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临床辅助检查指南》求取 ⇩

1.1 一般血液学检验1

1.1.1 血红蛋白测定1

1.临床血液学检验1

1.1.2红细胞计数2

1.1.3 白细胞计数3

1.1.4 白细胞分类计数4

1.1.5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6

1.1.6 红细胞比积测定6

1.1.7 红细胞平均常数7

1.1.8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8

1.1.11 异常红细胞检查9

2.体液及排泄物检验9

1.1.9网织红细胞计数9

1.1.10 点彩红细胞计数9

1.1.11.1 大小异常10

1.1.11.2 形态异常10

1.1.11.2.1 球形红细胞10

1.1.11.2.2 椭圆形红细胞10

1.1.11.2.3 靶形红细胞10

1.1.11.2.4 镰形红细胞10

1.1.11.3 染色异常11

1.1.11.3.3 铁粒细胞11

1.1.11.3.2 着色过深11

1.1.11.3.1 着色过浅11

1.1.11.2.6 棘形红细胞11

1.1.11.2.9 裂片细胞11

1.1.11.2.8 刺毛细胞11

1.1.11.2.7 皱缩红细胞11

1.1.11.2.5 口形红细胞11

1.1.11.4.4 有核红细胞12

1.1.11.4.3 豪-周小体12

1.1.11.4 结构异常12

1.1.11.4.2 卡波环12

1.1.11.4.1 嗜碱点彩红细胞12

1.1.11.3.4 嗜多色性红细胞12

1.2 出血性疾病检验13

1.2.1 血管壁功能检查13

1.2.1.1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13

1.2.2 检查血管壁与血小板相互作用的试验13

1.2.2.1 出血时间14

1.2.2.2 阿司匹林耐量试验14

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14

1.2.3血小板功能检查15

1.2.3.1 血小板计数及形态观察15

1.2.3.1.1 血小板计数15

1.2.3.1.2 血小板形态观察15

1.2.3.2 血小板粘附试验16

1.2.3.3 血小板聚集试验17

1.2.3.4 血块凝缩时间测定18

1.2.3.5 血小板第3因子(PF3)有效性测定18

1.2.3.6 血小板表面相关IgG、IgM、IeA和C3测定19

1.2.4 凝血因子及有关试验20

1.2.4.1 内源凝血系统试验20

1.2.3.7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自身抗体测定20

1.2.4.1.1 凝血时间测定21

1.2.4.1.2 血浆复钙时间测定21

1.2.4.1.3 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及其纠正试验22

1.2.4.1.3.1 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CT)22

1.2.4.1.3.2 PCT纠正试验22

1.2.4.1.4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23

1.2.4.1.6 Biggs凝血活酶生成试验24

1.2.4.1.5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其纠正试验24

1.2.4.1.5.2 STGT纠正试验24

1.2.4.1.5.1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STGT)24

1.2.4.1.7 因子Ⅷ、Ⅸ、Ⅺ、Ⅻ活性测定25

1.2.4.1.8 因子Vn相关抗原测定26

1.2.4.1.9 Ⅷ因子:Ag或ⅧR:Ag测定26

1.2.4.2.1.2 PT延长的纠正试验27

1.2.4.1.10 血浆游离肝素时间测定27

1.2.4.2.1.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27

1.2.4.2.1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其纠正试验27

1.2.4.2 外源凝血系统试验27

1.2.4.2.2 肝促凝血活酶试验28

1.2.4.2.3 因子V活动度测定29

1.2.4.2.4 因子Ⅶ活动度测定29

1.2.4.2.5 蝰蛇蛇毒时间测定30

1.2.4.3 检查凝血过程第三阶段试验30

1.2.4.3.1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30

1.2.4.3.2 血浆因子Ⅻ筛选试验30

1.2.4.3.3 因子Ⅻα亚基和Ⅻβ亚基的抗原性测定31

1.2.4.3.4 纤维蛋白肽A测定31

1.2.5.2.1 免疫扩散法32

1.2.5.2 纤溶酶原测定32

1.2.5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检验32

1.2.5.1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32

1.2.5.2.2 发色底物法33

1.2.5.3 血浆副凝试验33

1.2.5.3.1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3

1.2.5.4 凝血酶时间及其纠正试验34

1.2.5.4.1 凝血酶时间测定34

1.2.5.3.2 乙醇凝胶试验34

1.2.5.4.2 甲苯胺蓝纠正试验35

1.2.5.5.1 间接血凝法-FDP测定之一35

1.2.5.5 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测定35

1.2.5.5.2 酶联吸附法-FDP测定之二36

1.2.6 循环抗凝物质检验36

1.2.6.1 交叉复钙时间试验36

1.2.6.2 抗凝血酶Ⅲ测定37

1.2.6.2.1 抗凝血酶Ⅲ抗原含量测定,火箭电泳法37

1.2.6.2.2 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凝血酶凝胶空斑法37

1.2.6.3 α2-巨球蛋白测定38

1.3 溶血性贫血的检查38

1.3.1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38

1.3.2 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39

1.3.3 自体溶血试验40

1.3.4 热溶血试验41

1.3.5 糖水溶血试验41

1.3.6 血清酸化溶血试验42

1.3.7 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42

1.3.9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43

1.3.8 血红蛋白H包涵体检查43

1.3.10 红细胞谷胱甘肽含量及其稳定性检查44

1.3.10.1 还原型谷胱甘肽测定44

1.3.10.2 谷胱甘肽稳定试验45

1.3.11 氰化物-抗坏血酸盐试验45

1.3.12 抗碱血红蛋白(HbF)测定46

1.3.13 HbF酸洗脱试验46

1.3.14 还原型血红蛋白溶解度测定47

1.3.15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47

1.3.16 血红蛋白电泳检查48

1.3.17 血红蛋白A2定量48

1.3.18 血红蛋白C试验49

1.3.19 不稳定血红蛋白的过筛试验49

1.3.19.2 热不稳定试验50

1.3.20 丙酮酸激酶活力测定50

1.3.19.1 异丙醇试验50

1.3.21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51

1.3.21.1 比色测定法51

1.3.21.2 乙酸纤维薄膜电泳法51

1.3.22 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测定52

1.3.23 冷溶血试验52

1.4.1 血细胞的发生53

1.4 粒-单核系造血祖细胞测定53

1.4.2 粒-单核系造血祖细胞测定54

1.4.3 临床意义55

1.5 骨髓细胞学检查58

1.5.1 骨髓象检查58

1.5.1.1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步骤58

1.5.1.3 骨髓巨核细胞计数60

1.5.1.4 骨髓象分析与报告60

1.5.1.2 骨髓有核细胞计数60

1.5.2 各阶段血细胞的形态学特征62

1.5.2.1 红细胞系统62

1.5.2.2 粒细胞系统63

1.5.2.3 淋巴细胞系统64

1.5.2.4 单核细胞系统65

1.5.2.6 浆细胞系统66

1.5.2.5 巨核细胞系统66

1.5.2.7 其他细胞系统67

1.5.3 骨髓细胞正常值68

1.6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70

1.7 细胞化学染色71

1.7.1 过氧化物酶染色之一71

1.7.2 过氧化物酶染色之二72

1.7.3 苏丹黑B染色72

1.7.4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之一73

1.7.6 酸性磷酸酶染色法74

1.7.5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之二74

1.7.7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75

1.7.8 糖原染色75

1.7.9 酯酶染色之一76

1.7.10 酯酶染色之二77

1.7.11 酯酶染色之三77

1.7.12 铁粒染色78

1.7.13 脱氧核糖核酸染色79

1.7.14 核糖核酸染色79

1.7.15 热盐水溶解试验80

1.8 染色体检验81

1.8.1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81

1.8.1.1 细胞生长培养液的配制与分装81

1.8.1.2 其他试剂的准备81

