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求取 ⇩

第一篇 水质监测采样质量保证2

引言2

第一章 地面水采样2

第一节 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2

一、布点前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2

二、采样断面的设置2

(一)一个水系或一条较长河流中采样断面的设置2

(二)流经城市和工业区的河段上采样断面的设置3

(三)湖泊、水库中采样断面的设置4

三、采样点位置的确定4

(一)河流采样点位置的确定4

(二)湖泊、水库采样点位置的确定5

四、岸边标志的确定5

第二节 采样频率和监测项目的确定5

一、采样频率的确定5

二、监测项目的确定5

第三节 采样前的准备6

一、容器的准备6

(一)容器材质的选择6

(二)容器的封口方式和封口材料6

(三)容器的洗涤6

二、采样器的准备7

三、水上交通工具的准备7

第四节 水样的采集7

一、水质物理化学特性的现场测定与描述7

二、水文参数的测量7

三、采样方法和采样设备8

(一)采样方法8

(二)采样设备9

四、水样采集量和装瓶方法11

第五节 水样的保存13

一、水样的保存方法14

(一)冷藏法14

(二)化学法14

二、水样保存剂的空白测定14

三、保存剂的添加方法14

四、对保存剂的要求14

第六节 水样的运输和管理14

一、采样记录和样品登记14

二、水样的运输15

第二章 地下水采样16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特征16

一、水文地质因素16

二、地下水的特性16

第二节 采样点的设置17

一、布点前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17

二、采样点的设置17

(一)地下水背景值监测点的设置原则17

(二)监测井的布点原则17

三、采样点的编号18

第三节 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19

一、采样时间的确定19

二、采样频率的确定19

第四节 监测项目的确定19

一、常规监测项目的确定19

二、选测项目的确定19

(一)生活饮用水19

(二)工业用水19

(三)城郊、农村地下水20

(四)污染源和被污染区的地下水20

第五节 水样的采集20

一、采样设备20

(一)人工采水器20

(二)机械采水器21

二、采样要求21

三、水样的采集22

(一)水样采集量22

(二)现场测定的监测项目22

(三)采样记录22

四、水样的运输23

第六节 水样的保存与管理23

第三章 废水和污水采样24

第一节 工业废水采样24

一、采样前的调查研究24

(一)调查工业用水情况24

(二)调查工业废水类型25

(三)调查工业废水的排污去向26

二、工业废水的采样方法26

(一)采产点的设置原则26

(二)流量的测量26

(三)监测项目的确定27

(四)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27

(五)采样设备和采样方法28

第二节 综合排污口、排污渠污水采样29

一、采样点的设置29

二、采样时间29

三、污水流量的测量29

四、采样设备和采样方法29

第三节 容器及其洗涤30

第四节 废水、污水水样的保存30

第五节 废水、污水水样的运输30

第六节 采样记录和样品登记30

第四章 特殊监测项目的采样31

第一节 细菌监测用样品的采集31

一、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的确定31

二、样品容器及其洗涤、灭菌31

(一)样品容器31

(二)容器的洗涤和灭菌31

三、采样操作31

(一)采样的注意事项32

(二)采样设备和采样方法32

四、样品的保存和运输33

第二节 放射性物质监测用样品的采集34

一、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34

(一)地面水34

(二)饮用水源34

(三)地下水34

二、采样频率34

三、样品容器及其洗涤34

四、采样设备和采样方法34

五、样品采集量34

(一)水样的采集量34

(二)沉积物样品的采集量35

六、水样的保存和运输35

第三节 悬浮固体监测用样品的采集35

一、压滤法35

二、吸滤法35

第四节 油类监测用水样的采集36

第五节 溶解氧监测用水样的采集36

第五章 沉积物采样38

第一节 沉积物分布的调查38

第二节 沉积物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38

一、采样断面的设置38

二、采样点的设置39

三、柱状样品采样点的设置39

第三节 采样频率的确定39

第四节 样品容器及其洗涤39

一、样品容器39

二、容器的洗涤39

第五节 采样设备和采样方法39

一、表层泥质沉积物样品的采集39

二、柱状样品的采集43

三、采样记录45

第六节 样品的运输45

一、样品的登记45

二、样品的运输46

第七节 样品的处理46

第六章 采样安全48

第一节 水质采样的安全要求48

第二节 采样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49

第三节 采样设备和样品的安全运输49

