (下册)
1982年7月 学会出版センタ一
微生物学にぉける电子显微镜技术  上册(1982年4月 PDF版)
微生物学にぉける电子显微镜技术 上册
1982年4月 学会出版センタ一
细胞超微结构与电镜技术( PDF版)
细胞超微结构与电镜技术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生物学的显微镜技术( PDF版)
生物学的显微镜技术
正中书局
生物超微结构(1963 PDF版)
生物超微结构
1963 北京:科学出版社
植物电子显微镜技术(1977 PDF版)
植物电子显微镜技术
1977 北京:科学出版社
生物显微镜(1977 PDF版)
生物显微镜
197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子显微镜与超微结构(1985 PDF版)
电子显微镜与超微结构
198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电子显微镜生物标本制备技术(1982 PDF版)
电子显微镜生物标本制备技术
1982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生物电子显微技术(1987 PDF版)
生物电子显微技术
1987 广州市:中山大学出版社
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技术(1983 PDF版)
电子显微镜组织化学技术
198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