1.8.2 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82

1.8.1.3 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的制备82

1.8.2.1 试剂83

1.8.2.2 直接制片法83

1.8.3 胸腹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83

1.8.3.1 试剂83

1.8.4 羊水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83

1.8.4.1 试剂83

1.8.3.2 方法83

1.8.4.2 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标本的制备84

1.8.5 常规染色体标本的染色及核型分析85

1.8.5.1 染色85

1.8.5.2 核型分析85

1.8.6 染色体显带技术87

1.9.1.1 以标准血清鉴定红细胞抗原(正定型)88

1.9.1 A、B、O 血型鉴定88

1.9 血型血清学检查88

1.9.1.2 以标准红细胞测定血清抗体(反定型)89

1.9.2 交叉配血试验89

1.9.3 Rh血型鉴定89

1.9.4 A、B抗体效价滴定90

2.1 尿液检验92

2.1.1 尿液理学检验92

2.1.1.1 尿量92

2.1.1.2 颜色93

2.1.1.3 透明度93

2.1.1.4 酸碱反应93

2.1.1.5 比重(比密)94

2.1.2 尿液化学检验94

2.1.2.1 尿液蛋白质定性检查94

2.1.2.2 尿液蛋白质定量检查95

2.1.2.3 本周氏蛋白定性检查95

2.1.2.6 尿含铁血黄素定性试验96

2.1.2.4 尿肌红蛋白定性试验96

2.1.2.5 尿血红蛋白定性试验96

2.1.2.7 尿葡萄糖定性试验97

2.1.2.8 尿葡萄糖定量测定97

2.1.2.9 尿酮体定性试验97

2.1.2.10 尿乳糜定性试验98

2.1.2.11 尿胆红素定性试验98

2.1.2.12 尿胆原定性试验98

2.1.2.13 尿胆素定性试验99

2.1.2.14 尿卟啉原定性试验99

2.1.2.15 尿苯丙酮酸定性试验99

2.1.2.16 尿隐血试验99

2.1.3 尿沉渣检验99

2.1.3.1 非染色尿沉渣镜检100

2.1.3.1.1 结晶体100

2.1.3.1.1.1 酸性尿液中的结晶100

2.1.3.1.1.2 碱性尿液中的结晶101

2.1.3.2 染色尿沉渣镜检102

2.1.3.3 尿沉渣定量检查102

2.1.3.3.1 过筛法102

2.1.3.3.2 十二小时尿沉渣计数102

2.1.3.1.1.3 磺胺药物结晶102

2.1.3.3.3 一小时尿沉渣计数103

2.1.4 尿结石检验103

2.1.4.1 外观检验103

2.1.4.2 化学检验103

2.1.5 尿液渗量检验104

2.1.6 快速诊断试纸简介104

2.2 粪便检验105

2.2.1 粪便理学检验105

2.2.1.1 颜色105

2.2.1.2 性状105

2.2.2.1.4 上皮细胞106

2.2.2.1.3 巨噬细胞106

2.2.2.I.5 肿瘤细胞106

2.2.2.1.6 食物残渣106

2.2.2.1.1 白细胞106

2.2.2.1 直接涂片镜检106

2.2.2 粪便显微镜检验106

2.2.1.3 寄生虫虫体106

2.2.2.1.2 红细胞106

2.2.2.2 虫卵及包囊浓缩检查108

2.2.2.3 肛门擦拭虫卵检查108

2.2.3 粪便化学检验108

2.2.3.1 隐血试验108

2.3.1.1 颜色109

2.3.1.2 气味109

2.3 胃液检验109

2.3.1 胃液理学检验109

2.2.3.2 粪胆素定性试验109

2.3.1.3 粘液110

2.3.1.4 量110

2.3.1.5 血液110

2.3.1.6 食物残渣110

2.3.2.4 组织碎片111

2.3.2.3 上皮细胞111

2.3.2.1 红细胞111

2.3.2.2 白细胞111

2.3.2 胃液显微镜检验111

2.3.2.5 酵母菌112

2.3.2.6 结核杆菌112

2.3.2.7 肿瘤细胞112

2.3.3 基础胃酸分泌量及最大胃酸分泌量测定112

2.3.4 胃液pH测定113

2.4 十二指肠引流液及胆汁检验113

2.4.1 十二指肠引流液理学检验113

2.4.1.1 颜色113

2.4.2.1 细胞成分114

2.4.2.1.1 上皮细胞114

2.4.1.2 透明度114

2.4.2 十二指肠引流液显微镜检验114

2.4.1.3 粘稠度114

2.4.2.1.2 肿瘤细胞115

2.4.2.1.3 白细胞115

2.4.2.1.4 红细胞115

2.4.2.2 结晶115

2.5.1.1 量116

2.5.1 理学检验116

2.5 浆膜腔积液检验116

2.4.2.4 细菌涂片116

2.4.2.3 寄生虫及虫卵116

2.5.1.2 颜色117

2.5.1.3 透明度117

2.5.1.4 凝固性117

2.5.1.5 比重117

2.5.1.6 pH值117

2.5.2 化学检验117

2.5.2.1 浆膜粘蛋白定性试验117

2.5.2.2 蛋白定量测定117

2.5.2.3 糖定量测定117

2.5.5 临床意义118

2.5.6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118

2.5.3 细胞学检验118

2.5.4 细菌检验118

2.5.3.2 细胞分类118

2.5.3.1 细胞计数118

2.6 痰液检验119

2.6.1 理学检验119

2.6.1.1 量119

2.6.1.4 性状120

2.6.1.3 气味120

2.6.1.2 颜色120

2.6.1.6 干酪块121

2.6.2 显微镜检验121

2.6.2.1 红细胞121

2.6.1.5 支气管管型121

2.6.2.2 白细胞122

2.6.2.3 上皮细胞122

2.6.2.4 肿瘤细胞122

2.6.2.5 寄生虫及虫卵122

2.6.2.6 其他122

2.6.3 嗜酸粒细胞检验123

2.6.4 细菌检验123

2.7 前列腺液检验124

2.7.1 前列腺液理学检验124

2.7.1.1 颜色124

2.7.1.2 粘稠度124

2.7.2 前列腺液显微镜检验124

2.7.2.1 白细胞、红细胞124

2.7.2.6 卵磷脂小体125

2.7.2.5 癌细胞125

2.7.2.2 前列腺颗粒细胞125

2.7.2.4 细菌125

2.7.2.3 滴虫125

2.7.2.7 淀粉样体126

2.7.2.8 精子126

2.8 精液检验126

2.8.1 理学检验126

2.8.1.1 量126

2.8.2.1.1 精子的有无127

2.8.2.1 精子的检查127

2.8.2 显微镜检验127

2.8.1.4 pH值127

2.8.1.3 稠度127

2.8.1.2 颜色127

2.8.2.1.2 精子活动力128

2.8.2.1.3 精子活动率128

2.8.2.1.4 精子的形态128

2.8.2.1.5 精子计数129

2.8.2.2 细胞的检查129

2.8.2.3 微生物的检查129

2.9.2 滴虫检验130

2.9.1 清洁度130

2.9 阴道分泌物检验130

2.10 脑脊液检验131

2.10.1 理学检验131

2.10.1.1 压力131

2.9.3 霉菌检验131

2.10.1.2 颜色132

2.10.1.3 透明度132

2.10.1.4 凝固132

2.10.2.1 潘氏球蛋白定性试验133

2.10.2.2 脑脊液总蛋白测定133

2.10.1.6 比重133

2.10.2 化学检验133

2.10.1.5 pH值133

2.10.2.3 蛋白电泳和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134

2.10.2.3.1 脑脊液蛋白电泳134

2.10.2.3.2 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135

2.10.2.4 脑脊液葡萄糖测定135

2.10.3 细胞计数136

2.10.2.6 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测定136

2.10.2.5 脑脊液氯化物定量测定136

2.10.5 特殊检验——脑脊液分光分析法137

2.10.4 细菌直接涂片检查137

3.1 蛋白质测定140

3.1.1 血清总蛋白测定140

3.1.2 血清白蛋白测定141

3.1.3 血清球蛋白测定141

3.1.4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142

3.1.5 血清蛋白电泳142

3.1.7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144

3.1.6 血清粘蛋白测定144

3.1.8 糖化血清蛋白测定145

3.2 糖类测定145

3.2.1 血清葡萄糖测定145

3.2.2 葡萄糖耐量测验146

3.2.3 餐后二小时血糖测定147

3.2.4 全血乳酸测定147

3.3.1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148

3.3 血脂测定148

3.2.6 全血丙酮酸测定148

3.2.5 血浆乳酸测定148

3.3.2 血清甘油三脂测定149

3.3.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149

3.3.4 高密度脂蛋白亚组测定150

3.3.5 血清载脂蛋白A1及B测定151

3.3.6 血清磷脂测定151

3.3.7 血清脂蛋白电泳152

3.3.8 血小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测定152

3.4.1 血清钾测定153

3.4 无机离子测定153

3.4.2 血清钠测定154

3.4.3 血清氯化物测定154

3.4.4 血清钙测定155

3.4.5 血清无机磷测定156

3.4.6 血清镁测定156

3.4.7 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测定157

3.4.8 血清铜测定158

3.4.10 微量元素检测技术159

3.4.9 血清锌测定159

3.5 血清酶测定164