一、采样设备的安全运输49

二、样品的安全运输49

第一篇主要参考文献50

第二篇 水质监测实验室基础51

第七章 分析仪器51

第一节 一般注意事项51

一、验收51

(一)开箱清点51

(二)安装调试51

二、操作使用51

三、仪器的维护和管理52

(一)定期维护52

(二)仪器技术档案52

第二节 天平52

一、概述52

二、天平的分类52

(一)按天平的结构特点分类53

(二)按天平的精度分类53

三、天平的计量性能指标53

四、天平的检定53

(一)外观检查53

(二)计量性能54

五、天平的使用与维护56

(一)天平的正确使用56

(二)天平的维护56

六、砝码的正确使用与维护57

(一)砝码的用途57

(二)砝码的允差57

(三)砝码使用的注意事项59

(四)砝码的保养59

七、常见故障及其调修59

(一)指针摆动阻滞59

(二)横梁自落61

(三)横梁扭转61

(四)跳针61

(五)带针61

(六)吊耳倾侧及脱耳62

(七)光学系统的常见故障62

第三节 离子选择电极及pH计62

一、概述62

二、电极性能的测定63

(一)响应时间63

(二)选择性系数63

(三)重复性64

三、定量方法65

(一)校准曲线法65

(二)标准加入法65

四、数据的记录65

五、离子选择电极的维护65

六、pH计65

(一)pH的定义65

(二)pH计的校正66

第四节 电导仪66

一、概述66

二、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66

三、电导率及其计算单位67

(一)电导67

(二)电导率67

四、仪器的校正67

(一)电导池常数的测定67

(二)电导值刻度的校正68

(三)温度系数的测定及温度校正68

五、水样电导率的测定及注意事项68

(一)电导池的选择68

(二)温度控制68

(三)注意事项69

(四)电导率的计算69

(五)数据的记录69

六、仪器的维护69

(一)电气部分的维护69

(二)电导池的维护69

第五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69

一、概述69

二、仪器的校正70

(一)液长的校正70

(二)吸光度的校正71

(三)杂散光的校正71

(四)比色皿的校正72

三、仪器的维护73

(一)放置地点73

(二)光源的维护73

(三)单色器的维护73

(四)比色皿的维护73

(五)检测器的维护74

第六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及冷原子吸收测汞仪74

一、概述74

二、仪器分析性能的检验75

(一)重复性75

(二)影响仪器重复性的因素75

三、仪器操作条件的选择75

(一)光源灯75

(二)火焰原子化条件的选择75

(三)电热石墨管原子化条件的选择77

(四)谱线及狭缝(单色器谱带宽度)的选择77

四、使用及维护78

(一)测试前的准备78

(二)定量方法78

(三)数据的记录78

五、仪器的维护79

(一)放置地点79

(二)使用前后的维护79

六、冷原子吸收测汞仪79

(一)概述79

(二)使用和维护79

第七节 气相色谱仪80

一、概述80

二、仪器性能的检验80

(一)稳定性的检验80

(二)灵敏度的检验81

(三)分离性能的检验83

三、操作及注意事项84

(一)色谱柱的制备84

(二)操作步骤85

(三)定性分析86

(四)定量分析86

(五)数据的记录87

四、仪器的维护88

(一)放置地点88

(二)气路系统的维护88

(三)进样系统的维护88

(四)分离系统的维护88

(五)检测器的维护88

(六)放大系统和记录器的维护88

第八章 玻璃仪器90

第一节 玻璃仪器的分类与型号90

一、烧杯类90

(一)烧杯90

(二)锥形瓶90

(三)烧瓶90

二、量器类90

(一)量筒和量杯90

(二)量瓶90

(三)吸管90

(四)滴定管90

三、瓶类91

(一)试剂瓶91

(二)洗瓶92

四、管类92

(一)试管92

(二)比色管92

五、其他玻璃仪器92

(一)冷凝管92

(二)干燥器92

(三)漏斗93

(四)分液漏斗94

(五)酒精灯94

六、标准磨口组合仪器95

(一)亚沸蒸馏器95

(二)分馏装置96

(三)脂肪提取器98

(四)K--D蒸发浓缩器98

(五)放置蒸发浓缩器99

第二节 玻璃仪器的洗涤100

一、洗涤液的配制和使用100

(一)强酸性氧化剂洗液100

(二)碱性高锰酸钾洗液100

(三)纯酸洗液100

(四)纯碱洗液101

(五)有机溶剂101

二、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101

(一)例行洗涤法101

(二)不便刷洗的玻璃仪器的洗涤法101

(三)水蒸汽洗涤法101

(四)特殊的清洁要求101

三、玻璃仪器的干燥102

(一)控干102

(二)烘干102

(三)吹干102

(四)烤干102

四、玻璃仪器的保存102

第三节 量器的容量检定102

一、量器的等级和公差103

(一)精度(容量的允许误差)103

(二)流出时间103

二、量器的校准104

(一)滴定管的校准105

(二)移液管的校准106

(三)量瓶的校准107

第九章 化学试剂与试液108

第一节 化学试剂108

一、试剂的质量规格和用途108

(一)一般试剂的质量规格108

(二)高纯试剂的质量规格108

(三)化学试剂的用途108

