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求取 ⇩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3

概述3

一、免疫的概念3

二、免疫的功能3

三、免疫学与医学免疫学的概念及范畴3

四、免疫学发展概况4

第一章 免疫器官8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8

一、骨髓8

二、胸腺8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8

一、淋巴结8

二、脾9

三、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11

第二章 免疫细胞12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12

第二节 淋巴细胞12

一、T淋巴细胞12

二、B淋巴细胞16

三、第三群淋巴细胞19

第三节 单核吞噬细胞20

一、单核吞噬细胞表面标志21

二、单核吞噬细胞的主要免疫学功能21

四、红细胞22

三、嗜碱性粒细胞与肥大细胞22

一、中性粒细胞22

第四节 其他免疫细胞22

二、嗜酸性粒细胞22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23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23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3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23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24

三、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25

四、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25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26

一、特异结合相应抗原26

五、免疫调节27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27

二、激活补体27

四、穿过胎盘27

三、结合Fc受体27

一、同种型28

二、同种异型28

三、独特型28

第五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及功能28

一、IgG28

二、IgM29

四、IgD30

三、IgA30

第六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及其表达31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因库31

五、IgE31

二、轻(k)链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32

三、重(H)链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32

第八节 免疫球蛋白的异常34

一、多克隆高免疫球蛋白血症34

二、低(无)免疫球蛋白血症34

二、单克隆抗体34

一、多克隆抗体34

第七节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34

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35

第四章 补体系统36

第一节 概述36

第二节 补体固有成分和补体系统的激活36

一、补体固有成分的组成、命名、生成部位和理化特性36

二、几种重要补体固有成分的结构和功能37

三、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38

第三节 补体激活过程的调节44

一、补体自身衰变的调节作用44

二、体液中可溶性调节分子的作用44

三、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的作用44

一、补体受体46

第四节 补体受体和补体的生物学功能46

二、补体的生物学功能47

第五节 补体系统的异常与疾病47

一、补体含量增高48

二、补体含量降低48

三、补体固有成分和调节分子的遗传性缺陷48

第五章 细胞因子50

一、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50

二、细胞因子的分类和名称50

三、各种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和生物学作用50

四、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55

五、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56

第二节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58

第六章 抗原58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58

一、分子大小59

二、化学组成与结构59

三、异物性59

四、免疫途径60

五、机体应答性60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60

一、抗原决定簇60

二、抗原决定簇对抗原特异性的影响61

三、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61

第五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62

三、抗原的其他分类方法62

一、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62

一、根据抗原的来源及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62

第四节 抗原的分类62

二、根据抗原激活B细胞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分类62

二、动物免疫血清63

三、同种异型抗原63

四、白细胞分化抗原64

五、自身抗原64

六、肿瘤抗原64

七、异嗜性抗原65

八、超抗原65

九、其他抗原65

附:佐剂66

第一节 HLA复合体及其产物67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67

第二节 HLA-Ⅰ类和Ⅱ类抗原的分子结构69

一、HLA-Ⅰ类抗原分子的结构69

二、HLA-Ⅱ类抗原分子的结构69

第三节 HLA-Ⅰ类和Ⅱ类抗原的分布70

第四节 MHC-Ⅰ类和Ⅱ类抗原(分子)的主要功能71

一、引起移植排斥反应71

二、抗原提呈作用71

三、制约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MHC限制性71

四、诱导胸腺内前T细胞分化71

第五节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71

一、单倍型遗传71

三、连锁不平衡72

二、多态性现象72

一、HLA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73

二、HLA与输血反应的关系73

三、HLA与疾病的相关性73

四、HLA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73

第六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73

第七节 HLA抗原分型方法74

一、血清学分型法74

二、细胞学分型法74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76

四、免疫应答的过程76

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76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76

第一节 概述76

第八章 免疫应答76

五、抗原提呈细胞及其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77

六、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间的相互作用77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82

一、TD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83

二、TI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83

三、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85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86