3.5.1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165

3.5.2 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165

3.5.3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166

3.5.4 血清碱性磷酸酶同工酶测定166

3.5.5 血清酸性磷酸酶测定167

3.5.6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167

3.5.7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168

3.5.8 血清γ-L谷氨酸转肽酶测定169

3.5.9 血清肌酸激酶测定169

3.5.10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170

3.5.11 血清淀粉酶测定171

3.5.12 血清脂肪酶测定171

3.5.13 血清胆碱酯酶测定172

3.5.14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172

3.5.15 血清单胺氧化酶测定173

3.5.16 血清5 -核苷酸酶测定173

3.5.18 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测定174

3.5.17 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174

3.5.19 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测定175

3.5.20 同工酶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义175

3.6 非蛋白氮类化合物测定181

3.6.1 血清尿素氮测定181

3.6.2 血清肌酐测定181

3.6.3 血清尿酸测定182

3.6.4 血氨测定183

3.7 激素的测定183

3.7.1 尿17-酮类固醇测定183

3.7.2 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184

3.7.3 尿香草基杏仁酸测定185

3.7.4 尿雌三醇测定185

3.7.5 尿总3-甲氧肾上腺素测定186

3.8 血液酸碱度、血气分析及酸碱平衡测定187

3.8.1 血液酸碱度测定187

3.8.2 二氧化碳分压测定188

3.8.3 氧分压测定188

3.8.4 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50%氧饱和度时氧分压189

3.8.5 二氧化碳总量测定189

3.8.7 实际碳酸氢根和标准碳酸氢根测定190

3.8.6 血浆(清)碳酸氢根测定190

3.8.8 缓冲碱测定191

3.8.9 剩余碱测定191

3.8.10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测定192

3.8.11 阴离子隙测定193

3.9 胆红素、胆汁酸及血红蛋白测定194

3.9.1 血清胆红素测定194

3.9.2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195

3.9.3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195

4.1 免疫学诊断技术198

4.临床免疫学检验198

4.1.1血清学反应199

4.3.3 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之一200

4.1.2 免疫标记技术202

4.1.2.1 免疫荧光技术203

4.1.2.2 免疫酶标技术204

4.1.2.3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205

4.1.2.4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与三大标记技术206

4.1.3 杂交瘤技术208

4.1.4 HLA定型208

4.2.1 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210

4.2 细胞免疫功能测定210

4.1.5 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210

4.2.2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11

4.2.3 T淋巴细胞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测定212

4.2.4 T细胞亚群测定212

4.2.5 K细胞(抗体依赖的杀伤细胞)的检测213

4.2.6 NK细胞活性测定214

4.2.7 红细胞花环试验(B细胞测定之一)215

4.2.8 酵母菌花环试验(B细胞测定之二)215

4.2.10 外周血白细胞促凝血活性测定216

4.2.9 B淋巴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测定(B细胞测定之三)216

4.2.11 白细胞毒试验217

4.2.12 白细胞溶解试验217

4.2.13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218

4.3 非特异免疫功能测定218

4.3.1 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218

4.3.2 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219

4.3.4 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之二220

4.3.5 白细胞杀菌功能测定220

4.3.7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221

4.3.6 溶菌酶测定221

4.3.8 C反应蛋白测定222

4.3.9 纤维结合蛋白测定222

4.4 细胞因子测定223

4.4.1 白细胞介素-1测定223

4.4.2 白细胞介素-2测定224

4.4. 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224

4.4.4 白细胞介素-6测定225

4.5.1 生物性抗原试验226

4.5.1.1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226

4.5 体内细胞免疫的皮肤试验226

4.4.5 肿瘤坏死因子测定226

4.5.1.2 链激酶-链道酶皮肤试验227

4.5.1.3 纯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227

4.5.1.4 毛癣菌素皮肤试验228

4.5.1.5 念珠菌素皮肤试验228

4.5.1.6 腮腺炎抗原皮肤试验228

4.5.1.7 植物血凝素皮肤试验229

4.5.2 化学致敏原试验229

4.5.2.1 二硝基氯苯皮肤试验229

4.5.2.2 二硝基氟苯皮肤试验230

4.6.1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231

4.6.2 微量细胞毒(抗淋巴细胞抗体)试验231

4.6 器官移植的免疫学检查231

4.6.3 人体白细胞抗原系统配型232

4.7 变态反应检验232

4.7.1 嗜碱性细胞脱颗粒试验232

4.7.2 肥大细胞脱颗粒试验233

4.7.3 白细胞组胺释放试验233

4.7.5.1 锡克试验234

4.7.5.2 狄克试验234

4.7.5 细菌毒素皮肤过敏试验234

4.7.4 速发型皮肤过敏试验234

4.7.6 支气管(抗原)激发试验235

4.8 免疫球蛋白测定235

4.8.1 1gG含量测定237

4.8.2 1gA含量测定237

4.8.3 lgM含量测定238

4.8.4 1gD含量测239

4.8.5 IgE含量测定239

4.8.7 冷凝集试验240

4.8.6 轻链及重链测定240

4.8.8 冷球蛋白测定241

4.8.9 M蛋白检测与鉴定241

4.9 补体的测定243

4.9.1 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243

4.9.2 补体第3成分含量测定243

4.9.3 补体第4成分含量测定244

4.9.4 C1q含量测定245

4.9.5 C3裂解产物测定245

4.9.7 补体旁路活化途径的溶血活性测定246

4.9.6 C4裂解产物测定246

4.9.8 B因子含量测定247

4.10 自身抗体检验248

4.10.1 抗核抗体测定248

4.10.2 抗单链DNA抗体测定249

4.10.3 抗双链DNA抗体测定249

4.10.4 抗ENA抗体测定249

4.10.5 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自身免疫试验250

4.10.6 白细胞凝集试验251

4.10.7 类风湿因子测定251

4.10.8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252

4.10.9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测定253

4.10.10 抗胃壁细胞抗体测定253

4.10.11 抗线粒体抗体测定253

4.10.12 抗平滑肌抗体测定254

4.10.13 抗心肌抗体测定254

4.10.14 抗骨骼肌抗体测定254

4.10.15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测定255

4.10.16 血清、精浆中抗精子抗体测定255

4.11.2 聚乙二醇沉淀比浊法256

4.11.1 微量抗补体测定法256

4.11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验256

4.11.3 SPA夹心ELSA试验257

4.11.4 胶固素结合试验257

4.11.5 C1q凝胶扩散法258

4.11.6 单株类风湿因子凝胶扩散法258

