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导论》求取 ⇩

绪言1

第一章 家庭导论:问题的变迁5

一、理想--类型结构6

二、美国的家庭问题7

1.婚姻和家庭的意义8

2.家庭组织11

3.家庭功能13

4.社会变迁16

5.配偶的选择18

6.爱情19

7.性关系21

8.婚姻中性角色的差别22

9.家庭大小和家庭计划26

10.老年27

11.家庭重组28

三、美国家庭的特点30

1.家庭和户的成员31

2.家庭和户的大小33

3.婚姻状况33

4.家庭收入34

四、今天的家庭:一些新事务36

第二章 严格的家庭理论研究39

一、严格的家庭研究39

1.学科间的交叉和联系39

2.特定的分科方向41

二、从社会科学角度研究家庭43

三、用历史的方法研究家庭45

四、一般的参考理论和框架49

1.概念和变量49

2.概念框架51

3.命题和假设52

4.理论53

1.结构功能参考框架54

五、家庭理论和参考框架54

2.社会冲突参考框架58

3.符号互动参考框架61

4.社会交换参考框架65

5.发展参考框架68

第三章 认识婚姻、家庭和亲属关系组织73

一、家庭是一种社会制度73

二、家庭是群体或组织75

三、婚姻、家庭和亲属团体的特征78

1.婚姻的内涵79

2.家庭的内涵82

3.亲属关系的内涵83

四、家庭结构类型学91

1.核心和夫妇家庭91

2.变动的核心和变动的扩大家庭92

3.扩大的家庭94

1.夫妇家庭--都市化之间的链条96

五、工业化、都市化和家庭结构96

2.夫妇家庭--违背都市化97

3.家庭组织和其他组织之间的互相代替102

第四章 性别角色、婚姻与工作108

一、性别身份和性别角色的社会化108

1.女性--男性差异109

2.性别角色的社会化116

3.性别角色态度的变化122

二、家庭主妇125

三、就业的妻子和母亲134

1.妻子--母亲就业的原因137

2.就业妇女与孩子139

3.就业妇女与婚姻143

四、就业的丈夫和父亲146

五、家庭主夫149

六、双重事业的婚姻151

第五章 非传统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方式158

1.单身户161

一、非传统婚姻中配偶数目的不同161

2.一夫一妻166

3.多偶婚167

二、非传统的扩大关系180

1.公社180

2.家庭网或群183

3.分会式家庭185

三、非传统的夫妇关系188

1.再婚夫妇190

2.再婚夫妇和前子女192

3.无子女的婚姻194

4.两地婚姻199

5.两性同体201

第六章 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205

一、大陆中国206

二、传统的中国家庭206

1.传统的中国家族210

2.传统中国的性别角色211

三、中国家庭的变迁212

1.1950年的婚姻法217

2.婚姻法实行的后果、带来的变化218

四、当代中国家庭220

第七章 黑人家庭的生活方式228

一、黑人家庭的主要变迁228

1.从非洲到美洲229

2.从奴隶到解放233

3.从乡村和南部地区到都市和北部地区234

4.从否定到肯定的社会地位237

5.从消极到积极的自我形象243

二、黑人家庭生活模式245

1.母权--母主家庭模式245

2.双亲平等的家庭模式249

3.父权家庭模式253

一、社会阶级的含义255

第八章 不同社会阶级的家庭生活方式255

二、社会阶级的界定259

三、社会阶级对家庭成员的影响259

四、富裕家庭260

五、中产阶级家庭262

六、贫困家庭272

七、家庭流动:正在变迁的阶级的生活方式278

1.社会流动的可能性278

2.社会流动的限度279

3.社会流动的结果279

第九章 择偶中的同类婚和族内婚282

一、影响互婚率的因素283

1.哪种人属于互婚?284

2.互婚率能否受影响?284

3.增加互婚的因素有哪些?286

1.年龄同类婚287

二、结婚年龄287

2.婚姻剥夺289

3.法律和结婚年龄291

4.对早婚的忧虑292

三、居住邻近性293

1.居住邻近性的研究293

2.居住邻近性的解释294

1.阶级族内婚296

四、社会地位296

2.不般配婚姻297

3.择偶梯度299

4.阶级异类婚和婚姻冲突300

五、宗教301

1.宗教互婚的确定301

2.宗教互婚的频率302

3.宗教互婚的成功304

六、种族305

1.黑人--白人互婚的频率310

2.种族互婚的性别差异313

3.种族互婚的特征314

4.种族互婚的成功315

5.种族互婚的趋势317

第十章 择偶:解释与过程318

一、包办婚姻与自由择偶318

二、择偶的个人主义解释324

1.本能的、遗传的和生物学的324

2.父母的偶像325

3.互补需要326

三、择偶的社会文化解释328

1.角色理论328

2.价值理论330

3.交换理论331

4.序列理论334

四、地位变迁过程:从单身到已婚者337

1.约会340

2.稳定的约会、和某人谈情说爱或佩戴表明恋爱关系的徽章344

3.订婚346

五、求婚过程期间的暴力行为347

六、非婚的异性同居349

1.非婚同居现象的流行350

2.正在同居和尚未同居的未婚夫妇的比较353

3.未婚同居的后果355

4.老年人中的同居现象359

5.同居和法律359

第十一章 婚前和非婚脉络中的性关系362

一、婚前性行为的标准366

1.性行为的单一标准367

2.性行为的双重标准369

二、性化370

三、性行为的前提条件372

四、婚前的异性性行为380

1.60年代中期以前婚前性交的频率382

2.60年代婚前性交频率的变化383

3.70和80年代的婚前性交频率388

第十二章 婚姻脉络中的性关系394

一、性行为和婚姻395

1.金西研究的几个精选结果395