一、CD4+炎性T细胞(THl细胞)的形成和作用86

二、CD8+致敏Tc细胞的形成和作用87

第四节 免疫耐受89

一、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89

二、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90

三、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和特点91

四、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91

第五节 免疫应答的负反馈调节92

一、抗体的负调节作用92

二、免疫细胞的负调节作用93

第九章 超敏反应95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95

一、发生机制95

二、临床常见疾病97

三、防治原则97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98

一、发生机制98

二、临床常见病99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101

一、发生机制101

二、临床常见病101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103

一、发生机制103

二、临床常见病103

第五节 四种类型超敏反应比较104

第十章 免疫学应用106

第一节 免疫学防治106

一、免疫学预防106

二、免疫治疗108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法110

一、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试验110

二、淋巴细胞鉴定及其功能检测115

三、检测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体内试验117

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121

概述121

一、微生物的概念121

二、微生物的分类121

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21

四、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及范畴122

五、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概况与现状122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24

一、细菌的大小124

二、细菌的形态124

第十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24

细菌学部分124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125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25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129

第三节 细菌形态学检查原则131

一、显微镜131

二、检查法131

第十二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132

第一节 细菌的营养物和生长繁殖132

一、细菌的营养物质132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132

第二节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其意义134

一、分解代谢产物及生化检测134

二、合成代谢产物及实际意义135

二、常用的培养基136

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137

四、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138

一、形态与结构变异139

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139

二、菌落变异139

第十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39

一、细菌染色体140

第二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140

二、质粒140

四、耐药性变异140

三、毒力变异140

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发生机制141

一、突变141

三、噬菌体141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142

一、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144

二、在检测致癌物质方面的应用144

第四节 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144

三、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145

第一节 细菌的毒力146

一、细菌的侵袭力146

第十四章 细菌的致病性146

二、细菌毒素147

第二节 细菌侵入机体的数量和部位149

一、感染的来源150

二、感染的方式与途径150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150

三、感染的类型151

第一节 非特异性免疫152

一、屏障结构152

第十五章 抗菌免疫152

二、吞噬细胞153

三、正常人体液中的抗菌物质154

第二节 特异性免疫155

一、体液免疫的作用156

二、细胞免疫的作用156

第十六章 消毒与灭菌158

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158

一、热力杀菌法158

二、紫外线与电离辐射杀菌法159

三、滤过除菌法159

第二节 化学消毒法160

一、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与用途160

二、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161

三、影响消毒剂发挥作用的因素161

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163

第十七章 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原则163

第一节 病原菌及其成分的检测163

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163

二、检查的一般步骤与方法163

第二节 细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165

一、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方法165

二、检测抗体分析结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65

第十八章 病原性球菌166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166

一、生物学性状166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67

一、生物学性状169

第二节 链球菌属169

四、防治原则169

三、微生物学检查16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70

三、微生物学检查172

四、防治原则172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172

一、生物学性状172

二、致病性173

三、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173

第四节 奈瑟菌属174

一、脑膜炎球菌174

二、淋球菌175

二、分类177

一、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177

第一节 概述177

第十九章 肠道杆菌177

第二节 埃希菌属178

一、生物学性状178

二、致病性178

三、微生物学检查179

四、防治原则180

第三节 沙门菌属180

一、生物学性状180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81

三、微生物学检查182

四、防治原则183

第四节 志贺菌属184

一、生物学性状184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84

四、防治原则185

三、微生物学检查185

一、肺炎克雷伯菌186

二、变形杆菌186

第五节 其他肠道杆菌186

第二十章 霍乱弧菌与弯曲菌187

第一节 霍乱弧菌187

一、生物学性状187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88

三、微生物学检查188

四、防治原则189

附:副溶血性弧菌189

第二节 弯曲菌189

一、至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189

二、幽门螺杆菌190

一、破伤风杆菌191

第二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191

第一节 梭状芽孢杆菌属191

二、产气荚膜杆菌192

三、肉毒杆菌193

第二节 无芽孢厌氧菌194

一、种类及分布194

二、致病性195

三、微生物学检查196

四、防治原则196

第廿二章 分枝杆菌属197

第一节 结核杆菌197

一、生物学性状197

二、致病性198

四、微生物学检查199

三、免疫性与超敏反应199

五、防治原则200

第二节 麻风杆菌200

第廿三章 其他病原菌201

第一节 人畜共患病病原菌201

一、炭疽杆菌201

二、鼠疫杆菌202

三、布氏杆菌203

第二节 军团菌属203

第三节 白喉杆菌204

一、生物学性状204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05

三、微生物学检查205

第五节 百日咳杆菌206

第四节 绿脓杆菌206

四、防治原则206

第六节 流行性感冒杆菌207

医学病毒学部分208

概述208

第廿四章 病毒体的基本性状及分类210

第一节 病毒体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210

一、病毒体的大小与形态210

二、病毒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211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与干扰现象212