4.11.7 多株类风湿因子乳胶凝集抑制试验258

4.12 单克隆抗体技术(简述)259

4.12.1 基本原理259

4.12.3 临床应用260

4.12.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简述260

4.12.3.2 作体内诊断试剂261

4.12.3.1 作体外诊断试剂261

4.12.3.3 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262

5.临床寄生虫学检验265

5.1病原学检验265

5.1.1 粪便265

5.1.1.1 原虫及包囊碘液染色检验265

5.1.1.2 肛门擦拭虫卵检验265

5.1.2.1 疟原虫检验266

5.1.2.2 微丝蚴检验266

5.1.1.3 血吸虫卵沉淀孵化法266

5.1.2 血液266

5.1.2.3 黑热病杜氏利什曼原虫检验267

5.1.2.4 弓浆虫检验267

5.2 免疫学检验268

5.2.1 血吸虫病免疫学检验268

5.2.2 囊尾蚴免疫学检验268

5.2.4 丝虫抗体检验269

5.2.5 肺吸虫抗体检验269

5.2.3 疟原虫抗体检验269

6.临床微生物学检验272

6.1临床细菌学检验标本的处理272

6.1.1 血液与骨髓液标本的处理272

6.1.2 脑脊液标本处理274

6.1.3 尿液标本的处理275

6.1.4 痰液标本的处理276

6.1.5 粪便标本的处理277

6.1.6 胆汁标本的处理278

6.1.7 眼拭子标本的处理279

6.1.8 耳、鼻、喉拭子标本的处理281

6.1.9 脓汁标本的处理282

6.1.10 穿刺液标本的处理283

6.1.11 生殖器官分泌物标本的处理284

6.2 病原菌检验285

6.2.1 革兰阳性球菌的检验285

6.2.1.1 葡萄球菌属285

6.2.1.2 革兰阴性球菌的检验287

6.2.2.3 奈瑟菌属287

6.2.3.1 棒状杆菌属288

6.2.3 革兰阳性杆菌的检验288

6.2.2.4 卡他布兰汉菌属288

6.2.3.2 李司忒菌属289

6.2.4 诺卡菌属细菌的检验290

6.2.5 分支杆菌属细菌的检验290

6.2.6 需氧芽孢杆菌属细菌的检验291

6.2.7 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的检验291

6.2.7.1 嗜血杆菌属291

6.2.7.2 军团菌属292

6.2.8.1 埃希菌属293

6.2.7.3 弯曲菌属293

6.2.8 肠杆菌科细菌的检验293

6.2.8.2 志贺菌属294

6.2.8.3 沙门菌属295

6.2.8.4 枸橼酸杆菌属295

6.2.8.5 克雷白菌属296

6.2.8.6 肠杆菌属296

6.2.8.7 沙雷菌属297

6.2.8.8 哈夫尼亚菌属297

6.2.8.10 变形杆菌属298

6.2.8.9 爱得华菌属298

6.2.8.11 普罗威登斯菌属299

6.2.8.12 摩根菌属299

6.2.8.13 耶尔森菌属299

6.2.9 弧形科细菌的检验300

6.2.9.1 弧菌属300

6.2.9.2 气单胞菌属301

6.2.9.3 邻单胞菌属301

6.2.10.2 产碱杆菌属302

6.2.10.1 假单胞菌属302

6.2.10 非发酵菌群的检验302

6.2.10.3 不动杆菌属303

6.2.10.4 产黄菌属303

6.2.10.5 摩拉菌属304

6.2.10.6 鲍特菌属304

6.2.11 厌氧菌的检验305

6.2.11.1 革兰阳性厌氧球菌305

6.2.11.2 革兰阴性厌氧球菌305

6.2.11.3 革兰阴性厌氧无芽孢杆菌306

6.2.11.4 革兰阳性厌氧无芽孢杆菌306

6.2.12 细菌L型307

6.2.11.5 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杆菌307

6.3 其他致病微生物检验308

6.3.1 螺旋体308

6.3.2 支原体309

6.3.3 衣原体310

6.3.4 立克次体311

6.3.5 真菌311

6.3.6 隐球菌312

6.4.2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记313

6.4.2.1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检验313

6.4 传染病的免疫学检验313

6.4.1 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检验313

6.4.2.2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的检验314

6.4.2.3 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抗原及结构抗体的检验314

6.4.2.4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检验314

6.4.2.5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的检验315

6.4.2.6 前S2及抗前S2的检验315

6.4.3 流行性出血热IgM类抗体检验316

6.4.4 乙型脑炎病毒IgM抗体检验316

6.4.2.7 乙型肝炎病毒DNA杂交试验316

6.4.5 轮状病毒抗原检验317

6.4.6 AIDS病毒抗体检验317

6.4.7 伤寒和副伤寒血清学检验318

6.4.8 外-斐血清凝集试验318

6.4.9 布氏杆菌血清学检验318

6.4.10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的血清学检验319

6.4.11 链球菌感染的血清学检验319

6.4.13 血吸虫病的血清学检验320

6.4.14 梅毒血清学检验320

6.4.12 军团杆菌病的血清学检验320

6.5 临床病毒学检验321

6.5.1 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321

6.5.2 病毒分离324

6.5.3 病毒鉴定324

6.6 近年世界流行的传染病简介333

6.6.1 “O—157”病原性大肠杆菌性食物中毒334

6.6.2 新型霍乱——0139型霍乱334

6.6.3 莱姆病335

6.6.4 艾滋病337

6.6.5 埃博拉出血热339

6.6.6 拉沙热340

6.6.7 汉塔病毒综合征341

6.6.8 玛尔堡病毒病342

7.诊断核医学349

7.1体外诊断核医学——配体结合分析(放射免疫分析,RIA)349

7.1.1 放射免疫分析(RIA)与免疫放射分析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350

7.1.1.1 甲胎蛋白352

7.1.1.2 癌胚肮原352

7.1.1.3 糖类抗原(CAl9-9)352

7.1.1.6 糖类抗原(CAl5-3)353

7.1.1.4 糖类抗原(CA-125)353

7.1.1.5 糖类抗原(CA-50)353

7.1.1.7 糖类抗原(CA-242)354

7.1.1.8 糖类抗原(CA72-4)354

7.1.1.9 酸性铁蛋白354

7.1.1.10 β2-微球蛋白355

7.1.1.11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355

7.1.1.12 前列腺特异抗原355

7.1.1.14 异常凝血酶原356

7.1.1.15 肿瘤标志物CYERA-21-1356

7.1.1.1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356

7.1.1.16 人上皮细胞生长因子357

7.1.1.17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357

7.1.1.18 DNA聚合酶357

7.1.1.19 鳞癌相关抗原357

7.1.1.20 胃癌相关抗原357

7.1.1.21 铜蓝蛋白358

7.1.1.22 肿瘤坏死因子358

7.1.2 RIA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激素测定的应用358

7.1.2.3 3,3’,5’,-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59

7.1.2.2 总甲状腺素359

7.1.2.1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59

7.1.2.4 促甲状腺素360

7.1.2.5 甲状腺刺激性抗体360

7.1.2.6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361

7.1.2.7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61

7.1.2.8 游离甲状腺素361

7.1.2.9 游离甲状腺素指数362

7.1.2.10 甲状腺球蛋白362

7.1.2.11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362

7.1.2.15 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饱和度测定363

7.1.2.14 甲状腺结合球蛋白363

7.1.2.12 甲状腺微粒体抗体363

7.1.2.13 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363

7.1.3 RIA在甲状旁腺疾病和骨代谢疾病中的应用364

7.1.3.1 甲状旁腺激素364

7.1.3.2 降钙素364

7.1.3.3 骨钙素365

7.1.4 RIA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测定中的应用365

7.1.4.3 生长激素胰岛素兴奋试验366

7.1.4.4 生长激素精氨酸兴奋试验366

7.1.4.2 生长激素葡萄糖抑制试验366

7.1.4.1 生长激素366

7.1.4.5 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注射试验(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兴奋试验)367