2.婚姻性性行为及相关因素的变化399

3.婚姻中的自身性行为404

4.婚姻中的强奸行为407

二、性生活的调适408

1.婚姻/性生活指南409

2.性官能缺陷的治疗411

三、婚年性行为416

四、乱伦423

五、婚姻解体之后的性生活429

第十三章 婚姻制度433

一、婚姻的功能433

二、成文或不成文的婚姻契约436

三、婚姻的趋势和特征439

1.影响结婚率的季节和日期442

2.地理差异对结婚率的影响443

四、夫妻关系中的权力444

1.夫妻权力的性质445

2.夫妻权力的实施过程447

3.夫妻权力与家庭决策448

4.资源理论问题451

五、婚姻调适455

1.婚姻调适的范围456

2.对婚姻调适的评价458

3.与婚姻调适有关的因素461

4.家庭生命周期中的婚姻满意463

第十四章 父母制度469

一、现代的美国父母469

二、向父母角色迁移473

1.父母角色是一种危机或迁移475

2.父母角色的价值477

3.对年轻父母的忧虑479

4.对未婚父母的忧虑483

5.婚外生育会造成一种差异吗?488

三、家庭规模及相关因素490

1.人口出生率和生育期望490

2.大家庭或小家庭的影响496

3.出生次序与兄弟姊妹关系504

4.性别控制与性别偏好505

第十五章 亲子互动的社会化507

一、家长与儿童的社会化507

二、关于社会化过程的各种理论510

1.学习--行为主义的参考框架511

2.心理分析参考框架515

3.儿童发展的参考框架518

4.符号互动参考框架525

三、单身家长与社会化537

1.母亲为单身家长(无父亲的家庭)539

2.父亲为单身家长(无母校的家庭)543

四、青少年时期及其以后的社会化546

第十六章 中老年时期的婚姻与家庭549

一、父母后时期:中年时期549

1.婚姻状况和中年期的时间长度550

2.中年期的意义553

二、祖父母的身份地位558

三、晚年生活中的家庭563

1.晚年的婚姻566

2.老年人的生活安排567

3.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570

4.老年人的社会化问题572

四、退休574

五、如何对待死亡问题577

六、婚姻后期的家庭:老年鳏寡581

第十七章 婚姻危机:暴力和离婚586

一、家庭的社会压力587

二、家庭暴力592

1.家庭的神话--非暴力593

2.对儿童的虐待和暴力595

3.对妇女的虐待和暴力597

4.对丈夫、同胞和长辈的虐待和暴力600

三、离婚601

1.离婚率603

2.美国离婚率的发展趋势606

3.多种不同的离婚率608

4.离婚夫妇的孩子615

5.离婚的条件618

四、遗弃和分居628

五、取消婚姻629

六、再婚和重组家庭629

1.再婚率630

2.再婚者的婚姻631

3.再婚父母的子女632

第十八章 家庭和社会政策634

一、家庭和社会政策的意义及其应用635

二、家庭政策研究636

1.家庭评价研究637

2.家庭影响分析638

3.家庭政策研究639

三、关于家庭政策的问题640

1.政策是为了维持现状或作为变化的动力吗?641

2.家庭是公共还是私人的机构?643

3.政策面向所有的家庭还是仅针对有问题的家庭吗?646

4.政策是面向个体还是所有家庭?647

5.微观或宏观政策?649

6.联邦或地方的政策?651

四、未来的家庭制度654

后记657

1991《家庭导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埃什尔曼(Eshleman,J.R.)著;潘允康等译 199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家庭学习指导(1999 PDF版)
家庭学习指导
1999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家庭论( PDF版)
家庭论
家庭新论( PDF版)
家庭新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
论家庭(1959 PDF版)
论家庭
1959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论家庭(1979 PDF版)
论家庭
1979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家庭购物指导(1985 PDF版)
家庭购物指导
1985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家庭婚育导引(1990 PDF版)
家庭婚育导引
1990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家庭导医手册(1997 PDF版)
家庭导医手册
1997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家庭论(1997 PDF版)
家庭论
1997 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家庭消费指导(1985 PDF版)
家庭消费指导
1985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家庭幸福向导(1985 PDF版)
家庭幸福向导
1985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家庭学概论(1986 PDF版)
家庭学概论
1986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家庭论(1998 PDF版)
家庭论
1998 北京:商务印书馆
新家庭生活指导(1933 PDF版)
新家庭生活指导
1933 大东书局
家庭进化论(1918 PDF版)
家庭进化论
1918 商务出版社