一、病毒的增殖212

二、病毒的干扰现象214

第三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215

第四节 病毒的分类215

附:亚病毒216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218

一、病毒感染的途径及在体内的扩散方式218

第廿五章 病毒感染与免疫218

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219

三、病毒感染的类型220

四、病毒与肿瘤221

第二节 抗病毒免疫222

一、非特异性免疫222

二、特异性免疫223

第廿六章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原则225

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225

一、标本的采集225

二、标本的处理225

三、病毒核酸的检测226

二、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的检测226

一、病毒体的检测226

第二节 常用的检测方法226

第廿七章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228

第一节 病毒性感染的特异性预防228

一、人工自动免疫228

二、人工被动免疫228

第二节 病毒性感染的药物防治228

一、抗病毒的化学制剂228

二、抗病毒感染的生物制剂229

三、抗病毒感染的中草药229

第廿八章 呼吸道病毒230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230

一、主要生物学性状230

四、致病性和免疫性231

五、诊断与防治231

二、抗原构造231

三、抗原变异与流感流行231

第二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232

一、麻疹病毒232

二、腮腺炎病毒233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233

四、腺病毒233

第廿九章 肠道病毒235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235

一、致病性和免疫性235

二、微生物学检查法236

三、防治原则236

第二节 其他肠道病毒236

一、柯萨奇病毒236

二、埃可病毒236

二、Norwalk病毒237

一、轮状病毒237

三、肠道病毒68~71型237

第三节 急性胃肠炎病毒237

第三十章 肝炎病毒239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239

一、生物学特点239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40

三、实验室诊断240

四、预防240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240

一、主要生物学性状241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43

三、微生物学诊断244

四、预防措施245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245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246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246

第三十一章 虫媒病毒247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247

一、生物学特性247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247

三、微生物学检查248

四、预防原则248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248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248

二、新疆出血热病毒249

第三十二章 其他病毒251

第一节 狂犬病毒251

一、主要生物学特点251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51

三、微生物学诊断251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52

一、主要生物学性状252

四、防治原则252

第二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52

三、微生物学检查253

四、防治措施253

第三节 疱疹病毒253

一、单纯疱疹病毒254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254

三、巨细胞病毒255

四、EB病毒255

第四节 风疹病毒256

其他微生物部分257

第三十三章 支原体257

一、生物学性状257

一、生物学性状257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58

三、主要病原性支原体258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259

一、生物学性状260

第三十四章 衣原体260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61

三、微生物学检查262

第三十五章 立克次体263

一、生物学性状263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64

三、微生物学检查265

四、防治原则266

第三十六章 螺旋体267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267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68

三、微生物学检查268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69

四、防治原则269

一、生物学性状269

三、微生物学诊断270

四、防治原则271

第三节 其他螺旋体271

一、回归热螺旋体271

二、Lyme病螺旋体271

第三十七章 病原性真菌与放线菌272

第一节 病原性真菌272

一、致病性真菌的一般性状272

二、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273

三、主要致病性真菌274

第二节 放线菌275

1995《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白惠卿等主编 1995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险教程(1989 PDF版)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险教程
1989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1995年02月第1版 PDF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1995年02月第1版 北京医科大学
医学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指导( PDF版)
医学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指导
湖南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PDF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1987 PDF版)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1987
食品的营养与食疗大全(1997 PDF版)
食品的营养与食疗大全
1997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免疫学基础与医学微生物学(1999 PDF版)
免疫学基础与医学微生物学
1999 沈阳:沈阳出版社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教程(1998 PDF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1998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1999 PDF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1999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实验与习题(1994 PDF版)
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实验与习题
1994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1993 PDF版)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
1993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1995 PDF版)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
1995 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996 PDF版)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1996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第4版(1980 PDF版)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第4版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989 PDF版)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1989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