7.1.4.6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抑素)367

7.1.4.7 生长介素C367

7.1.4.8 生长激素释放因子367

7.1.4.9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68

7.1.4.10 胰岛素诱发低血糖试验368

7.1.4.11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369

7.1.4.12 促黑色素激素369

7.1.4.13 皮质醇369

7.1.4.16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370

7.1.4.14 尿游离皮质醇370

7.1.4.15 ACTH兴奋试验370

7.1.4.17 皮质酮371

7.1.4.18 醛甾酮371

7.1.4.19 尿醛甾酮371

7.1.4.20 抗利尿激素371

7.1.4.21 催产素372

7.1.5 RIA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素测定中的应用372

7.1.5.1 促卵泡成熟激素(卵泡刺激素)372

7.1.5.4 克罗米酚试验374

7.1.5.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374

7.1.5.5 睾丸酮375

7.1.5.6 雌酮375

7.1.5.7 雌二醇376

7.1.5.8 雌三醇376

7.1.5.9 孕酮(黄体酮)376

7.1.5.10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77

7.1.5.1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377

7.1.5.13 胎盘催乳素378

7.1.5.12 垂体泌乳素378

7.1.5.15 双氢睾酮379

7.1.5.16 胞浆雌孕激素受体379

7.1.5.14 雄烯二酮379

7.1.5.17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380

7.1.5.18 17-α羟孕酮380

7.1.6 RIA 在糖代谢疾病中的应用381

7.1.6.1 胰岛素381

7.1.6.2 胰岛素兴奋试验381

7.1.6.3 胰高血糖素382

7.1.6.4 C肽382

7.1.6.5 C肽释放试验383

7.1.6.6 尿C肽383

7.1.6.7 胰岛素抗体383

7.1.7 RIA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384

7.1.7.1 肾素385

7.1.7.4 AT-Ⅱ激发试验386

7.1.7.5 6-酮前列腺素F1α386

7.1.7.2 血管紧张素Ⅱ(AT-Ⅱ)386

7.1.7.3 肾素激发试验386

7.1.7.6 血栓素E2387

7.1.7.7 心钠素388

7.1.7.8 肌红蛋白388

7.1.7.9 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MM388

7.1.7.10 心肌球蛋白388

7.1.7.11 内皮素389

7.1.8 RIA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389

7.1.8.1 胃泌素390

7.1.8.4 胆囊收缩素391

7.1.8.2 胃泌素蛋白餐试验391

7.1.8.3 胰泌素激发试验391

7.1.8.5 胰泌素392

7.1.8.6 血管活性肠肽392

7.1.8.7 抑胃肽392

7.1.8.8 胃动素393

7.1.8.9 甘胆酸393

7.1.8.10 透明质酸393

7.1.9 RIA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394

7.1.8.13 蛙皮素394

7.1.8.14 胰蛋白酶394

7.1.8.11 胰多肽394

7.1.8.12 神经降压素394

7.1.9.1 β2-微球蛋白395

7.1.9.2 尿白蛋白396

7.1.9.3 尿免疫球蛋白G396

7.1.9.4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396

7.1.9.5 尿糖蛋白397

7.1.9.7 α1-微球蛋白398

7.1.10 RIA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398

7.1.9.6 碳酸酐酶398

7.1.10.1 血清铁蛋白399

7.1.10.2 β—血小板球蛋白399

7.1.10.3 血小板第Ⅳ因子400

7.1.10.4 血小板第Ⅲ因子400

7.1.10.5 因子相关抗原400

7.1.10.6 抗凝血酶Ⅲ401

7.1.10.7 转运铁蛋白401

7.1.10.8 维生素B12401

7.1.10.9 红细胞生成素401

7.1.11 RIA在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402

7.1.10.10 叶酸402

7.1.11.2 免疫球蛋白E(1zE)404

7.1.1.1 免疫球蛋白G(1gG)404

7.1.11.3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405

7.1.11.4 免疫球蛋白A(1gA)405

7.1.11.5 免疫球蛋白M(1gM)405

7.1.11.8 3H-TdR 4h掺入试验406

7.1.11.9 3H-TdR掺入法测定人混合淋巴细胞反应406

7.1.11.7 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406

7.1.11.6 免疫球蛋白D(1gD)406

7.1.11.10 淋巴细胞亚群407

7.1.11.11 白细胞介素-2407

7.1.11.12 抗DNA抗体407

7.1.11.13 抗核抗体407

7.1.12 RIA在测定细胞信使物质的应用408

7.1.12.1 环核苷酸测定408

7.1.12.1.1 环磷酸腺苷413

7.1.12.1.2 环磷酸鸟苷414

7.1.13 RIA在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415

7.1.13.2 乙型肝炎标志物417

7.1.13.1 甲型肝炎抗7HAVIgM抗体417

7.1.13.3 丙型肝炎抗体418

7.1.13.4 丙型肝炎核心抗体418

7.1.13.5 丁型肝炎抗体IgM418

7.1.13.6 丁型肝炎抗体IgC419

7.1.13.7 戊型肝炎抗体IgM419

7.1.13.8 EB病毒免疫球蛋白G419

7.1.13.9 EB病毒免疫球蛋白A419

7.1.13.10 EB病毒免疫球蛋白M419

7.1.13.11 呼吸道合胞病毒419

7.1.14.1 苯妥英钠420

7.1.14 RIA在临床血液药物浓度监测中的应用420

7.1.14.2 苯巴比妥421

7.1.14.3 氯丙嗪421

7.1.14.4 丙咪嗪421

7.1.14.5 吗啡421

7.1.14.6 地高辛421

7.1.14.7 普萘洛尔422

7.1.14.8 庆大霉素422

7.1.14.9 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422

7.1.15.2 缓激肽423

7.1.15.1 超氧化物歧化酶423

7.1.14.10 环孢霉素A423

7.1.15 RIA在其他方面的应用423

7.1.14.11 博莱霉素423

7.1.15.3 亮氨酸脑啡肽424

7.1.15.4 头发微量元素424

7.1.15.5 血清微量元素425

7.2 体内诊断核医学425

7.2.1 脏器功能核素检查425

7.2.1.1 肾功能检查(131I-邻碘马尿酸钠肾图)426

7.2.1.2 左心功能检查431

7.2.2 放射性标记物的临床应用432

7.2.2.1 微量14C-尿素呼吸试验(PY试验)432

7.2.2.2 3H-四环素排泄试验432

7.2.3 脏器显像433

7.2.3.1 甲状腺显像433

7.2.3.2 肝脏显像434

7.2.3.3 肝血池显像436

7.2.3.4 肝胆显像436

7.2.3.5 肾脏静态显像438

7.2.3.6 肾脏动态显像439

7.2.3.7 脑显像440