(四)其他规格108

二、试剂的保存108

(一)空气的影响109

(二)温度的影响109

(三)光的影响109

(四)杂质的影响109

(五)贮存期的影响110

三、试剂的提纯与精制110

(一)蒸馏法110

(二)等温扩散法110

(三)重结晶法111

(四)冻结法111

(五)萃取法111

(六)醇析法111

(七)其他方法112

第二节 水112

一、蒸馏水112

(一)金属蒸馏器制备的蒸馏水112

(二)全玻璃蒸馏器制备的蒸馏水112

(三)石英蒸馏器制备的蒸馏水112

(四)亚沸蒸馏器制备的蒸馏水112

二、特殊要求的蒸馏水112

(一)无氯水112

(二)无氨水113

(三)无二氧化碳水113

(四)无砷水113

(五)无铅(重金属)水113

(六)无酚水113

(七)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114

三、去离子水114

(一)离子交换树脂114

(二)交换床114

(三)树脂处理114

(四)注意事项114

第三节 普通试液115

一、试液的质量115

(一)试液的稳定性115

(二)试液的贮存期115

(三)容器的耐蚀性116

(四)容器的密闭性116

二、试液的配制116

(一)溶质116

(二)溶剂116

(三)配制试液的注意事项116

三、试液的使用与保存117

第四节 指示液117

一、指示剂117

(一)pH指示剂117

(二)氧化还原指示剂118

(三)络合指示剂118

(四)吸附指示剂118

(五)荧光指示剂119

二、试纸120

三、pH指示液120

(一)常用pH指示液120

(二)双组分混合pH指示液120

(三)多组分混合pH指示液120

第五节 缓冲溶液122

一、缓冲溶液的种类122

(一)弱酸及弱酸盐缓冲溶液122

(二)弱碱及弱碱盐缓冲溶液122

(三)酸式盐及碱式盐缓冲溶液122

(四)单一盐缓冲溶液122

二、缓冲溶液的选用原则123

(一)所需控制的溶液pH值123

(二)缓冲溶液组分的性质123

(三)所需缓冲的对象123

三、缓冲溶液的pH值123

(一)一元弱酸与其盐类组成的缓冲溶液123

(二)一元弱碱与其盐类组成的缓冲溶液124

(三)多元弱酸或弱碱与其盐类组成的缓冲溶液125

四、缓冲溶液的配制125

(一)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126

(二)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126

(三)磷酸盐缓冲溶液126

(四)邻苯二甲酸盐缓冲溶液126

(五)混合酸盐缓冲溶液127

五、标准缓冲溶液127

(一)标准缓冲溶液的pH值127

(二)标准缓冲溶液的配制129

(三)标准缓冲溶液的性质129

第六节 标准溶液130

一、基准物质130

(一)基准物质的条件130

(二)常用的基准物质130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130

(一)直接法130

(二)间接法130

(三)试剂用量130

(四)注意事项131

三、标准溶液的标定131

四、标准溶液的温度校正133

(一)水和稀水溶液(≤0.1N)的温度校正133

(二)当量酸、碱溶液的温度校正133

第十章 水质监测实验室的分析操作技术134

第一节 一般操作技术134

一、沉淀134

(一)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34

(二)沉淀条件的选择134

(三)减少沉淀的沾污138

二、溶解和稀释155

(一)溶解度155

(二)溶解和稀释的操作155

三、消化155

(一)样品消化的一般原则156

(二)样品消化常用的酸156

(三)污水和沉积物的消化156

四、加热157

(一)加热设备157

(二)加热方法157

五、干燥158

(一)干燥方法158

(二)常用的干燥剂158

六、灼烧158

(一)用加热灯灼烧158

(二)用高温炉灼烧160

(三)坩埚的选择和使用162

七、冷却163

(一)一种盐和水(冰)组成的致冷剂164

(二)两种盐和水组成的致冷剂164

(三)两种盐和冰组成的致冷剂164

(四)干冰和液态气体164

(五)各种致冷剂的使用方法164

第二节 细菌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164

一、对实验室的要求164

二、细菌监测用的材料、仪器和设备165

(一)温度计165

(二)天平165

(三)pH计165

(四)电热干燥箱165

(五)高压蒸汽灭菌器165

(六)冰箱166

(七)紫外杀菌灯166

(八)培养箱166

(九)显微镜166

(十)玻璃仪器167

(十一)滤膜和吸收垫168

(十二)接种环和接种针168

(十三)纯水168

(十四)试剂168

(十五)染料和着色剂169

(十六)培养基169

三、无菌室内的操作要求170

四、细菌监测的质量控制170

(一)一般质量控制170

(二)监测结果的精密度检验171

(三)稀释试验的质量控制171

(四)滤膜试验的质量控制172

(五)数据处理173

五、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173

第三节 放射性物质监测操作技术174

一、放射性实验室建筑的特殊要求174

(一)布局174

