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反应的化学》求取 ⇩

1化学平衡的某些基础概念1

1·1 化学平衡1

1·2 电极电位3

2活度和活度系数7

2·1 电解质的活度和活度系数7

2·2 活度系数的值10

2·3 混合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21

文献26

3水和离子的相互作用28

3·1 水28

3·2 氢离子29

3·3 水合离子31

3·4 水合自由能41

3·5 水合焓和水合熵43

文献45

4酸碱平衡46

4·1 水溶液的pH46

4·2 酸和碱的定义50

4·3 酸碱的离解51

4·4 质子离解平衡的热力学54

4·4·1 水的质子离解55

4·4·2 有机酸和铵离子的质子离解56

4·4·3 无机酸的质子离解57

4·5 金属离子的水解59

4·6 二元酸的离解61

4·7 酸离解常数随温度的变化64

4·8 哈密特(Hammett)规则——酸碱强度的线性自由能关系(LFER)69

文献74

5非水溶剂中的酸碱平衡76

5·1 溶剂的分类76

5·1·1 惰性溶剂77

5·1·2 两性溶剂79

5·1·3 疏质子溶剂(ProtogenicSolvent)和亲质子溶剂(ProtophilicSolvent)81

5·2 非水溶剂和混合溶剂中的pH84

5·2·1 水-有机溶剂混合物中的氢离子活度84

5·2·2 混合溶剂中的pH测定法和测定pH的标准物质87

5·2·3 非水溶剂中的pH测定法和测定pH的标准物质90

5·3 溶剂的性质和酸碱平衡90

5·3·1 相对介电常数91

5·3·2 溶剂的酸碱性93

5·3·3 溶剂的离子积98

5·3·4 在不同溶剂中酸离解常数的比较101

文献103

6配合物形成反应105

6·1 配合物和配合物形成反应105

6·2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配位体107

6·2·1 配位体的碱性和配合物的稳定常数107

6·2·2 螯合效应110

6·3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中心金属115

6·3·1 中心金属的电荷和离子半径115

6·3·2 原子序数和电子结构117

6·3·3 两种金属离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122

6·4 沉淀反应123

6·5 软硬酸碱(HSAB)127

6·5·1 软硬酸碱理论的发展和定性讨论128

6·5·2 软和硬的定量讨论134

6·5·3 软硬酸碱和配合物形成的热力学137

文献138

7非水溶剂中的化学反应142

7·1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142

7·2 离子的溶剂化143

7·2·1 离子溶剂化的静电理论144

7·2·2 金属/金属离子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146

7·3 溶剂参数147

7·3·1 溶解参数147

7·3·2 接受体的溶剂化焓148

7·3·3 接受体数目(AcceptorNumber),AN151

7·3·4 光学尺度153

7·3·5 以反应速度为基础的尺度153

7·4 冰醋酸中的配合物形成反应155

7·4·1 铜(Ⅱ)配合物的生成155

7·4·2 钴配合物的生成159

7·4·3 锌和镉的配合物形成161

7·4·4 水合配合物的生成163

7·5 溶剂对配合物生成的影响163

7·6 分子配合物生成和SN2反应的溶剂效应164

文献168

8氧化还原平衡176

8·1 电池和电池的标准电位176

8·2 氧化还原体系的种类178

8·2·1 金属/金属离子体系179

8·2·2 气体/离子体系179

8·2·3 离子/离子体系179

8·3 金属/金属离子体系的电位179

8·4 气体/离子体系的电位182

8·5 离子/离子体系的电位183

8·6 含有沉淀或配合物的电池的电动势184

8·6·1 含有沉淀的电池的电动势185

8·6·2 含有配合物的电池的电动势185

文献187

9反应速度189

9·1 反应速度方程式189

9·2 反应级数和速度常数的确定191

9·3 A?B?C的反应速度197

文献207

10反应速度理论208

10·1 阿仑尼乌斯方程式和活化碰撞理论208

10·2 过渡状态理论(绝对反应速度理论)210

文献214

11反应速度的大小和平衡常数215

11·1 溶液内反应速度的限度215

11·2 酸碱反应的速度217

11·3 配合物形成反应的速度220

11·4 反应速度和生成常数223

11·5 平衡状态的动力学意义226

文献228

12取代反应230

12·1 取代反应的机理230

12·1·1 取代反应的分类230

12·1·2 按缔合(A)机理进行的反应233

12·1·3 按离解(D)机理进行的反应233

12·1·4 缔合机理和离解机理的比较235

12·2 配合物形成反应236

12·2·1 配合物形成反应机理(爱根机理)236

12·2·2 影响配合物形成反应的几个因素241

12·2·8 金属离子的溶剂交换反应速度245

12·3 含有多齿配位体的金属配合物的金属取代反应248

12·4 含有多齿配位体的金属配合物的配位体取代反应251

文献255

13金属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259

13·1 电子转移反应的速度260

13·2 外层反应机理和内层反应机理262

13·2·1 外层反应机理262

13·2·2 内层反应机理264

13·3 金属配合物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265

文献270

附表273

1985《溶液反应的化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田中元治等著;俞开钰译 198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