7.2.3.8 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441

7.2.3.9 脑脊髓腔显像442

7.2.3.10 肺灌注显像443

7.2.3.11 肾上腺皮质显像444

7.2.3.12 肾上腺髓质显像445

7.2.3.13 骨显像445

7.2.3.14 心肌灌注显像446

8.1 甲型肝炎病毒PCR检测457

8.聚合酶链式反应(PCR)457

8.2乙型肝炎病毒PCR检测458

8.3 丙型肝炎病毒PCR检测459

8.4 淋病双球菌PCR检测462

8.5 人乳头瘤病毒PCR检测464

8.6 结核杆菌PCR检测465

8.7 人巨细胞病毒PCR检测468

8.8 肺炎支原体PCR检测470

8.9 沙眼衣原体PCR检测471

8.10 弓形虫PCR检测472

8.11 解脲支原体PCR检测474

8.12 人单纯疱疹病毒PCR检测475

8.13 幽门螺杆菌PCR检测476

9.临床常用功能试验478

9.1肺功能测定478

9.1.1 肺容量测定479

9.1.2 通气功能测验482

9.1.2.1 每分钟静息通气量482

9.1.2.2 最大通气量483

9.1.2.4 行走通气量484

9.1.2.3 通气储量百分比484

9.1.2.5 时间肺活量485

9.1.2.6 最大中间呼气速度485

9.1.2.7 气速指数486

9.1.2.8 通气功能的评核486

9.1.3 吸入气分布情况测验487

9.1.3.1 气体分布487

9.1.3.2 通气/血流比例488

9.1.4 换气功能测验489

9.1.4.1 重复呼吸试验489

9.1.4.3 缺氧试验490

9.1.4.2 通气等量的计量490

9.1.4.4 肺脏血流量的测量491

9.1.4.5 弥散功能测定法491

9.1.5 分侧肺功能测验493

9.1.6 血液气体分析494

9.1.7 如体阅读肺功能报告505

9.2 肾功能试验506

9.2.1 内生肌酐清除试验506

9.2.2 尿素清除试验507

9.2.4 谋氏浓缩稀释试验508

9.2.3 酚红排泄试验508

9.3 垂体前叶储备功能试验509

9.3.1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509

9.3.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510

9.3.3 TRH刺激生长激素分泌试验510

9.3.4 TRH刺激泌乳激素分泌试验511

9.3.5 促肾上腺皮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511

9.4 垂体后叶功能试验512

9.4.1 禁饮试验512

9.4.2 高渗盐水试验513

9.5.2 促甲状腺激素兴奋试验514

9.5 甲状腺功能试验514

9.5.1 过氯酸盐排泌试验514

9.5.3 基础代谢率测定515

9.6 甲状旁腺功能试验516

9.6.1 钙负荷试验516

9.6.2 肾小管对磷重吸收试验517

9.6.3 磷清除率518

9.7 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519

9.7.1 无管胰功能试验519

9.7.2 试餐试验519

9.7.3 促胰酶素-胰泌素试验520

9.8 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521

9.8.1 血浆皮质醇昼夜节律性试验521

9.8.2 可的松水试验522

9.8.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522

9.8.4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523

9.8.4.1 午夜一片法地塞米松试验523

9.8.4.2 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524

9.8.4.3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524

9.9.2 组胺激发试验525

9.9 肾上腺髓质功能试验525

9.9.1 冷压试验525

9.9.3 酚妥拉明阻滞试验526

9.10 性腺功能试验527

9.10.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兴奋试验527

10.放射检查529

10.1一般X线检查529

10.1.1 透视检查529

10.1.2 摄片检查529

10.1.3 体层摄影530

10.2.1.1 X线钡餐检查531

10.2.1.2 钡灌肠检查531

10.2 一般造影检查531

10.2.1 X线钡剂造影检查531

10.2.1.3 小肠钡灌肠检查532

10.2.1.4 食道低张双重造影检查532

10.2.1.5 胃低张双重造影检查533

10.2.1.6 小肠低张双重造影检查533

10.2.1.7 小肠钡餐、双向充气双对比造影检查534

10.2.2 胆道造影检查535

10.2.2.1 口服胆囊造影535

10.2.1.8 结肠低张双重造影检查535

10.2.2.2 静脉胆道造影536

10.2.2.3 术中、术后胆道造影536

10.2.2.4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537

10.2.2.5 经皮肝穿胆道造影537

10.2.3 泌尿生殖系造影检查538

10.2.3.1 静脉肾盂造影538

10.2.3.2 逆行肾盂造影538

10.2.3.4 尿道造影539

10.2.3.5 精囊及输精管造影539

10.2.3.3 膀胱造影539

10.2.3.6 子宫及输卵管造影540

10.2.3.7 腹膜后充气造影540

10.2.4 支气管造影检查541

10.2.5 中枢神经系统造影检查542

10.2.5.2 脊髓造影542

10.2.6 骨骼系统造影检查543

10.2.6.1 瘘管造影543

10.2.6.2 下颌关节造影543

10.2.6.3 膝半月板造影543

10.2.7.2 泪道造影544

10.2.7 五官造影检查544

10.2.7.1 上颌窦造影544

10.2.7.3 眶静脉造影545

10.2.7.4 球后充气造影545

10.2.7.5 咽鼓管造影545

10.2.7.6 喉造影546

10.2.7.7 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546

10.2.8 乳腺导管造影检查546

10.3 血管造影检查547

10.3.1 选择性心血管造影547

10.2.9 淋巴系统造影检查547

10.3.2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548

10.3.3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549

10.3.4 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549

10.3.5 肾动脉造影550

10.3.6 脾门静脉造影550

10.3.7 下腔静脉造影551

10.3.8 盆腔静脉造影551

10.3.9 四肢动脉造影552

10.3.10 四肢静脉造影552

10.3.12 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553

10.3.11 脑血管造影553

10.3.13 非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554

10.3.14 脊髓静脉造影554

10.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555

10.5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555

10.5.1 CT扫描方法的选择555

10.5.2 各部位CT扫描的适应证及禁忌证556

10.5.3 CT引导下活检558

10.6.1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560

10.6 磁共振成像术(MRI)560

10.6.2 各部位磁共振成像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561

10.6.3 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注意事项562