(二)结构174

(三)通风与上、下水175

二、一般操作技术175

(一)安全操作要求175

(二)β、γ放射源的操作176

(三)放射源的分装176

(四)样品的准备176

(五)放射性物质沾污的去除177

三、常用辐射测量装置的使用与维护178

(一)辐射测量装置的选择178

(二)辐射测量装置的本底及其消除方法181

四、放射性物质的管理184

(一)放射源与样品的管理184

(二)样品的接收与贮存185

(三)实验室的“三废”管理185

第十一章 水质监测实验室的分离操作技术186

第一节 过滤186

一、滤器和滤材186

(一)滤器186

(二)滤纸187

(三)滤纸浆和石棉浆188

(四)滤膜189

二、过滤分离的操作要求189

(一)滤器和滤材的选择189

(二)过滤分离的速度190

(三)沉淀物的转移和洗涤190

第二节 蒸馏190

一、常压蒸馏190

(一)常压蒸馏装置191

(二)常压蒸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92

二、减压蒸馏192

(一)减压泵192

(二)压力计193

(三)压力与沸点间的关系193

三、分馏194

(一)分馏装置194

(二)分馏操作的一般原则194

四、其他类型的蒸馏195

(一)水蒸汽蒸馏195

(二)共沸蒸馏195

五、吹出196

(一)吹出装置196

(二)气源196

(三)吹出效率196

(四)吹出时间197

第三节 萃取197

一、间歇萃取197

(一)萃取剂的选择197

(二)间歇萃取的操作方法198

二、连续萃取198

第四节 层析202

一、纸层析202

(一)层析用纸202

(二)纸层析的操作要求203

(三)纸层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205

二、薄层层析205

(一)薄层板的种类及其规格206

(二)薄层板的制作206

(三)薄层板的活化207

(四)薄层层析的操作要求208

(五)薄层层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209

三、柱层析209

(一)吸附层析209

(二)分配层析209

(三)柱层析的操作要求210

第十二章 水质监测实验室安全212

第一节 防火与防爆212

一、实验室常见的易燃易爆物212

(一)易燃液体212

(二)燃烧爆炸性固体212

(三)强氧化剂212

(四)压缩及液化气体212

(五)可燃气体212

二、起火和起爆的预防措施212

(一)预防加热起火212

(二)预防化学反应热起火和起爆213

(三)预防容器内外压力差引起爆炸213

三、实验室灭火214

(一)实验室灭火的紧急措施214

(二)实验室灭火的注意事项215

(三)灭火器的维护215

四、高压气瓶的安全使用215

(一)高压气瓶的保管及使用215

(二)使用氧气瓶的注意事项216

(三)高压气瓶的定期检验216

第二节 防止烧伤、割伤和试剂腐蚀伤害216

一、烧伤的防护及一般处理216

(一)化学烧伤217

(二)烫伤和烧伤217

二、割伤的防护与一般处理218

(一)割伤的一般预防措施218

(二)一般处理和急救218

三、眼部灼伤的处理218

第三节 防中毒218

一、预防措施218

(一)防中毒的注意事项218

(二)毒物经消化道入体的预防219

(三)毒物经皮肤和粘膜入体的预防219

二、中毒的急救219

三、毒物保管及废弃物处理219

(一)毒物保管219

(二)废弃物处理219

第四节 防触电222

一、实验室发生触电的因素222

二、触电的预防222

三、触电的急救223

第五节 急救药品与器械223

一、外伤用药223

(一)紫药水223

(二)碘酒223

(三)酒精223

(四)高锰酸钾223

(五)獾油、烫伤膏和云南白药223

二、器械及敷料224

(一)器械224

(二)敷料224

第二篇主要参考文献224

第三篇 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226

第十三章 误差和名词解释226

第一节 误差226

一、误差226

(一)真值226

(二)误差226

二、误差的分类226

(一)系统误差226

(二)随机误差227

(三)过失误差227

三、误差的表示方法227

(一)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227

(二)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228

(三)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228

(四)极差228

(五)样本的差方和、方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228

(六)误差计算实例229

第二节 名词解释230

一、准确度230

(一)准确度的定义230

(二)准确度的评价方法230

二、精密度230

(一)精密度的定义230

(二)应注意的问题231

三、灵敏度231

(一)灵敏度的定义231

(二)灵敏度的表示方法231

四、空白试验232

(一)空白试验的定义232

(二)空白试验值232

(三)试验用水232

(四)应注意的问题232

五、校准曲线232

(一)校准曲线的定义232

(二)校准曲线的绘制232

