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改革·出路 经济体制改革中劳动就业问题研究》求取 ⇩

前言1

第一章改革时期的就业理论1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就业1

一 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微观分析1

二 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宏观分析之一:扩大就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6

三 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宏观分析之二:技术进步对扩大就业的影响9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传统经济与就业12

一 传统经济体制与劳动的供给和需求12

二 传统经济体制与充分就业16

三 传统经济体制与就业的经济效益2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就业27

一 劳务市场和工资27

二 劳动力的有效配置31

三 商品经济与劳动供给35

四 商品经济与失业36

五 深化改革与就业问题的抉择39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与需求43

第一节 劳动力供给及影响供给的因素43

一 劳动力供给的涵义43

二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44

三 劳动力供给的基本评价54

四 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的发展61

第二节 劳动力需求及其发展变化63

一 劳动力需求的涵义63

二 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状况及其发展变化65

三 我国未来劳动力需求展望70

四 劳动力供求平衡的分析74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就业战略77

一 就业战略及其演变77

第三章就业战略研究77

二 就业战略的制约因素80

三 我国就业战略的出发点83

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就业战略86

一 人力资源与就业战略的一般关系86

二 我国人力资源及其对就业战略的影响92

第三节 经济体制与就业战略96

一 市场体制与计划体制中就业战略的比较分析96

二 我国旧经济体制下就业战略的失误100

一 “充分就业”的再认识102

第四节 就业战略的抉择102

二 就业目标的选择107

三 就业手段的转换111

第四章改革中的就业结构119

第一节 劳动者的年龄结构120

第二节 劳动者的产业、行业结构127

一 劳动者的产业结构128

二 劳动者的行业结构132

第三节 劳动者的所有制结构133

第四节 劳动者的职业结构143

第五章劳动者素质与就业152

第一节 我国劳动者素质面临着挑战152

一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劳动者素质低的矛盾152

二 准确理解劳动者素质的内涵与我国劳动者素质的现状154

三 商品经济发展与劳动者素质变化157

第二节 智力投资短期行为与劳动者素质159

一 智力投资短期行为的特征159

二 影响智力投资积极性的因素160

一 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效益164

第三节 劳动者素质与就业效益164

二 劳动者素质与扩大就业面166

三 劳动者素质与实现合理就业167

第四节 就业意识的变化169

一 不同的劳动者素质与就业环境决定就业意识的变化169

二 近年来我国就业者特别是青年就业意识的变化170

三 对就业意识变化的评价172

四 对就业意识变化的引导与职业指导173

一 提高劳动者素质机制的内涵175

第五节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机制175

二 建立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有效机制177

第六章城镇劳动力就业的格局与问题181

第一节 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格局181

一 基本思路181

二 两个基本判断182

三 突出问题185

第二节 企业富余职工的再就业方式186

一 现行国营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的方式及其弊端187

二 社会主义企业引入公开失业机制的理论依据188

三 逐步引入公开失业机制,分期分批把富余职工推向社会的必要性192

四 引入公开失业机制,分期分批把富余职工推向社会的可能性194

第三节 “自愿性”与“寻求性”失业197

一 “自愿性”、“寻求性”失业已成为城镇存在失业的一个基本原因197

二 城镇中“自愿性”、“寻求性”失业产生的深层原因201

三 必要的对策203

第四节 城镇区域性就业结构204

一 我国城镇劳动力供求的特征及其产生原因205

二 城镇劳动力供求特殊格局的后果209

三 短期对策213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异常巨大214

第一节 对改革以来农村就业的评价214

第七章中国农村的劳动就业214

二 农村劳动力中种植业劳动者绝对数量开始减少215

三 农村产业一职业结构开始发生转变216

第二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217

一 农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218

二 国民经济的承受能力219

三 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220

四 城市非农业部门吸收农业劳动力能力的扩大222

第三节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223

一 明显的区域性224

二 阶段性和渐进性227

三 突出的兼业性228

第四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制度234

第八章人口城市化与就业238

第一节 农村就业僵局的突破238

第二节 就业效益的提高241

第三节 小城镇发展对增进农村就业的特殊作用244

第四节 城乡劳动就业的统筹调节248

第五节 城乡劳动就业的统筹与人口城市化的适宜速度254

第九章劳务市场259

第一节 劳务市场与劳务市场机制260

一 市场与市场机制260

二 模拟劳务市场265

三 劳务市场的种类266

四 传统就业体制的特点与缺陷270

第二节 劳务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273

一 劳务市场机制的运行273

二 劳务市场机制的作用276

一 劳务市场机制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278

第三节 劳务市场机制运行的条件和规则278

三 劳务市场机制运行的规则282

二 劳动服务公司282

第四节 有计划的劳务市场286

一 有计划的劳务市场的内涵286

二 政府在有计划劳务市场中的地位287

三 政府在有计划的劳务市场中的作用287

第五节 完善劳务市场机制的步骤293

一 分阶段完善“模拟劳务市场”293

二 分阶段实现市场工资机制298

一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成就302

第十章劳动制度改革的经验与设想302

第一节 10年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成就与经验302

二 10年劳动就业改革的基本经验306

第二节 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总体设想307

一 总体设想307

二 实现步骤309

第三节 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对策310

一 就业工作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310

三 结合经济结构的调整,进一步调整就业结构311

二 建立劳动力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和管理311

四 发展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314

五 推动劳动计划、工资、保险和工时制度的改革315

六 培育和发展劳务市场机制316

七 加强劳动服务公司的建设317

第四节 企业用工制度改革319

一 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成就319

二 深化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总体设想320

第一节 21世纪中国人口规模及劳动力供给状况324

第十一章中国未来(21世纪)劳动就业展望324

第二节 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与劳动力需求327

第三节 21世纪中国劳动就业变动的趋势332

一 就业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转变332

二 农业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速度加快333

三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将迅速上升335

四 劳动就业方式逐步转向市场化337

五 完善失业、退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340

第四节 21世纪劳动就业新特点341

后记345

1991《就业·改革·出路 经济体制改革中劳动就业问题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辰主编 199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劳动体制改革研究  1994(1994 PDF版)
中国劳动体制改革研究 1994
1994 中国劳动
经济体制改革六大问题研究(1989.05 PDF版)
经济体制改革六大问题研究
1989.05
企业改革底新成就( PDF版)
企业改革底新成就
民生机器石编译委员会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下(1995 PDF版)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下
1995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改革与再就业(1999 PDF版)
改革与再就业
1999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经济体制改革问答(1984 PDF版)
经济体制改革问答
1984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经济体制改革答问(1984 PDF版)
经济体制改革答问
1984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经济体制改革六大问题研究(1989 PDF版)
经济体制改革六大问题研究
1989 北京:春秋出版社
劳动工资改革问题研究(1988 PDF版)
劳动工资改革问题研究
1988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经济体制改革百题(1989 PDF版)
经济体制改革百题
1989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经济体制改革问答(1985 PDF版)
经济体制改革问答
1985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1984 PDF版)
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1984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中国就业体制改革20年(1998 PDF版)
中国就业体制改革20年
1998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国有企业劳动就业体制研究(1998 PDF版)
国有企业劳动就业体制研究
1998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探索(1987 PDF版)
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探索
1987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