10.7 热扫描成像系统(热CT)563

10.7.1 热扫描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563

10.7.2 热扫描成像系统的适应证及禁忌证563

10.7.3 热扫描成像系统的特点564

11.超声检查566

11.1A型超声检查566

11.2.1 颅脑检查568

11.2 B型超声检查568

11.2.2 眼球及眼眶检查569

11.2.3 甲状腺检查570

11.2.4 乳腺检查571

11.2.5 胸腔、肺、纵隔检查572

11.2.6 肝脏检查573

11.2.7 胆道系统检查574

11.2.8 胰腺检查575

11.2.9 脾脏检查576

11.2.10 胃肠系统检查577

11.2.11 肾脏检查578

11.2.12 肾上腺检查579

11.2.13 输尿管及膀胱检查579

11.2.14 前列腺及精囊检查580

11.2.15 阴囊及睾丸检查581

11.2.16 妇科检查582

11.2.17 产科检查583

11.2.18 腹部肿块检查584

11.3 超声心动图检查585

11.4 心脏声学造影587

11.5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589

12.心血管检查591

12.1心电图检查591

12.1.1 心房肥大599

12.1.2 心室肥大601

12.1.3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603

12.1.4 心肌梗死604

12.1.5 急性心肌炎606

12.1.6 原发性心肌病606

12.1.7 心包炎606

12.1.8 药物及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607

12.1.9 常见心律失常609

12.2 心电图运动试验620

12.3 动态心电图624

12.4 血流动力学监护626

12.5 心电向量图627

12.6 心音图检查633

12.7 希氏束电图检查638

12.8 心室晚电位检查639

12.9 心尖搏动图检查640

12.10 颈动脉搏动图检查642

12.11 心导管检查644

12.12 带球囊漂浮导管检查647

12.13 食道调搏术649

13.内窥镜检查652

13.1食道内镜检查652

13.2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653

13.3 小肠内镜检查654

13.4 结肠内镜检查655

13.5.1 术中胆道镜检查657

13.5 胆道镜检查657

13.5.2 术后胆道镜检查658

13.6 腹腔镜检查659

13.7 纤维喉镜检查660

13.8 支气管内镜检查661

13.9 胸腔镜检查663

13.10 纵隔镜检查664

13.11 阴道镜检查665

13.12 宫腔镜检查666

13.13 羊膜镜检查667

13.14 上颌窦镜检查668

13.15 超声内镜检查669

13.16 胎儿镜检查671

14.生物电检查673

14.1脑电图检查673

14.2 脑血流图检查676

14.3 肌电图检查679

14.3.1 针极肌电图检查679

14.3.2 单纤维肌电图检查681

14.4 神经传导检查682

14.5.1 视觉诱发电位684

14.5 诱发电位检查684

14.5.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685

14.5.3 躯体觉诱发电位686

15.脱落细胞检查和活体组织检查689

15.1食管拉网细胞检查689

15.2 胃粘膜脱落细胞检查690

15.3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691

15.4 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693

15.5 肺活体组织检查695

15.6 胸膜活体组织检查697

15.7 肝脏活体组织检查698

15.8 胰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700

15.9 肾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701

15.10 前列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703

15.11 脑活体组织检查704

15.12 周围神经活体组织检查705

15.13 骨髓活体组织检查706

15.14 淋巴结穿刺活体组织检查707

16.1.1 临床检验和血液检验新仪器709

16.1.1.1 血细胞分析仪709

16.1 传统检验新仪器709

16.诊断新技术、新学科介绍709

16.1.1.2血小板自动计数仪710

16.1.1.3 凝血机制检测自动分析仪器710

16.1.1.4 “Zetafuge”离心机711

16.1.1.5 尿液生化自动分析仪711

16.1.2 细菌和免疫检验新仪器712

16.1.2.1 气相色谱仪712

16.1.2.2 生物光测量仪器712

16.1.2.4 药敏自动测定仪器713

16.1.2.3 自动微生物诊检仪713

16.1.2.5 酶标分光光度计714

16.1.2.6 免疫化学系统714

16.1.3 自动生化检验分析仪714

16.1.3.1 分光光度计类715

16.1.3.1.1 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715

16.1.3.1.2 连续流动式自动生化分析仪715

16.1.3.1.3 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715

16.1.3.2 离子选择电极分析仪716

16.1.3.5 色谱仪716

16.1.3.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717

16.1.3.3 电脑光密度计717

16.2 诊断性电子显微镜技术719

16.2.1 电镜的基本工作原理及类型720

16.2.2 标本送检要求720

16.2.3 诊断性电镜的临床应用721

16.3 γ照相机简介728

16.4 细胞遗传学检查731

16.4.1 人类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与数目732

16.4.2 细胞遗传学研究技术733

16.4.3.2 人羊水细胞的染色体检查736

16.4.3 细胞遗传学检查的临床应用736

16.4.3.1 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检查736

16.4.4 染色体异常与疾病737

16.4.4.1 染色体畸变737

16.4.4.2 染色体畸变综合征739

16.4.4.3 常见的染色体病综合征740

16.4.4.3.1 三体型综合征740

16.4.4.3.2 染色体臂缺失综合征741

16.4.4.3.3 性染色体综合征742

16.5 临床微循环检查743

16.4.4.3.4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743

16.5.1 活体生物显微镜观察法744

16.5.2 临床报告747

16.5.3 人体多部位微循环观察的临床价值747

16.5.4 注意事项752

16.5.5 微循环观测方法754

16.5.5.1 甲襞微循环观测754

16.5.5.2 球结膜微循环观测757

16.5.5.3 舌微循环观测759

16.5.5.4 唇微循环观测762

16.5.5.5 牙龈微环观测764

16.5.5.6 皮肤微循环观测765

16.5.5.7 耳廓微循环观测767

16.5.5.8 子宫颈微循环观测767

16.5.5.9 阴茎头微循环观测769

16.5.6 微循环流体力学定量测试770

16.5.6.1 指动脉压测量770

16.5.6.2 甲襞毛细血管压的无损伤测量771

16.5.6.3 甲襞微血管通透性测量771

16.5.6.4 激光多普勒微区血流量测量772

16.5.6.4.1 胃粘膜微区血流量测量773

16.5.6.4.2 舌尖微区血流量测量774

16.5.6.4.3 子宫颈微区血流量测量774

16.5.6.4.4 阴茎头微区血流量测量775

16.5.6.5 光电反射式容积脉波描记775

16.5.6.6 阻抗式局部容积脉波描记776