(三)线性范围232

(四)应注意的问题232

六、检测限233

(一)检测限的定义233

(二)对检测限的几种规定方法233

七、检测上限234

八、方法适用范围234

九、测定限234

(一)测定下限234

(二)测定上限234

十、最佳测定范围234

第十四章 数据处理和常用统计方法235

第一节 数据的整理235

一、有效数字和数值计算235

(一)有效数字235

(二)数字的修约规则235

(三)记数规则236

(四)近似计算规则237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238

(一)离群数据的产生和剔除238

(二)Dixon检验法239

(三)Grubbs检验法239

(四)Cochran最大方差检验法241

第二节 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243

一、有关的名词解释243

(一)总体和个体243

(二)样本和样本容量243

(三)统计量243

(四)正态分布243

(五)正态分布参数的估计244

(六)统计检验245

(七)统计检验的步骤245

(八)显著性水平和置信水平245

(九)临界值和临界值表245

(十)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245

二、总体均值的统计检验246

(一)总体均值与一已知值相等的统计检验246

(二)两总体均值之差等于一已知值和两总体均值相等的统计检验247

(三)多个总体均值相等的统计检验250

三、总体方差的统计检验250

(一)总体方差与一已知值相等的统计检验--x2检验法250

(二)两总体方差相等的统计检验--F检验法250

(三)多个总体方差相等的统计检验252

第三节 测量结果的区间估计252

一、有关的名词解释252

(一)区间估计252

(二)置信区间252

(三)置信水平和显著性水平252

二、总体均值μ的区间估计252

三、两总体均值之差μ1-μ2的区间估计253

四、总体方差σ2的区间估计254

第四节 方差分析255

一、方差分析的定义和用途255

(一)常用的统计名词255

(二)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255

(三)方差分析的方法步骤256

(四)应用方差分析的条件256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256

(一)单因素等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256

(二)单因素不等重复试验的方差分析261

三、双因素方差分析263

(一)交叉分组的双因素方差分析264

(二)系统分组的双因素方差分析269

第五节 回归分析272

一、回归分析的定义和用途272

二、一元线性回归方程272

三、相关系数及其检验273

四、回归直线的精密度274

五、一元线性回归的计算275

六、回归直线的统计检验279

(一)截距a=ao的统计检验279

(二)回归系数b=bo的统计检验279

(三)两条回归直线的比较280

第十四章附表283

第十五章 实验室质量保证291

第一节 概述291

一、实验室内质量控制291

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291

第二节 实验室内质量控制291

一、质量控制基础实验291

(一)空白试验值的测定与检测限的确定291

(二)校准曲线的绘制与线性检验292

二、质量控制图293

(一)质量控制水样的分析与数据积累293

(二)质量控制图的绘制与使用294

(三)质量控制图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295

三、常规监测质量控制301

(一)空白试验值301

(二)平行双样301

(三)加标回收率301

四、其他质量控制方法302

第三节 实验室间质量控制303

一、统一分析方法303

(一)方法的选定303

(二)方法的检测限、精密度与准确定303

二、实验室质量考核303

(一)考核方案的制订与实施303

(二)样品的分发与保存303

(三)工作基准比较303

三、实验室误差测验305

(一)测验方法305

(二)结果处理305

第十六章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307

第一节 概述307

一、标准分析方法307

(一)标准307

(二)标准分析方法307

(三)标准的级别307

(四)国外环境水质分析方法概况307

二、分析方法标准化308

(一)标准化308

(二)ISO水质技术委员会和水质测量的标准化308

(三)美国水质分析方法标准化活动概况308

(四)我国环境水质分析方法编制情况309

第二节 分析方法标准化组织和程序309

第三节 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310

一、概述310

二、协作试验的技术术语310

(一)平行测定310

(二)重复测定310

(三)平行测定的精密度310

(四)重复测定的精密度310

(五)室内精密度310

(六)室间精密度310

(七)室内平行测定允许差310

(八)室内重复测定允许差310

(九)室间允许差310

(十)标准物质测定的允许差310