16.5.6.6.1 子宫颈阻抗式容积脉波描记776

16.5.6.7 指容积测量777

16.5.6.8 多点温度测量778

16.5.6.9 皮肤血流阻断后反应性充血测量779

16.5.6.8.1 子宫颈温度测量779

16.5.6.10 经皮氧分压测量780

16.6 血液流变学检测781

16.6.1 血液流变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781

16.6.2 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783

16.6.2.1 血液粘度测定783

16.6.2.2 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784

16.6.3 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786

16.7 自由基与临床医学788

16.7.1.2.2 辐射分解789

16.7.1.3.1 机体内自由基产生的场所789

16.7.1.3 机体内自由基的生成及其场所789

16.7.1.2.3 单电子氧化还原反应789

16.7.1 自由基的生成与特性789

16.7.1.2.1 共价键的热分解789

16.7.1.2 自由基的产生789

16.7.1.1 自由基的概念789

16.7.1.3.2.1 O2的1价还原790

16.7.1.3.2.2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激活790

16.7.1.3.2 机体内自由基的生成790

16.7.1.3.2.3 OH·及脂质过氧化791

16.7.1.4 自由基的特点792

16.7.2 自由基的功能与危害792

16.7.2.1 自由基的功能792

16.7.2.1.1 参与新陈代谢及贮能作用792

16.7.2.1.2 防御解毒作用792

16.7.2.1.3 转化排废作用792

16.7.2.2.1 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胞膜793

16.7.2.2.2 丙二醛的交联作用793

16.7.2.2 自由基的危害793

16.7.2.1.4 抗癌作用793

16.7.2.2.3 损害核酸作用794

16.7.2.2.4 破坏蛋白质的作用794

16.7.2.2.5 破坏碳水化合物的作用795

16.7.2.2.6 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795

16.7.3 自由基的检测与清除795

16.7.3.1 自由基与有关的疾病795

16.7.3.3.2 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797

16.7.3.3.1 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测定797

16.7.3.3 自由基相关指标的检测797

16.7.3.2.2 超微量发光测定法797

16.7.3.2.1 电子顺磁共振直接检测法797

16.7.3.2 自由基的检测797

16.7.3.3.3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测定798

16.7.3.3.4 丙二醛测定798

16.7.3.3.5 其他项目测定798

16.7.3.4 体内自由基清除系统798

16.7.3.5.2 清除自由基的酶类799

16.7.3.5.1 腺苷脱氨酶抑制剂799

16.7.3.5 自由基生成抑制剂及灭活剂799

16.7.3.5.3 去铁胺800

16.7.3.5.4 别嘌醇800

16.7.3.5.5 应用钙拮抗剂800

16.7.3.5.6 甘露醇、二甲基亚砜、苯甲酸盐、硫脲灰色氨酸、氯丙嗪800

16.7.3.5.7 抗氧化剂800

16.7.3.5.13 其他药物802

16.7.3.5.11 尿酸802

16.7.3.5.12 中草药802

16.7.3.5.10 皮质激素802

16.7.3.5.9 辅酶Q10802

16.7.3.5.8 金属离子802

16.7.3.5.14 血液净化疗法803

附录1 卫生部首批淘汰的临床检验项目与方法804

附录2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换算法805

附录3 国际单位制词头807

附录4 氢离子浓度与酶活性单位808

附录5 特殊试剂保管方法809

附录6 常用医学公式809

附录7 一些血液病的骨髓细胞及血象特征810

附录8 脑脊液正常值及临床意义813

附录9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816

附录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与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和不伴有DIC肝病的鉴别818

附录11 各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生化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818

附录12 电解质的变化与常见疾病820

附录13 血液流变学临床常用指标正常参考值821

附录14 为什么常规的“吸碘试验”已由放射免疫分析取代823

附录15 病毒性肝炎检测项目及其临床意义823

附录16 消毒826

中文索引827

英文索引860

1999《新编临床辅助检查指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蠡荪,王育才主编 1999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医院辅助检查指南(1991 PDF版)
医院辅助检查指南
1991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卫生检查指针  Ⅴ  临床检查指针(昭和28年06月 PDF版)
卫生检查指针 Ⅴ 临床检查指针
昭和28年06月 协同医书出版社
现代临床辅助诊断(1996 PDF版)
现代临床辅助诊断
1996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临床辅助诊断新知(1993 PDF版)
现代临床辅助诊断新知
1993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最新临床辅助诊断学(1997 PDF版)
最新临床辅助诊断学
1997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检验与临床新编(1992 PDF版)
检验与临床新编
1992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实用临床辅助检查手册(1994 PDF版)
实用临床辅助检查手册
1994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新编临床检验题解(1992 PDF版)
新编临床检验题解
1992 济南:济南出版社
内科临床检查(1982 PDF版)
内科临床检查
1982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检验检查与临床(1997 PDF版)
检验检查与临床
1997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新药临床指南(1989 PDF版)
新药临床指南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检验ELISA指南(1994 PDF版)
临床检验ELISA指南
1994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新编临床用药指南(1998 PDF版)
新编临床用药指南
1998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用诊断电子仪器与技术  上(1988 PDF版)
医用诊断电子仪器与技术 上
1988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临床检验护理指南(1993 PDF版)
临床检验护理指南
1993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