三、协作试验的组织311

四、协作试验的设计311

(一)参加实验室311

(二)样品类型和含量311

(三)分析人员311

(四)分析设备312

(五)分析时间312

(六)测定次数312

五、协作试验中的质量控制312

六、协作试验设计书及其审批312

七、协作试验的实施312

八、协作试验的数据处理313

(一)一般计算步骤313

(二)原始数据的整理313

(三)离群数据的检验313

(四)精密度的计算313

(五)精密度与含量的关系316

(六)允许差的计算316

(七)准确度的计算317

(八)计算举例317

第十七章 环境标准物质321

第一节 环境标准物质及其分类321

一、环境计量与环境标准物质321

(一)环境计量321

(二)环境标准物质321

二、标准物质的分类方法322

(一)国际理论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分类法322

(二)按审批者的权限水平分类法322

三、我国的标准物质323

第二节 标准水样的制备和应用324

一、制备标准水样的一般原则与程序324

二、制备标准水样的基本要求326

(一)水327

(二)试剂328

(三)pH值328

(四)容器328

(五)确定保证值328

三、标准水样的应用331

第三节 质量控制水样333

一、质量控制水样333

二、质量控制水样的制备333

(一)质量控制水样的设计333

(二)制备质量控制水样用的水和试剂334

(三)制备质量控制水样的基本要求334

(四)质量控制水样的稳定性及其检验336

(五)质量控制水样浓度值的确定336

(六)制备质量控制水样的实例336

第十八章 实验室管理制度338

第一节 监测分析实验室的任务和装备338

第二节 监测分析人员和质量保证人员的岗位责任338

一 监测分析人员的岗位责任338

二 监测质量保证人员的岗位责任339

第三节 安全操作制度339

第四节 化学试剂的使用管理制度339

第五节 仪器的使用管理制度340

第六节 样品管理制度340

第七节 数据管理制度341

第八节 监测结果的审核制度341

第九节 技术资料管理制度341

第三篇主要参考文献342

名词索引344

总附表350

1984《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编写组编 1984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环境监测水质分析基础(1984 PDF版)
环境监测水质分析基础
1984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质量保证( PDF版)
质量保证
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  第二版(1994年08月第2版 PDF版)
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 第二版
1994年08月第2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资料汇编(1982 PDF版)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资料汇编
1982
水产品质量保证( PDF版)
水产品质量保证
核动力厂的质量保证监察(1987 PDF版)
核动力厂的质量保证监察
1987 国际原子能机构
产品质量的技术保证与监督知识手册(1990 PDF版)
产品质量的技术保证与监督知识手册
1990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环境质量评价(1990 PDF版)
环境质量评价
1990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质量评价(1997 PDF版)
环境质量评价
1997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环境质量评价(1991 PDF版)
环境质量评价
1991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手册(1998 PDF版)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手册
1998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降水测量系统质量保证手册(1991 PDF版)
降水测量系统质量保证手册
1991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1989 PDF版)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989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实用手册(1990 PDF版)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实用手册
1990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环境工程手册  环境监测卷(1998 PDF版)
环境工程手册 环境监测卷
199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